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浮沉
繁体版

第五章、见官(求收藏求推荐)

    同官县衙之中,县令俞学中,师爷韩会此刻正在县衙后堂书房商议近日来的事情。

    “师爷,你说此次宴会我们能够筹到足够的钱粮搬救兵吗?贼人说话就要来同官,光靠县城这些守备兵力根本不够用啊,要是像白水和韩城那样丢城失地,本官性命事小这全族都要被牵连啊!”俞学中忧心的说道。

    韩会捋着小胡子说道:“太爷不用担心,同官膏腴之地,这十姓大族在陕商之中虽算不上巨贾,但是也是身家颇富,再加上此次是为了守卫自家,他们肯定会尽力的。而且同官城中还有三家镖局,合起来也有两三百的勇猛之士,届时征召起来守卫县城是不成问题的。”

    “这些咱们知道那些人也知道啊,他们还会配合吗?”

    “这事由不得他们不配合,他们谁家在城外没有田庄产业?如果不出钱粮,官兵凭甚帮他们驱除贼寇?官兵死伤谁来抚恤?县中兵力能在白二攻击下保证不失已经是不错了,出城讨贼只能从卫所请兵了。这个道理他们知道的”师爷宽慰着。

    县令俞学中上任同官知县已经一年半的时间了,这一年多的时间说是过的舒坦吧同样也过的憋屈,说舒坦同官没有大灾荒,老百姓勉强能活的下去,商贾也算多,商业比其他县要繁荣上不少,收上来的税收也多不少,能捞到一些小钱;说憋屈吧也实在是憋屈,这年月,上点规模的大户、商贾必然和官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几大姓还有不少族人在外做官,随便哪家也不是根基尚浅的县令能得罪死的。

    平日里对这些大族都是客客气气的,倒也相安无事,可是赶上现在这种时候,要去卫所求兵县库根本支撑不了,只能找这些人筹募,但即便是筹募也不能没有好处给到各家。不过好在筹募到的钱粮除了支付当兵的粮饷之外,县衙各人都能得到不少的好处。

    正在两人商议之时,有衙役来报:“报太爷,城南九江镖局东家在外求见。”

    “哈哈哈,大人想什么来什么,这不是就有人找来了嘛!快请”师爷韩会笑着说。

    俞学中点了点头,衙役应声退了下去。

    李元坐在马车上一直在琢磨见到县令之后的说辞,第一次见官多少还是有些个紧张的,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县衙门口,李春从车后绕道前边来,取下板凳放在车边:“少爷咱们到了!”

    应了一声后,李元撩开车帘踩着板凳下车,站在县衙跟前的空地上观瞧,县衙坐北朝南,县衙前有照壁一道,照壁后为牌坊,县衙牌坊上有匾额题“忠廉坊”。牌坊以里为大门,大门两侧建八字墙,大门上方有一黑漆大匾写着“同官县县署”五个大字。

    李春急忙往大门班房而去,见到门口的兵丁衙役之后,先是递上一份例钱才开口说道:“这位差官大哥,劳烦通禀一声,九江镖局少东家李元前来赴宴,特求见县尊大人!”

    “等着!”差役应了一声就往县衙内走去。

    不多时差役出来:“县令大人有请!”

    李元跟随差役进入县衙之中,进入县衙后依次为大堂、二堂、三堂,周围配以廊房;

    大堂面阔五间。木制构件上全部有花鸟彩绘,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柱上嵌木联一副:“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大堂中间悬挂“内乡县正堂“金字大匾,匾额下为知县审案暖阁,阁正面立一海水朝屏风,上挂“明镜高悬“金字匾额。三尺法桌放在暖阁内木制的高台上,桌上置文房四宝和令箭筒,桌后放一把太师椅,其左为令箭架,右有黑折扇。暖阁前左右铺两块青石,左为原告席,右为被告席。

    大堂两侧有议事厅,大堂后侧有平房两间,为衙皂房。过衙皂房有一大门,门上悬挂“天理国法人情“金字匾额。

    回廊式的走廊,围绕两侧配房,过了大门,两侧有重檐双回廊配房,正面为二堂,面阔五间。堂后院落两侧有配房,前后檐下皆有回廊,正面为迎宾厅。

    出迎宾厅又一进院落,正面为三堂,左右为回廊式配房。三堂两侧有东西花厅和书房。

    被衙役领着走到二堂迎宾厅中落座,差役则是直奔后边三堂,不多时一位穿着青色官服,上锈鸳鸯,头戴乌纱的四旬左右的富态官员,后边跟着一个面容清瘦一身文士打扮的中年人。

    见到两人出来,李元连忙起身施礼:“九江镖局李元拜见县尊大人!”

    “请起,来坐吧”俞学中虚手请李元起身。

    李元起身后便从怀中掏出锦盒,上前一步摆在俞学中手边的桌子上,将锦盒打开露出里边的玉马:“县尊大人,家父在外行镖赶不回来,小子替父亲来拜见县尊大人,小小礼物不成敬意,还请笑纳!”说完退到一边。

    俞学中抬眼微微一看便看到了盒中的玉马,立马便能判断出此物价值不菲,贪婪的光芒在眼底一闪而过,客气的说道:“李贤侄客气了,我和你父亲也只是上任之时浅浅的见了一面,一直也没有机会深交,不过同官安定也多有仰仗,你爹白手创建这么大的家业不简单啊,我对你爹很是敬佩神交已久。”

    “大人谬赞了!”李元客气道。

    师爷韩会接过话茬问道:“李少爷,不知你求见大人还送了如此重礼所为何事啊?”

    师爷这个问题,李元在来的路上早就想好了。

    当即回道:“回县尊大人,小子听闻白水王二有觊觎我同官的恶念,便想着能为家乡父老出把力,钱财方面小子家中实在是比较单薄,唯有手中还有些人手,也有把子力气能保护四邻,奈何就是人手太少,所以请见大人想得大人同意我们以九江镖局为主招募一些乡勇。”

    俞学中和韩会两人对视一眼,内中意思是果然如此:“筹建乡勇队也是为了同官百姓,本官自然是支持的,只是兹事体大我还要和县丞等人商议之后再定,如果众官员都同意的话,本官自然力挺你们九江镖局。”

    “如此多谢县尊大人!”李元忙起身行礼。

    俞学中打断李元说道:“先不忙着谢,你可知道这筹建乡勇,也是需要大笔的钱粮的,而这些钱粮官府可是不会出半分的”。

    “这个小子自然知道,不过乡勇组建本就是为了保卫四邻,只要县令大人支持,相信县中大户和百姓也必然乐意,兵源我李家还有几十号人让他们都加入其中,再招募一些良家子应该够用,凑齐两三百人应该不难,至于粮饷小子相信县中各家大户也都愿意一起出的,毕竟保护的也有他们的族人和产业。”

    见俞学中点头之后,李元接着说道:“小子跟您提出这个想法就是想谋这乡勇队队管之职,如果得了这乡勇队的管队,粮饷兵源都不用县尊大人操心,自有我等找各家筹集,每月筹集上来的粮饷三成上缴县衙,七成留作自用,组建乡勇之后,乡勇营也定当为大人马首是瞻”。

    俞学中没有立即答应而是回道:“嗯,你说的本官知道了,此事我还要再想想,时间也不早了,估计各家乡绅也到的差不多了,李贤侄就先过去吧,本官稍后就到”说完端起茶杯浅尝一口。

    “那小子告退了”李元再次拱手施礼退了出去。

    等李元走后,俞学中拿起桌上的锦盒,将玉马托在手中仔细的观瞧,边看边说:“这李家倒是舍得下本钱,怎么样这管队的位置给他?”

    师爷韩会摇了摇头:“不可,这李家手里有百十号镖师,在同官本就是数一数二的势力,另外两家镖局也只有联起手来才能压他一头,如果管队这个位子再给了李家,那同官以后是听大人的还是听那李九江的?还是要找一个靠得住听东翁指挥的人坐这个位子。”

    “可是这……”俞学中看着手中的玉马,“那这个要给他退回去?”

    韩会怎会不知道县太爷又犯了贪财的毛病,便说道:“这倒也不用,毕竟李家势大,乡勇队没有他家掺和估计也弄不成,给他个副职或者分队管队也就是了。”

    “你心里有合适的人选吗?”

    “刘、杨两家的人都可以,他们单独实力都不如李家,如果没有县衙的支持肯定抗不过李家,所以他们必然会听太爷的,至于让谁上那就看他们两家的诚意了,晚些学生会去知会两家。”韩会说。

    俞学中摩挲着玉马:“此事你想的周到,就按你说的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