火红年代:四合院外的激情岁月
繁体版

第26章 五星食品

    傻柱先东张西望了下,确定了没有其他人,小声说道:

    “过节来了嘛,厂里用油比较多。泥鳅干煸、油炸都是很好的下酒菜。”

    包大爷好心提醒道:“你们后厨那么多人。”

    傻柱解释道:“就是人多,不然我干嘛要4斤,有2斤都是进了别人的嘴里。”

    食堂职工一般都是交固定的伙食费,一个月10元钱的样子,吃可以随便食堂职工放开肚子吃,但是带走是不行的。

    饭菜想要带出厂,必须是另外花钱买的,因为瓜田李下说不清,而且吃饭时间与一般人不同步,很少有人带回家的。

    红星轧钢厂是万人大厂,几个食堂的职工加起来起码有400-500人。

    像傻柱所在的食堂少说几十个人,多的话上百号人。

    后厨有这么多眼睛盯着,所以食堂有案子一般都是窝案。

    只是多吃点而已,随便弄一点损耗就不止吃掉的那些,损失在可控的范围内。

    单位领导一般也就睁一眼闭一眼,更何况,单位里吃吃喝喝的人还属他们这些领导最多。

    认真算起来,都是一伙的。

    傻柱爱做什么做什么。

    李子敬只管卖东西收钱,“我是用叉子叉的泥鳅,后背会留有伤痕,这个我先和您讲清楚。”

    “没问题。最好是给我弄一部分小只的一些,我能分给更多的人。”傻柱提了个小要求。

    其实有些麻烦,要调整叉子中间的宽度,不过顾客为大。

    李子敬爽快答应道:“一大一小太显眼了,给您3斤中等的,1斤小一点的。”

    傻柱笑着同意道:“就这么办了。”

    “等我做好了,我带回来请你们尝尝我的手艺。”

    除了嘴巴比较损,傻柱为人还是靠谱的。

    包大爷劝说道:“你花这么多心思在喝酒上,你还不如多花点心思娶媳妇。”

    “我也想啊,我这不是没找到合适的。”傻柱看起来貌似真想娶媳妇。

    包大爷继续劝道:“你要求不要那么高,能过日子的就行。”

    李子敬没有随便搭话,不大了解的事情尽量少发言,这是他一贯的谨慎。

    男人聚在一起为啥大多是聊国家大事、游戏、女人这些?

    不容易戳到别人的肺管子,不至于莫名其妙的得罪人。

    很快。

    城东和交道口的一大群人到95号院看了个稀奇。

    红薯粉也是比较好调拨的,李子敬的生产合作小组也就敲定了。

    不过领导们没有给他的合作小组高价的机会,生产出来的产品供应给‘饮食业公司’下属的高价饮食店。

    领导们事情多,瞅了两眼一窝蜂的走了。

    留下来的刘干事作为小组组建的指导干部,“李子敬,小组的名字想好了没有?”

    “五星,五星食品生产合作组,这个名字可以吧?”

    现在的取名一般都会带上主打产品,比如‘仙草冻生产组’、‘自行车维修组’等。

    因为有带个‘仙’字,李子敬不想4年后还得改名,提前取个没啥问题的名字。

    刘干事赞同道:“这名字挺好的。”

    看热闹的包大爷也说道:“听起来响亮。”

    李子敬鸟枪换炮,也是一名小头头了,“已经拍板定案了10个人的规模。”

    “划给我的‘豆腐小组’有5个人,这是确定了的。”

    “还有5个人需要刘干事您帮忙确定人选。”

    刘干事推脱道:“人选确定的问题,我说了不算,街道办开支部会议讨论决定,然后报给区里、市里。”

    前文有讲过,最近这段时间用工特别严格,连临时工都要市里的审批。

    李子敬向来是行动派,询问道:“那咱们现在先做什么?去豆腐小组那看场地么?”

    刘干事也想早点把事情办妥,“没错,我这就带你去认识一下她们。”

    “原来的豆腐小组有20多个人,慢慢的变少了,现在只剩5个人了。”

    搞生产是需要场地的,交道口街道办就把豆腐小组划归给了李子敬的小组。

    京城的大豆产量,57年是58740吨;60年是17639吨。(出处:《我国农业全书(京城卷)》第487页)

    全国的大豆产量都不太好看,出口量从59年的172万吨减少到62年的25万吨。(出处:《我国贸易物价统计资料》第496页)

    大豆的供应出现了困难,交道口街道办的豆腐小组时不时的停工停产。

    李子敬算是帮街道办保住了一个濒临解散的小组,5个家庭不用领补助救济。

    刘干事带着李子敬找到了豆腐小组的负责人邓长玉,一名头发有些花白的中年妇女。

    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清楚后,刘干事总结说道:“邓大姐,区里和街道考虑到你们豆腐小组的经营困难。”

    “现在决定把你们的生产小组并入到李子敬同志的五星小组,希望您能带着其他组员配合好李子敬同志的工作。”

    最近撤并的企事业单位很多,事情不稀奇,邓长玉高兴道:“刘干事,我还以为您是来通知我们豆腐小组要解散了的呢。”

    “真没想到,事情还能有转机。”

    “我们几个肯定会配合好李子敬组长的工作的。”

    人家都主动称呼自己为组长了,看来是个好相处的人,李子敬微笑道:“邓大姐,我的工作经验少,还得您平常多多指点我。”

    刘干事提议道:“你们以后有的是时间谈工作,我事情比较多,现在咱们先去豆腐作坊。”

    邓长玉也是干脆利落,“行,我收拾一下就出发。”

    来的路上,刘干事向李子敬介绍了邓长玉的情况,丈夫在粮食局上班,家里5个小孩,2个高中、1个初中、2个小学,生活负担比较重。

    其他4名组员也都是家庭不富裕的。

    ==发个方位插图试一试效果==

    豆腐作坊,离95号院也就几百米远,是一座只有两大间房的独门小院。

    一间办公室以及仓库,一间是做豆腐的厨房,院子里还存有一些柴火和煤球。

    李子敬对这个场地挺满意的,最满意的是有两口现成的大铁锅和一辆送货的三轮车。

    邓长玉从仓库里拿出一本记事本,“李组长,这是账本,您可以清点核对一下。”

    李子敬有些心虚的问道:“邓大姐,我怎么觉得您是在扔烫手山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