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太保
繁体版

第11章 孝子书生(博羊篇)

    七国乱世于整片大陆,各国彼此争战不息,战火纷飞,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而位于南方的南夷国,则以其崇尚武力、轻视文化而闻名于世。在这个国度里,各个郡县对于历届科举考试都漠不关心,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卑劣行径:替考作弊、阿谀奉承以及贿赂官员等不正之风盛行。

    这些不良风气使得真正有才华和学识的人难以脱颖而出,社会的公平正义被严重践踏。那些有权有势者通过种种手段获取功名,而普通百姓则只能望洋兴叹,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道德沦丧、人心惶惶。然而,在这样的黑暗环境中,仍有一些有志之士坚守正道,努力追寻知识与真理。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带来变革,恢复昔日的繁荣与昌盛。

    今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正是南昌郡一年一度的揭榜之日。然而此时的揭榜之日,早已不是热闹非凡的景象,现在的监试官衙门前却显得异常冷清。前来查看榜单的人寥寥无几,仿佛这些考生对自己的仕途毫不关心一般。

    放眼望去,整个衙门外只有稀稀拉拉的十几个人站在那里,他们或焦虑地四处张望,或低头沉思,脸上都带着一种无法言喻的迷茫。这样的情景让人不禁心生疑惑:或许这些考生都已经对未来失去了希望。

    在这个以科举取士为主要晋升途径的时代里,考取功名、走上仕途一直被视为人生的重要目标。可如今,这些年轻人为何会如此冷漠对待这关乎自己前程命运的大事呢?因为他们对官场已失去信心,又或者是因为南夷一直以来的重武轻文,使得有志之士不愿涉足其中。无论原因如何,眼前所见都令人感到惋惜和担忧。

    “不知我们这群蝼蚁年年科考是为了什么。”一个身穿蓝衣的书生一脸哀愁的模样说道。

    “君子有道,遵守本心。”一身白衣被缝补过多次的书生背着竹篓说道,而此人正是杨润之。

    杨润之看着失落的同窗安慰的劝说,虽然他早早的就知道了结果,但还是决定来看看,这所谓的金榜题名上的人,究竟都是谁。

    “润之兄,你来了?”蓝衣书生见状作揖说道。

    “天律兄。”杨润之上前回道。

    方天律,西坡郡人,因为早年父母双亡,自己又胸怀大志,所以来到了南昌郡的竹兰书院,本来也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但与杨润之连考三年,始终没能金榜题名。

    “润之兄,今年的科考,你我二人又落榜了。”方天律失落的说道。

    “无妨,明年我们在努力。”杨润之眼神坚毅的回道。

    方天律看着没有任何失落之情的杨润之,心中不免有些敬佩但同时又觉得愚蠢。

    “明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明日何其多?”方天律问道。

    “天律兄为何想要入仕考取功名?”杨润之反问道。

    “想让这天下,这国家公平些。”

    “何为公平?”杨润之又问。

    “公平,公平如你我二人,可以以诚相待,以礼相交,以志相谈。”方天律气宇轩昂的大声说道。

    一旁的悠悠学子看着方天律激情澎湃的演讲,不禁在一旁拍手叫好。

    杨润之看着此时的方天律,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这就是我们坚持的理由。”

    回到家的杨润之看着已经可以起身下床的母亲,他急忙的上前搀扶说道:“娘,你这刚好,不能随意下地走动。”

    “之儿,娘好了,娘想给你做顿饭。”杨润之的母亲柳氏露出慈祥的笑容说道。

    “没想到那个老神医这么厉害,居然治好了你多年的肺痨。”杨润之神情愉悦的说道。

    “之儿,你有没有好好谢谢人家?”柳氏问道。

    “谨遵母亲教诲,之儿已经好好谢过老神医了。”杨润之回道。

    杨润之,这个名字在南昌郡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如此出名,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因为他那颗对母亲至孝至纯的心。

    杨润之的母亲身患肺痨多年,身体一直虚弱不堪。为了照顾母亲,杨润之每天都会坐在竹兰书院门外刻苦攻读。白天,他用心聆听先生讲学;夜晚,则独自一人上山采摘草药,然后拿到集市上去换些钱财,用以他们母子的生活所需。

    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然而,杨润之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尽管他们母子俩居住的环境异常简陋,但在杨润之心中,母亲便是这世上与他最为亲近之人,更是他最应珍视之人。

    每当天色渐晚,月光洒在山间小道上时,杨润之便会背上竹篓,踏上那条熟悉的山路。他熟知哪些草药能治母亲的病,所以总能精准地找到它们。有时候,他甚至要翻山越岭,才能寻得所需的药材。但无论多么辛苦,只要想到母亲能够因此而减轻病痛,他便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回到家中,杨润之会先将采来的草药仔细清洗干净,然后按照医嘱精心熬制。看着母亲喝下那一碗碗苦涩的药汤,他的心中才会稍稍安定下来。在这个艰难的生活中,杨润之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为母亲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

    “润之,听说柳姨的病好了?”此刻,一个身着青色绸缎衣裳、气质高雅、身姿婀娜且面容姣好的女子,轻移莲步,走进了杨润之家中,轻声询问道。

    “青衣姑娘,你怎么来了?”杨润之一见来人,眼中顿时闪过一丝惊喜和愉悦之色。

    这位被杨润之称为“青衣”的女子,本名为洛青衣。她乃是南昌郡一户富贵人家的掌上千金。二人的相识相知,源自于一次机缘巧合杨润之前往山中时,恰好救下了遭遇危险的洛青衣。自那时起,他们之间便结下了这段不解之缘。

    “我听巧玲说,一位老先生治好了柳姨的病,所以我就过来看看。”洛青衣看着杨润之的母亲说道。

    “快,青衣姑娘请坐。”柳氏一脸笑意的看着洛青衣说道。

    其实柳氏早就发现了洛青衣对自己儿子的情愫,只不过她一直想要装糊涂,因为这本就是门不当户不对,她也不想委屈自己的儿子,更不想负了这位大小姐的心。

    “巧玲,把东西带进来。”洛青衣喊着门外的丫鬟说道。

    “好的,小姐。”巧玲丫鬟见状,急忙带着两个家丁带着一箱东西走了进来。

    “这是。”杨润之欲言又止。

    “这是我给柳姨的补品,这些东西都是别人送给我爹的,我爹用不上,所以我就想着柳姨大病初愈,一定用的上。”洛青衣解释道。

    “这我不能收。”杨润之果断说道。

    “是,青衣姑娘的心意,柳姨我心领了,但东西我们是不能收的。”柳氏也在一旁劝说道。

    “柳姨,我知道你们的心思,但润之曾经救我一命,我送的这些无法与他的恩情相比。”洛青衣坚持说道。

    “娘,我跟青衣姑娘出去说点事。”杨润之看着自己的母亲说道。

    “去吧。”柳氏也明白杨润之的用意。

    杨润之带着洛青衣来到了附近的竹林中,几个家丁寸步不离的跟在两个人的身后。

    杨润之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几个家丁,然后谦卑的说道:“几位小哥,我与你家小姐说几句话便是,你们不必跟来。”

    “不行,我们要保护小姐的安危。”其中一个家丁凶狠狠的回道。

    “我不用你们跟着。”洛青衣见家丁对杨润之态度恶劣,也有些生气的说道。

    “小姐,老爷说让我们。”家丁话还没说完,洛青衣就来到了他的面前。

    “你觉得,如果我告诉我爹,你欺负我,你是怕我爹还是怕我?”洛青衣一脸怒容的看着家丁说道。

    家丁听了洛青衣的话,过了片刻马上就退出了竹林。

    看着已经走远的家丁,杨润之才开口说道:“润之明白青衣姑娘的心意。”

    “所以,你还是要拒绝我?”洛青衣含情脉脉的看着杨润之问道。

    “我。”杨润之这一次没有直接回答。

    他已经拒绝了洛青衣三次,他深知洛青衣对于自己的情愫,但他并不傻,正如自己的母亲所想那样,这种门不当户不对的感情,结局往往都没有好下场。

    “你是害怕我爹?还是觉得自己配不上我。”洛青衣直言道。

    “是我配不上。”

    “因为我是千金大小姐,而你是一个家徒四壁的一介书生?”

    “对。”

    “所以你不是介意我,而是介意你自己。”

    “是。”

    “没关系,我可以等,我洛青衣,此生非你不嫁。”洛青衣留下一句话,就转身离开了。

    留下杨润之一人站在竹林中,看着洛青衣的背影久久没有回过神,他心里是有着洛青衣这个千金大小姐的,他有鸿鹄之志,却又不想此时去追求一个本不属于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