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还魂
繁体版

第一百五十五章 退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蓬州中学还是一个传统的学校,男生和女生之间的交往,都要接受“男女授受不亲”思想的支配和影响。男生几乎不和女生说话,女生也不和男生来往。

    朱友康认为,这一点还比不上乡村的一些中小学。

    但是对于这些商品粮家庭子女来说,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在学校里,他曾经亲眼所见,初中二班的一个武装部副部长的儿子常卫国,晚自习课间在校园里的草坪上和一个宣传部长的女儿吴燕燕嬉闹……

    由此可见,这位漂亮大方的何海云是不是也和初中二班的那个吴燕燕一样风流泼辣呢?这样的想象,由此开始在朱友康大脑里形成,无时无刻不在扰乱他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他开始出现一种莫名其妙的失恋感来。这个年龄是他思想摇摆不定的过渡时期,对于谈恋爱在认识上是很欠缺的,也是很陌生感的。

    他这种自我摧残的思维,一直在折磨着他,他有时候觉得喘气都是很费力的,有时候还出现了心悸心慌的感觉。

    他甚至会产生一些原来就根本不存在的想法,他甚至觉得何海云和自己简直就不是一个世界里的人,三观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也不在一个等级上。

    他想早点结束与何海云的关系,任凭何海云去和常卫国之流疯跑和浪荡……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安装在蓬州中学门外马路边电线杆上的喇叭开播了。

    《东方红》歌曲之后是新闻联播,新闻联播一结束就是蓬州县新闻。这里正在播送赵大友——他未来姐夫的来稿:“现在播报本台通讯员石脑大坝赵大友的来稿,题目是“义务为民工缝补衣物的好姑娘张美珠”。

    “石脑大坝工地近日作出决定,给予一心为工地服务的张美珠姑娘荣记三等功,并在大坝指挥部发出号召,希望每一名民工都要向张美珠同志学习,学习她一心扑在大坝上,为大坝建设建功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

    从此一个叫张美珠的名字,开始在他的心里存放。

    朱友康在蓬州中学的第二学期,身体发育的很快,身材比原来看上去成年了许多。而就在这一学期,学校决定在初中班成立篮球队,每班六人共计十二人。

    初中一班选拔了朱友康、何国昌、刘桂、刘新亮、马俊卿和高艳军。这几个同学都是在班里座位朝后,个子最大,体质强健,潜力很大的体育人才。

    因为是新州市体育学校,向各县学校下达了体育学校招生以计划。如果经过训练考试合格,可以提前选拔到体校继续学习。

    这下体育教师苏铸可就忙了起来。因为缺少人手,学校里又临时从复员军人中择优录用了一位体育老师。这位老师身材不高不矮,训练打篮球是一把好手。

    这位老师叫尉迟骏德,短头发,一排整齐的牙齿。他眼睛贼亮,投球贼准,传球贼快,弹跳能力贼强。

    尉迟骏德认为,要培训出篮球人才,就必须从基础抓起;就必须对学生下狠招儿,没有苦练就没有好成绩。于是,在新任校长张建的亲自督导下,拉开了篮球训练战。

    自从成立篮球队以来,每天的下午第三、第四节课,连续两个小时就成了专场苦练时间。最初的几天时间是耐力训练,就是苏铸老师和尉迟老师领队、监督,篮球队十二名队员一字排开,在四百米的操场跑道上,连续跑步二十圈。

    随后开始训练拍球。所谓拍球,就是二人一组,一人监督兼职拾球,一人拍球,只要把这只球拍跑了,随后再传一球,你要一直不停地拍,不停地左拍右拍,不停地上拍下拍,不停地前后拍。这样的训练,二人轮换,一直要坚持两节课,甚至更长时间。

    第三步是带球训练,这个训练更苦,不但要拍球,而且要带球不停地各个方向运动。

    第四步是传球训练,这种训练不仅要求你有准确的方向感、意识感,而且还要学会声东击西,眼疾手快,浑身上下都动起来才行。

    到了第五步就是投篮训练,这项训练是最难最苦最累的。每一项训练至少要进行一个星期以上才行。

    这里初中一班参训人员中,大多都是走读生,家庭条件也比较好,生活水平都是比较高的。但是,朱友康是无法和他们相比的。

    尽管何海云仍然在口粮上有所添补,但是,学校里只有一个小小的开水房,这里往往连老师的开水都供给不上,更何况一般学生呢?吃饭就更不用提了。

    朱友康每月粮条是三十斤玉米,六块半伙食费。蓬州中学和其它地方一样实行百分之七十的粗粮,百分之三十细粮伙食标准。

    一天下来,每顿饭只能喝一碗玉米面糊糊,早晚各一个玉米面饼子,中午两个玉米面饼子,或者是一个玉米面饼子和一个白馍,三天才轮一次两个清一色的白馍。

    朱友康的篮球训练是非常紧张的,更是非常消耗体力的。经过了一个来月的艰苦训练,朱友康已经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脸本来就瘦小,经过这阵子训练变得像是一只刀螂,眼窝也凹陷下去了。

    更为不能忍受的是,他一天天的高强度训练,得不到热水的补充,身体严重缺水,火气非常大,满嘴的口疮疼的他张不开口来,甚至眼睛都长满了眼屎,就连双腿也不听使唤了,一到训练场地就颤抖得厉害。

    训练的项目还时常遭到尉迟老师的责怪和白眼,朱友康本想再坚持一阵子,等训练结束了,去新州体校试一把,幸运的话,也许会合格录取。可是,身体不听他的使唤,最后不得不向苏铸老师和尉迟老师打了退堂鼓。

    有一天晚自习的课间,何海云找到他,想再次给他鼓励。当看到他那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时,忍不住鼻子一酸,竟然把鼓励的话一下子变成了劝退的话。

    朱友康心里一下子温暖了许多,他心里想,何海云终于还是理解了我朱友康。而在此之前,之所以继续咬牙坚持,为的就是不让心爱的人何海云失望。

    尽管体育学校不怎么好,但是,他可以把你的户口转成商品粮,这样最起码有了与何海云一样的商品粮身份。到了那时,自己年龄也大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就可以毫不退缩地向何海云求婚了。

    因为有了与何海云一样的商品粮身份,肯定会减少来自何海云的父母的干扰和阻力,那样自己的婚姻大事就算是一锤定音了。一辈子能和自己心爱的人,也是对方心爱的人在一起生活一辈子,那该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

    生活条件的原因,自己实在是吃不消了,在得到了何海云的支持之后,他决定立刻从篮球队里退出来。

    他寻思着以后再找合适机会改变自己的户口身份,他相信以后的日子里,老天使会眷顾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