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浮沉
繁体版

第六十一章、风声

    至于李二牛听到的风声是不是真的。

    其实确有其事,出征之前没有时间去接收这些田庄,李九江只是跟他们签订了文书,拿到了地契。等到回来,有空了的时候派人前去接收田庄。

    去接收田庄的人到了就傻眼了,地方偏僻土地贫瘠就算了,关键是人,不知道这些大户是不是商量好的,田庄上的人口被全部迁走了,剩下的就是一些破房子,和各家等待着交接的管事。

    这些管事只是简单交待了几句,说土地、田庄给你们了,但是人没有一起给你们,要想种田可以自己找人,之后便扬长而去了,。

    留下了一脸懵逼的李家接收众人,也就是房子不能搬走,不然估计房子都剩不下,这下倒是省事了,原先还想着如何安抚田庄里的百姓,怎么给他们降租好让他们安心种地,现在好了,一个人都没了。

    回来禀报给李九江之后,李九江也是傻眼。光有田地没有人种那不是白搭嘛,万幸的就是县令认可这些土地产的粮食作为乡勇营的口粮所用,不用负担粮税,不然又是一大笔。

    李九江得知情况之后,立马找到陈夫子请教商议。这么些年其实陈夫子一直是担任着李九江智囊的这一角色,不然也不会指点李元了。

    陈夫子给出两条建议:其一是将位置好一些土地肥沃一些的田庄分给手下的乡勇官兵,使他们的家人过来填充人口空白,这样既解决了种粮的问题,又提升了乡勇的忠诚度一举两得。

    其二,接收流民,这两年陕西地界上灾荒不断,虽然同官没有多少流民但是不代表其他地方没有,可以派人前去招募,这些流民不会在乎土地贫瘠不贫瘠,只要保证他们能活下去,这些人就是最好的劳动力,可以适当的免上一两年的地租,之后低租耕种即可。

    李九江接受了陈夫子的建议,跟李元、老黑、陈习等人商议了一番。能得到土地众人自然是高兴的,对于选择哪块田庄都没有太多要求,能距离近点当然更好。大家关心的是每家能分到多少土地。

    管家李忠给大家汇报了一下现在乡勇营和李家所有的土地:“老爷,各位。咱们李家原本就不靠种田为生,所以名下田庄并不多这些年也不过积攒了三百亩良田,都是有人耕种的,这次士绅投献两千六百亩熟地,还有从士绅手中买田庄周边零散土地,加起来有三千亩。这就是要分的。”

    “总镖头,千把人分三千亩地,每人才能分到三亩,这也太少了,如果让乡勇的家人都搬过来,根本养活不了啊!”老黑听到数字之后提出疑问。

    “这我也想到了,前几日也去找县令商谈,县令同意我们在这些庄子之外开垦荒地,无论开垦出来多少都是我们乡勇营的,官府不做课税,我和陈夫子商议了一番,决定将现有的熟地分发给乡勇作为永业田,不收地租,新开垦出来的土地,按两成收取粮税。能开垦出来多少就看自家的本事了!”李九江说道。

    “这个好,想要吃饱穿暖就要自己玩命干,光想吃现成的那可不行!”老黑拍手叫好,表示赞同:“那我们这样的能分到多少?”

    几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李九江身上。

    “我是这样计划的,你们也参详参详看看成不成,普通兵勇每人两亩,小旗五亩,总旗十亩,百户三十亩,你们几个主管每人八十亩。如何?”

    “我同意”老黑表态。

    “同意!”

    “同意!”

    几人都陆续表态赞同。

    “既然都同意,那我就安排李忠开始着手准备,等着过完年乡勇归营之后开始分发。”李九江点头道。

    这件事确定下来之后,剩下就是营中值班和年节的安排。

    李元主动提出和陈长文一起值守营房,让大家都能安心过个年。

    对于李元能主动承担,李九江还是很高兴的,也就应了下来,顺嘴给李元说:“这段时间你别惹事啊,过完年节你就要出发去宝鸡迎亲,别闹出打斗的事情,受伤可就不好了!”

    “婚期不是定在二月二吗?道宝鸡也就几天的事情,用得着这么早启程吗?”李元不解的问道。

    “你知道个甚,你去迎娶你毛叔家的宝贝闺女,难道不要在那住上些日子孝敬孝敬老丈人啊,让胜男丫头好好在家陪陪爹娘?所以说你要老实些,要是闹出长文那样的事情,仔细你的皮子!”李九江斥道。

    “哦,我知道了,保证只在营中和家里两条线走,绝对不惹事!”李元怯怯的应道,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陈长文那码子事,现在都成了同官各家管教孩子必提的了,好在今天陈长文不在,不然他非得找个地缝不可。

    从乡勇放假开始,李元就搬到了营房去住,陈长文每日还是清晨过来,城门落锁之前便返回城里钻进怜月的温柔乡。

    李元则是和董玉辉、程季衡这些回不去家的百十号人,喝酒、谈天、习武、探讨战斗经验、战术安排,行军布阵等等,每天过的也很充实,和大家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从称呼上就可以提现出来,之前董玉辉等人都是称呼李元为姑爷,现在已经变成少主了。

    李元也没有摆所谓的主公的架子,而是和他们称兄道弟,混成一片。李元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关于战斗的经验,指挥大军肯定不行,但是指挥个几百人的战斗李元现在自问是没有问题的。

    年节这天,同官城非常的热闹,鞭炮声不绝于耳,虽然经历了之前的贼祸,俞学中更是觉得应该热闹热闹让老百姓安心,于是下令在年节三天不做宵禁,城中街道各家点上灯笼,商贩可以夜间在街道上摆摊,布告一贴,城中立马就欢腾了起来。

    穷苦人家想趁着年节时候多挣些银钱,纷纷准备一些小吃、手工和自己制作的年货等等在街道上摆起地摊,富裕人家想着四处逛一逛玩一玩,买一些过年需要的东西,整整三天不管黑白街道上都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人多了就容易出事情,吵架拌嘴,打架斗殴一点都不新鲜,尤其是城中的混混,看着街上小商小贩都出来了,就想着也趁机捞上一把,便开始收上了所谓的管理费,保护费之类的,从乡下赶来的自然不愿意惹麻烦,乖乖的交上。

    可那些城中百姓就不愿意了,自家做个小买卖本来就挣不了多少,还要交给他们,于是便吵了起来,最后发展到动手,本来这事应该是衙门的衙役管这事,可是无奈衙役太少根本管不过来,正巧一次几个混混欺负一对摆摊的母女,不仅掀了人家摊子还调戏姑娘家,让刚从酒楼里出来的袁成南一行七人看到。

    袁成南出来也是李元授意的,让他们这些亲兵和董玉辉、程季衡手下的骑兵搞好关系,一来都是一家人,二来可以学习学习骑兵的战术,李元还特批了他五十两银子,这不就带着董玉辉两人身边的亲信出来喝酒。

    正巧碰上这事,一群喝了酒的军汉,看着那对母女受欺负,当时酒血往上涌,二话不说,上去就动手,和对方打了起来,按说这几个混混哪里是他们的对手,可是袁成南他们都喝了酒,脚下没有根,双方打起来倒是有来有往。

    这几个混混平时也是横贯了,再加上袁成南他们都是穿的便装,毫无惧色的打在一起,眼看着打不过,其中一个混混打了一声呼哨,没多时就从四外冲来二三十个,一起围攻袁成南等人,不知道是哪个人手黑,持着匕首奔着袁成南就来。

    袁成南和另一个混混打的正欢,根本没有注意到身后,就听到耳边响起:“袁兄小心,啪!”,袁成南这才回头看,只见刚才在酒楼和自己聊的最好的,名叫庞兴的董玉辉亲信,帮他当下了那一下,一刀捅在了庞兴的小腹之上,庞兴捂着肚子半跪于地,鲜血从指缝中流了出来。

    这下袁成南不干了,眼睛都红了:“我C你LL,弟兄们宰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