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还魂
繁体版

第一百四十二章 复职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中国社会经济开始好转,这一年对于老支书梁鸿信和梁高山老师来说,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好兆头,但是对于那个一边代课,一边倒卖小猪的那个张宝福来说,则是一场人生错轨。

    老支书梁鸿信预感到当前的社会正在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这下样下去,一定会给自己带来一个翻身的机会。

    所以,这些日子里,他的精神时好时坏,常常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他考虑最多的就是,等真的上级来了政策,把自己的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了,一旦再次成为南丘村老支书,该从哪里下手做起。

    他每天肩上挎起的一个背篓,背篓里面放上一把镰刀,然后按照预先安排好的地点和区域逐步展开调查。

    他最相信的一句话就是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他认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走访调查里面出发言权。

    他走到哪里看到的都是一片静静的热土,这些热土似乎都在向他招手致意,都在欢迎他的光顾。

    然而,令他揪心的是,前些年自己原来规划建设的绿化荒山项目、大型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村西水库大坝拦截项目和村东水库大坝加固项目、南沟池塘及水塔灌溉项目等

    这些水利基础设施和那些果木树种都已经失去了原来的生机和活力以及收益和功能。

    令他最欣慰的是,通往村北的架在河沟上面的两座大桥仍然安然无恙,通畅无阻;村东建筑的那一条水库大坝仍然岿然不动,毫发无埙;村北河里的柿子树,仍然枝叶茂密,长势喜人。

    在这些日子里,每天往地里走的时候,肩上总是挎着一个空空的背篓,空篓子里面放上一把镰刀,等天黑回来的时候,肩上的背篓里面仍然还是一把镰刀。

    他的心思完全没有在背篓里,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村集体里的事业当中。

    尽管他一点也情愿地去看自己当年的那些成果。

    因为,这些已经烂摊子。

    但是,在有生之年,为了实现过去对南丘村老百姓的承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为了报答党和政府的关怀,他必须拼命的去做,而且做的比原来更加出色。

    在他的计划里,因为这里是山区,他仍然把基本水利建设和荒山绿化放在了工作的首位。

    因为,在考察的时候,他就把这些项目放在了优先调查之列。

    他来到他二十年前就已经建好的村西水库大坝。站在那里思考了很久很久。当年动员了全村里的男女劳力,大干了一个冬季和一个春季,才完工的水库大坝。

    整个大坝的雏形几乎完全消失,连过去的一点影子几乎也找不到了。

    他伤心的落下了眼泪,就是眼前这个地方

    然而,这些早已经成为历史。

    如今他要做的就是从头做起,一鼓作气,建设不成以前的大坝誓不为人,如果上级给我这次机会,这件事已经定在我的心上了,海枯石烂,永不改变。

    他毕竟还年轻,他才四十多岁,还可以为村集体多很多很多事情。

    伤心了一阵,毕竟还要擦干眼泪,继续战斗。

    他沿着原来的大坝方向,走来走去,来来回回,度了很多次。然后又沿着原来水库从储水沿线转了几圈,最后跑到了河沟上边,对两岸的土石方开采做了详细调查,对开采土石方的工作量、水库储水量和灌溉面积等都做了粗略估算。

    他的秘密活动,村里人是不知道的。

    因为,他每天肩上都挎着一个背篓,没有人认为,这个昔日的老支书,如今的老百姓,怎么会去调查考虑这些事不关己的问题呢?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不断地印证着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村南的南沟池塘他去了三次,村东的大坝他去了三次,环绕南丘村的南岗、西山、北岗他已经记不清楚去过多少次了。

    每一次的调查,每一次的估算,都为他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很快,上级的政策如期而至,他听说蓬州县三级干部大会就要召开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主任离任后,从上级机关调来一位新主任,他年富力强,和蔼亲民,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他就是新上任的县高官路明楼。

    梁鸿信听说上边调来了路主任,恐怕自己的历史遗留问题应该有一个圆满的答复了。

    他继续向上级写信,如实反映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希望他的个人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他也曾多次向公社马振邦主任反应过自己十几年前的问题,马主任也积极配合支持他的积极诉求,主动向县里汇报有关情况。

    其实他还不知道,以前的专案组同志已经向路书记做了汇报,把调查的真实资料递给了路书记,并说明了梁鸿信问题的进展情况。

    当路书记审阅后,又立即派专案组到南丘村对梁鸿信问题进行二次复查。

    专案组进村后,在较短时间内复查完毕,并报上级研究。

    当时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国庆也给予了梁鸿信的大力支持,他对梁鸿信说:“我看你的问题大有希望,你一定要好好工作,不负众望。”

    老支书梁鸿信听完心里觉得豁然开朗,立刻做了表态。

    1979年2月22日,阴历正月二十六,蓬州县一年一度的全县三级干部大会,在石脑大坝工地召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石脑大队是蓬州县农村水利建设和荒山治理模范村,地处山区,距蓬州县城近100华里。

    县领导做出决定,将南丘村老支书梁鸿信的历史遗留问题彻底解决,在这次三级干部大会上,向全县人民公布,并列为大会其中一项议程。

    第二天是大会的报道日期,平原地带的与会人员乘坐公共汽车去报道,梁鸿信也在其中。

    在路途上,与会人员谈论今年大会议程,听说要彻底解决南丘村原来老支书梁鸿信的历史遗留问题。

    一个看样子也像是村干部的人说:“这个人可不简单,他可是省里的积极分子和劳动模范啊!”

    “梁鸿信也真冤枉,明明是干工作正直,坚持正义,面对坏人毫不手软,过去他的问题,纯属仇人栽赃诬陷!”

    坐在公交司机后边的一个中年人接着那位村干部说道。

    “哎呀,我只听说过这个人,就是没见过他本人是啥模样儿。”

    车门附近的一个年轻人说道。

    车上的人们七嘴八舌说个不停。

    其实说话的人,多数都是年轻人,而梁鸿信他带着问题,十几年来很少出门,更不认识这些人。

    所以他一直坐在后排一个角落里,一路几乎没有说话,更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

    在这次大会上,除了彻底解决了他的历史遗留问题,他还再次被评为蓬州县农村先进工作者。

    因为在解决他的问题之前,按照公社意见,他已经在第一生产队干了一年零八个月的生产队长。

    在全县干部大会上还专门为他安排了大会发言。

    他走上主席台,以两种身份作了典型发言。

    他的发言感人肺腑,台下掌声经久不息。

    借这次大会东风,像南丘村的冯老庄、赵金宝等人的历史问题也得到了圆满解决。乘这次东风,南丘村的代课老师梁高山,从小学调到中丘中学,也转为正式教师。

    而在中丘中学当代课老师的张宝福,工作不断变换,结果从贩卖小猪,到代课教师,再到化肥厂电工,不断变换工作,最终失去了代课教师转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