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被柴刀开始
繁体版

59.伐韩与设谋

    四个月后。

    上午。

    咸阳城,校场。

    旌旗飘扬,风声冽冽。

    二十万兵卒,黑压压一片,队列齐整,昂首肃立。军纪森严中透露出阵阵杀气。

    突然,校场内响起了咚咚鼓声。

    ~咚~咚~咚~~

    “大王驾到。”

    一声大喝响起。

    “恭迎大王。”xn

    点将台前,秦军将校纷纷作揖施礼。

    在隆隆鼓声之中,赵启明缓步走上了点将台。此时的他玄衣纁裳,头戴冠冕,腰佩鹿卢,肃穆威严。

    他身后紧跟着一名白首老将。

    老将身材魁梧,身着双重短褐,外披玄黑鱼鳞甲,头带双卷尾长冠,昂首挺胸,阔步而行。此人正是秦国上将军蒙骜。

    两人一同登上点将台后,鼓声停止。

    点将台上。

    赵启明在祭祀的桌案前,跪拜天地。

    礼毕,老将蒙骜上前将其扶起。

    “祭酒…”

    台上司仪的昌平君,适时高声唱喝。

    一名禁卫微微躬身,双手举案上前,献上了一爵祭祀酒。

    赵启明拿起青铜酒爵,对着天地敬酒,然后将酒洒在了地面之上。

    待赵启明放下酒爵后,昌平君高唱:“礼毕…”

    祭祀结束,开始誓师。

    此时寒风呼啸,点将台上'秦'字大旗随风飘扬,咧咧作响。

    赵启明扶剑转身,面向了高台下的二十万大军。

    “兑虎符…”

    昌平君再唱。

    秦上将军蒙骜上前掏出了半个虎符。

    赵启明拿起禁卫举案进献的半个虎符,与蒙骜的虎符相合。

    确定虎符无误后,双方各自收回。

    “赐斧钺…”

    赵启明拿过另一名禁卫递上来的斧钺,将其授予了蒙骜。

    “接旗鼓…”

    赵启明又授予了蒙骜秦军主将大旗。

    蒙骜躬身行礼,发起宣誓。

    “臣定不负王命,誓灭韩国。”

    宣誓结束后,蒙骜退至了赵启明的身后。

    赵启明扫视台下众军,高声大喝。

    “数月前,韩王然,派出刺客,刺杀孤王。行刺就发生在我大秦国都的城门外…”

    “刺杀国君,此乃国仇!…”

    “我大秦的锐士们!…”

    “请…一战灭韩!…”

    “亡其国!灭其种!俘其王!…”

    “毁其社稷!废其城桓!断其传承!…”

    “让所有世人知道!犯我大秦的下场!…”

    赵启明慷慨陈词,鼓舞军心。

    “大风!”“大风!”“大风!”xn

    校场内将士们山呼海啸。

    待山呼稍歇,赵启明再次高喝:

    “韩,已是我大秦囊中之物!…”

    “灭了韩,我大秦东出将再无阻碍!…”

    “孤王相信你们!定能攻破新郑,为我大秦建不朽之功!…”

    “孤王在这咸阳,等着你们的凯旋!…”

    “大王万年!”“大秦万年!”xn

    校场内再次响起了山呼海啸。无论将军士卒,还是文臣佐吏,皆高声呼喝。

    ……

    半个时辰后。

    赵启明伫立在咸阳城头,望着延伸到天际的行军队列,心中豪气顿生。

    此时,城内城外,皆响彻着老秦人的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五日后。

    上午。

    秦王殿。

    赵启明斜靠在王座上,旁边王后杨端和帮他捶着小腿。

    他这个样子多少有点不成体统。但他实在受不了这个年代的跪坐,时间一长就全身不舒服。

    好在现在是朝会结束后的私议。

    大殿中皆是他的亲信。

    蔡泽、昌文君、昌平君、肆氏、壁、李斯、尉缭、姚贾,一共八人。

    尉缭和姚贾,是赵启明新近从魏国请来的谋士。邀请他们的时候,他们还只是两名不得志的青年士子。突然得到秦王客卿的许诺,二人都很惊讶。惊讶之后,两人就欣然前来。经过一番详谈后,他们皆被赵启明接纳为亲信。

    历史上,李斯、尉缭、姚贾并称为始皇帝的三大谋士,为秦一统六国出谋划策立下无数功劳。这也是赵启明专程邀请的原因。

    现在李斯担任廷尉,尉缭担任中尉,姚贾担任典客。三人新任,就是九卿起步。赵启明这么做,一是三人确有才能,二是为了清理朝堂。

    殿门口还有两个少年郎官,蒙恬、蒙毅。二人也是赵启明新近提拔的。他们是老将蒙骜的孙子,将军蒙武的儿子。

    赵启明虽然对蒙武很不爽,但对蒙骜还是很敬重的。而且蒙恬、蒙毅兄弟终其一生效忠始皇,令赵启明很是欣赏。所以赵启明直接将还是少年的他们,提拔到了身边做郎官。

    赵启明询问尉缭。

    “秘密调遣的兵马、粮秣,都齐备了吗?”

    “回禀大王。五万兵马和两百万石粮秣都已齐备。已经跟随蒙骜上将军的大军去往前线。”

    “赵军的动向呢?”

    “十二万赵军已经向山阳方向开进。”

    “嗯…明日起,就在咸阳地区开始征兵吧。征兵十万。”

    “诺。”

    “昌平君,召回王骑和蒙武。以王骑为主将,蒙武为副将,率领十万咸阳之军,前去迎击赵军。其他诸事按原定计划执行。”

    现在昌平君担任国尉,掌全国军事。

    “诺。臣领命。”

    “…寡人听说廉颇已经叛逃赵国,做了魏将?”

    “是的,大王。去年信平君廉颇,代理赵相国之职,率军攻打并夺取了魏国的繁阳。时值赵王丹去世,赵王偃继位。”

    姚贾上前回答。他对魏国赵国的情况比较清楚,在两国人脉不俗。

    “赵王偃做太子之时,曾与廉颇有嫌隙,再加上新任赵相郭开进谗言,说廉颇有不臣之举。于是赵王就派出了武襄君乐乘,去夺取廉颇的兵权。”

    “彼时,廉颇为赵国立下大功,没有封赏反而要被夺权。他因此非常恼怒,率兵将乐乘围而不攻。乐乘恐惧,弃职逃走。当夜,廉颇就此叛赵,逃奔魏国大梁,做了一名客卿。”

    “可以把他拉拢到我秦国吗?”

    “大王…廉颇虽然在魏国不得重用,但其作为赵人,对赵依然感情颇深。长平一战使其深恨我大秦。所以要劝他来投,恐怕很难。”

    “姑且一试…算了…既然廉颇不得重用,那就保持现状吧。”

    赵启明原本是想派遣说客尝试一下。可后来又想想。万一这件事情被魏王或者赵王知道,使廉颇重新得到重用。那对秦国就非常不利了。

    虽然不能将战国四大名将的廉颇收入麾下有点遗憾,但赵启明仔细思考后还是决定放弃了。游说和刺杀都不合适,失败后结果都不可预测。反而保持现状对秦国比较有利。

    “楚国的谣言有什么结果了?”

    说这句话的时候,赵启明瞥了一眼昌平君。

    “移花接木的谣言已经遍传楚地。许多楚臣以公子负刍为首,质疑太子芈悍的血统,向楚王完提出废太子的要求。楚王完因此吐血重病。李园一党为证太子清白,疯狂攻讦春申君,甚至派出了蓄养的死士进行行刺。春申君遇刺受伤,已逃回封地。春申君的党羽也就此展开了报复。楚国彻底陷入了三党的内乱。”

    李斯上前一礼禀报。

    “…哈哈哈…一个不知真假的谣言…楚国已不足为虑…我大秦可全力对付韩赵了…”

    “…哈哈哈…”x7

    殿下诸臣,除了昌平君外,皆面露喜色。

    三十年前,现任的楚王芈完曾在秦国做过质子。当时陪同他一起为质的还有侍从黄歇(未来的春申君)。在秦国为质的十年期间,芈完娶了秦昭襄王的公主,生下了嫡长子昌平君芈启。另外还和侍妾李嫣生下了二子芈悍、四子芈犹,和侍女生下了三子芈负刍。

    二十年前,老楚王病危。芈完向丈人秦昭襄王提出回国争夺王位。但秦昭襄王以情况不明为由,不放归。后其侍人黄歇以偷梁换柱的计略骗过秦人,使芈完成功逃归楚国继承了王位。为报答黄歇,芈完即位后以黄歇为令尹,赐淮北地十二县,号春申君。

    芈完逃回楚国的时候,并没有带走自己的妻子和嫡长子芈启。待芈完成为楚王后,因为不知名的原因,秦国公主也没有带芈启去楚国和芈完团圆。最终芈完的另外三子和李嫣回了楚国。李嫣被册封为了楚国王后。而芈启和秦国公主继续留在秦国,芈启获封昌平君。

    赵启明曾经听说过春申君移花接木的典故。

    《战国策》和《史记》中记载:楚考烈王芈完没有儿子,春申君对此非常忧虑。后来春申君采纳赵国人李园的建议,娶李园之妹李嫣。李园妹有身孕后,春申君进宫把她献给了考烈王,生子被立为太子,即楚幽王芈悍。楚考烈王死后,楚幽王继位,其生父春申君被李园杀害。

    这段记载有许多矛盾的地方。

    一是,楚王芈完没有儿子是错误的。芈完明明与秦国公主有嫡长子昌平君芈启。

    二是,时间不对。芈完与李嫣的孩子出生时,芈完还在秦国为质。他还没有成为楚王。黄歇也没有成为春申君。不存在进献入宫一说。

    虽然错谬的地方很多,但赵启明觉得这件事还是有一定真实性的。事实可能是这样,李园通过侍从黄歇,把妹妹李嫣献给了在秦国当人质的公子芈完。至于中间黄歇与李嫣到底有没有发生什么。完全可以开局一张图,内容随便编嘛。

    恶趣味的赵启明专门着人,画了春申君与李嫣的春宫图连环画(帛画),大肆在楚地散播。这也是为什么短短几个月谣言就轰轰烈烈的原因。毕竟市井小民对君王的宫闱秘事是非常感兴趣的。

    赵启明对昌平君芈启带着不少戒备。

    历史上的昌平君文武全才。前半生为秦国效力忠心耿耿。吕不韦死后,被嬴政任命为相国。为相的十年,辅佐嬴政扫平了韩、赵、魏。后来在伐楚一事上与嬴政意见相左。被贬到了楚国旧都郢陈平定叛乱。时值李信率二十万秦军进攻楚国,连战连捷。昌平君此时突然叛秦归楚,使二十万秦军就此覆灭。再后来,楚王负刍战死。昌平君成为了末代楚王。最终被王翦的六十万秦军覆灭。

    对赵启明来说。昌平君可用,但要慎用。尤其在对付楚国的问题上要保持谨慎。

    看着面无表情没有异议的昌平君,赵启明觉得谣言一事还没有触及他的底线。于是也放心下来。

    现在的秦国,楚党的势力依然非常强大。在楚国散布谣言一事,只是赵启明对昌平君的一次试探。他可不想秦国也陷入内乱。

    ……

    翌日清晨。

    咸阳宫,御园。

    雨后初晴,芳芬草木,郁郁葱葱。

    御园中只有两人。

    赵启明和杨端和在草地边的空地上开始切磋武艺。赵启明手持双剑,杨端和手持双刀。

    两人皆全力以赴地对战。

    赵启明为了重振夫纲。

    杨端和为了继续压制。

    谁也没有相让。

    赵启明不敢跟杨端和正面对碰,选择了游走攻击。杨端和的膂力惊人。他对拼不了几下就会双臂脱力。这是多次对战血的教训。选择游斗,他还能有五成胜算,直接对拼他必输无疑。

    ~铛~铛~铛~~

    园内刀剑碰撞之声不绝于耳。

    很快,双方斗了三百余回合。

    不分胜负。

    此时的两人汗流浃背,剧烈喘息。

    两人暂时分开一段距离,相互戒备着,准备回气后再战。

    两双不甘示弱的眼睛相对。

    确定过眼神。

    双方谁都不会认输。

    突然,杨端和露出一个妩媚的笑容。

    只见她又退后了几步,然后单手撕去了自己的外衣。

    赵启明目光微闪,这个动作他很熟。两人每次都是这样开始…

    此时的杨端和围着一根手指阔的白布条裹胸,自胸部以上、包括双肩都裸露在外。这样裹缠着的木瓜,居然还有完美的形状。

    让赵启明微微恍神。身材太过吸睛,他总不自觉地转移了注意力。

    '可恶…她明明知道…'

    赵启明感觉杨端和是在作弊。

    一旦打起来,木瓜起伏必然会让他走神。高手之间对战,一走神岂不就输了。

    此战是有赌注的,败方要当牛做马任凭对方摆布一日。赵启明可不敢再尝试那种无力的滋味。野性全开的杨端和太过…

    “…咕噜…”

    想要专注战斗的赵启明,还是不争气地咽了一口口水。

    他不得不承认,此刻的杨端和,犹如初阳下尚沾着晨露的鲜花,富有朝气和野性之美。

    尤其是当望见她脸上那一滴汗水从她的脸颊流经脖子,再经过鲜明的锁骨,最终流向胸口那两团被白布条紧紧包缠着的胸部时,赵启明不禁有种口干舌燥的感觉,身体中,亦燃起一股莫名的邪火。

    此时赵启明的眼神,不自觉地顺着汗珠慢慢下移。

    “…呵呵…”

    看着夫君的失态,杨端和轻笑一声后,立刻发动了抢攻。

    十几回合后。

    腹部一痛,赵启明不甘地被放倒了。

    '唉…算了,就当践行了…'

    被刀指着脖子的赵启明,自我安慰地想到。

    “政,你又输了哦~”

    晨光映衬下,杨端和笑靥如花,格外性感迷人。

    “咕…哦~~一会动作…能不能稍微轻点~~”

    赵启明不敢对视杨端和的眼神,小声地要求道。

    ……

    与此同时。

    御园里的两只松鼠,为争夺一颗松果打起了架。

    歌声再起。

    ……

    【叮,您学会了双剑,熟练度为2%】

    【叮,您的剑术水平获得了提高,LV4进阶为LV5】

    ……

    (新人新书,求支持!求推荐票!)

    (求每日追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