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陈美伊
繁体版

第九章 告别亦是开始

    “这心月山坐落在炽火炎州以西,东临归海衍洲,西接罡风应州。这里是兽妖一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心月山中有一大平原,平原之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桑田、市镇星罗棋布,交错其中。约摸四万多亩大小,取其直径,便称廿九集。

    三十年前忘忧泽之战后,三界与忘忧泽签订《忘忧泽盟约》,虫族退出三界历史,成为蛮夷,因心月山远离万妖城,便被羽族刻意分给魑魅族,羽族成立共济会,联合人族十国形成同盟。魑魅族与木族皆有意扶持盟友,彼时兽妖一族式微,魑魅族与狐族联姻,万妖城恼魔与狐族魔君明定下婚约,心月山便被魑魅族作为聘礼送与狐族。在魑魅族的支持下,狐族自封兽王,召集三界兽妖共同建设心月山。随后有狼熊虎鹿四大家族率先投诚,这四族后来便成了心月山仅次于狐族的四大家族。

    忘忧泽之战后三年,游沙国剑圣沈康烛意外当上和衷盟盟主,设立长老院,和衷盟中所有盟国需派一长老入主长老院。和衷盟自此一切事物都得长老院先行决定才可实行。明君与恼魔完婚后生有一子,随后作为魑魅族代表进入和衷盟长老院。却不想意外死于和衷盟内。沈康烛查不出缘由,在魑魅族的责问之中卸任和衷盟盟主之位。随后道心受损,从人人敬仰的剑圣变为剑魔。这些自然都是后话。

    心月山以南是一片沼泽地,名曰唤雷泽,唤雷泽终年云雾缭绕,不见其形。雷泽再往东,便是无主沙漠。曾经的无主沙漠便是忘忧泽,曾经繁华无比,而如今却是人烟稀少,寸草不生。新月山东北处便是人族国家游沙国。人族之中共有十二国,其中十国皆入了共济会,这游沙国便是例外之一。游沙国是整个三界中少有的亲近妖族的人类国家。炽火炎州穷山恶水,百姓难以靠耕种过活,而心月山中沃野千里,妖族却不擅农耕。游沙国的不少农户皆会在每年开春,结队前往心月山,帮助兽妖一族耕种农作,入冬之时再返回游沙国,而心月山则付给农户丰厚酬劳,再将部分粮食低价卖给游沙国。

    自共济会成立以后,大多数人族国家仇视排斥妖族,对羽族马首是瞻,狐族聪慧,擅长数术机关,多年以来依靠生产精良甲胄以及高阶法宝为生,而魑魅族修习天魔体,此术大成之后刀枪不入,水火不侵,自然是无需甲胄防护,而木族之中战士皆为树族,树族随着年岁增长,天生个个通头铁脑,自然更是无需甲胄。所以一直以来狐族的甲胄都是卖往人族和羽族。而高阶法宝价格昂贵,且产量稀少,往往只有各族的大妖才会私下购买。

    说道这自羽族与人族十国成立共济会后,人族十国皆排斥妖族,这狐族的甲胄,便没有了主顾。羽族压低了价格,从狐族购买甲胄,打上羽族的印记,再高价卖给人族。狐族看在眼里,却无可奈何。被迫与羽族签订了大量供应甲胄的协约。而十年前一场干旱来袭,游沙国唯一一条运河一夜之间化作沙河。让整个游沙国百姓难以生存。游沙国便向心月山求助,兽族帮游沙国疏通了运河,又支援了许多钱粮。可这却只帮的一时,帮不了一世。后来游沙国便主动请缨,愿帮狐族卖甲,狐族便将生产的甲胄交与游沙国,游沙国再卖给人族十国。”

    “砰”惊堂木一响,说书先生停了下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随后从背后摸出折扇打开,平端扇子走向听众,听众们纷纷摸出银钱丢在扇面上。有的听众大度,丢上一二钱碎银,有的听众刚来,也丢上三五铜钱。待得走向一奇装异服的青年女子之时,那青年女子尴尬的看着说书先生傻笑,随后丢给先生一个铜钱。说书先生也不嫌少,道了一声:“承慧,承慧。”这女子一连数日,准时过来听书,虽打赏不多,又不吃茶,但听的认真投入,说书先生自认为知己难寻,所以不但不恼,还颇为高兴。这女子不是别人,正是陈美伊。

    陈美伊问道:“先生,这游沙国明着倒卖妖怪的甲胄,人族怎么还会买账呢?共济会不是都很排斥妖族吗?”

    先生已回到坐上,一拍惊堂木道:“问的好。这共济会啊,偏偏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人族不擅长兵甲锻造,向来武器购于万妖城,甲胄购于心月山,妖怪造的兵甲,物美价廉,可自从加入了共济会,会中成员攻守一气,莫名其妙的“防止妖族壮大”成了整个会里的重大纲要。羽族也生产兵甲,人族没法判定从羽族购买的兵甲到底是生产于羽族还是妖族之手。羽族没了竞争对手,便连年提价,共济会成立以前,各国购买兵甲花费,不过数万两银子,随着一致对外,到如今各国每年购买兵甲则需十余万两。各国自然是打碎了牙往肚里咽。而这游沙国卖甲胄,自然是三岁小孩都知道,不过是倒手买卖,各国国君怎会不知?只需一个不作为,一年便可省下数万两白银的开支,又有谁敢点破呢?羽族自然是不满,便要求人族各国严格遵守同盟约定,对抗妖族。而人族各国却说游沙国虽未加入共济会,却仍是人族的一份子。况且人族无法鉴定这甲胄是否出自妖怪之手。羽族吃了一个哑巴亏,还得被迫依照协约大量购入心月山的甲胄..........”

    快得申时,说书先生说的疲了,陈美伊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摊位,来到了城东的一家名为“如归”的酒楼,伙计见她到了,只喊了一声:“可算来了。”便带着她去了后院,随后送上一大本账本。

    陈美伊便埋头开始整理账本上面的账目,大概花了一个时辰,总算是将账目流水算的清清楚楚,才叫来掌柜验收,掌柜查验没了问题,便给了陈美伊二两银子,陈美伊掂不出重量,怕不够秤,便在掌柜无语的眼神中找来小秤验银。

    当小秤刻度停在二两二钱的地方时,陈美伊才知这工钱只多不少,不好意思的向掌柜道了歉后便打算离去。掌柜让她留下吃了饭再走,陈美伊也不推辞,后厨端来不少剩菜,胡乱了拼成一大碗,陈美伊也不嫌弃,胡吃海喝的吃到肚子圆滚滚。才离了酒店,走到东郊的一处农户家中。

    农户中只有一名老妇,名唤刘婆,刘婆有一儿一女,女儿嫁与如归酒楼的掌柜,育有一子。儿子年不过十六,一直在风寻国求学。陈美伊与多吉行至风寻国,便分开了。陈美伊喜欢风寻国的繁华,多吉则想早日到了心月山,多吉便把身上仅剩的几钱银子给了陈美伊,自己跟着商队往心月山去。

    然而几钱银子让涉世未深的陈美伊在风寻国体会到了人间险恶。风寻国虽繁华,可确是一个连上茅房也要收钱的繁都。几钱银子在风寻国难以生存,陈美伊便饿着肚子坐上了风寻国某镖局的马车撑到了相邻的大吕国。待得到了大吕国东边境地,陈美伊已是饿的六神无主,好在寻得一处农户,便结识了刘婆。刘婆的女儿吴氏回家省亲,抱怨起夫家的账簿,老是会出岔子,陈美伊便自告奋勇的愿意帮忙。吴氏带陈美伊去得如归酒家,陈美伊只用得两个时辰,便将如归酒家半年的账簿清晰的整理出来。随后便约定让陈美伊一月一次,去为酒家算帐。陈美伊想四处游历,想要存上些许钱再出发。便答应了酒家。如归酒家一次给她二两银子作为酬劳。掌柜吴先生也是不是介绍她去给其他酒楼商铺算账,陈美伊便住在了刘婆家中,平日帮刘婆忙活一点家务,剩下时间便在大吕国到处溜达,碰到集市中有先生说书,她总是要去听一听。

    待得两个月有余,陈美伊已经存了二十多两银子。于是她告别了城北的说书先生,告别了城东的酒楼掌柜吴先生,告别了刘婆和其他大吕国新认识的朋友。虽然吴先生多次挽留,陈美伊仍是客气的感谢,最终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早晨,陈美伊备足了干粮,跟随要前往游沙国的商队,踏上了她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