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还魂
繁体版

第二百零七章 退亲

    朱友康父子一共在山西干亲戚家里待了三天,老中医冯贵和一家,非要留下朱友康在他们家里过年。

    他们说,孩子来的少,过年又没事,就让孩子多待几天吧。

    因为朱友康有自己的安排,父亲对他一个人在外也不放心,特别是一个人往回走的时候,他会更不放心。

    所以,不管冯贵和他们如何挽留,他们父子带上冯方慧,还是在腊月二十七的早上,离开了山西,踏上回家的行程。

    他们在火车上,朱友康、冯方慧和父亲面对面坐着,父亲旁边坐着一位中年妇女。

    这位妇女看了看他们俩年轻人在一起谈笑的样子,对坐在对面的父亲说:“你这个老农真有福气啊,你看这小两口多么般配啊,怎么看都是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

    她一边说着,还给朱友康的父亲竖起了大拇指。

    本来老朱就有这个想法,他也觉得这是合适的一双,因此,只是面对这位中年妇女笑而不语,任其随便猜测。

    其实在老朱心里已经开始做这样的美梦了。

    其实他的儿子朱友康心里也有他自己的打算。

    倒是张美珠的影子最近在他心里反复出现,这并不是说张美珠和他有什么来往,也不是说因为他那天喝醉酒时她帮助了自己。

    出现的次数多了,年轻人免不了在她身上胡思乱想。

    朱友康想,一个是人家年龄比他大,交个朋友也得叫姐姐才对;二是人家出身好,爹是局长,一家子商品粮;三是他对她还没有找到有关“对象”、“恋爱”和“婚姻”这些感觉。

    他一直把她当模范人物尊重,当英雄人物崇拜,从来没想过能在一起谈对象,能成为两口子。

    总之,只能说张美珠很优秀。

    但是,在他心里不属于那种有激情、有动力的男女之间的相互引力。充其量是一种尚好的朋友关系。

    对于何海云,朱友康在这里暂时可以不去理睬,他觉得同学聚会那一天她伤透了他的心,丢够了他的人。

    至于冯方慧,他压根他都没有往这个方向想过,还不知道“北”在哪里。

    他正在想,趁着年前的功夫去珍珍家一趟,干脆来一次了断吧,快刀斩乱麻,免得夜长梦多,若出更多是非来,到时候在乡亲们面前更不好抬头做人。

    冯方慧倒是聪明,也算是智慧吧,她试探性地问这位中年妇女:“阿姨,您看我们是不是结了婚的两口子?”

    她说这话,一是想让朱友康父亲听一听,查看老人的态度,二是观察一下朱友康是什么表情。

    别忘了冯方慧可是学习中医的,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

    而这种“望闻问切”,不仅可以看病,还可以隔着肚皮看清楚你的心,她会摸准你的心跳次数和脉搏起伏频率。

    这样就可以从中断定“各种发展走向”了。

    中年妇女不明白冯方慧问话的用意,就直来直去地说:“两口子感情深,经常伴着脚后跟。我看能一块出门,那就是伴着脚后跟呗!”

    中年妇女的言外之意,就是你们是明摆着的两口子呗。

    冯方慧狡黠地给这位中年妇女竖起了大拇指。

    中年妇女笑的像石榴裂了缝一样,可不笼嘴。

    就在回家的第二天——腊月二十八的晚上,经过了长达半年多的自我激烈矛盾和斗争,朱友康终于下定了决心,拿定了主意。

    这天晚上,他痛痛快快地迈出了第一步。

    干脆,长痛不如短痛!

    漆黑的晚上,他把珍珍给他做的鞋垫,手绢之类拾掇起来,找了一个包装袋,一股脑地装了进去,摸索着到了珍珍家门前。

    他要瞅准机会进家,所以,靠在街门过道待了两三分钟,看着北屋和西厢房昏暗的没有灯光,听着院内静悄悄的,发现没有异常之后,他就快步走进了西厢房珍珍的房间门口。

    他原来设计着敲一下门再进去,可是,他临时改变了主意,他怕敲门声惊动了珍珍的家人,那样有老人在场问题就复杂多了,甚至会错过了断的机会,反而给人留下一种亲近的感觉。

    因此,他走到门跟前慢慢推开了门。

    他发现珍珍正在埋头看书——走近一看才知道是路遥的小说《人生》。

    她抬头看到朱友康突然出现在她眼前,又激动又高兴,热情地站起来上前迎接。

    这时,朱友康看到,珍珍刚刚在看《人生》中黄亚萍在图书馆与高家林的对话内容。

    他知道此时的珍珍一定会想入非非,心情复杂。

    所以,他先客气地安慰了她几句。

    “三金哥”冯玉珍学着刘巧珍的语气叫道。

    她接着说:“俺整天盼着你回来哩,你走了这么久,也不说给俺捎个信儿,哪怕是问个好儿也行呗!”

    这话问得让朱友康心肠一下子软了下来。

    心想,是自己愧对珍珍姑娘,他不知道怎样应答才好,尤其是想到,再过一会儿就要和她了断的时候,他的心里就更加乱糟糟的,不是滋味儿。

    于是,支支吾吾,语无伦次地说:“哦,哦,哦,学校里,哦,忙的,忙得很哩……”

    刚才的应付话语,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说了些啥,心里嘘嘘的,空空的,脑袋涨涨的,懵懵的。

    此时此刻的他,当然明白自己来这里是干什么来了。所以,也不会说出什么贴心话来,否则,“剧情”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这是他所不能允许的。

    他只好胡乱搪塞几句了事,而心中只想着,尽快找机会丢下礼物,脱身而去,从此各奔东西,各得其所。

    冯玉珍看到眼前是自己心目中的“高加林”来了,当然高兴得像一只会说话的鹦鹉,感动得朱友康找不到开口的机会。

    看朱友康不怎么说话,她就把南丘村最近发生的和最近听到的趣事、乐事一一说给他听。

    某月某天,韩家老三喝酒发酒疯打了自己亲娘嘞;邻居的大花狗某月某天,咬了隔壁王二婶家的下蛋柴鸡了等等……

    一边讲给朱友康听,一边给他倒开水。她不知道朱友康是不是喜欢糖,狠狠地往水杯里加了三勺白糖。

    由此可以看出,她有多么地喜欢朱友康。

    越是这样,朱友康越是说不出话,下不了决定。

    弄得他心理既矛盾又别扭。珍珍越是这样表现,朱友康越是不自在,时间一长,珍珍有点察觉了。

    就在珍珍察觉到了什么,停顿并犹豫的功夫儿,朱友康鼓足勇气,把手里的包装袋往珍珍的床边一扔,低声对珍珍说道:“珍珍,我走、走了,对不住了,我把鞋垫给你拿来了!”

    说完,扭头就往门外跑,在门弦上差一点绊倒,然后,头也不回,径直往自己家里跑去。

    就这样,一段没有爱情的,不算初恋的初恋宣告结束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这件事对于朱友康来说,只是决心和行动力问题。

    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他的一切就会从零开始。

    然而对于冯玉珍姑娘来说,打击却是致命的,是痛彻心扉的!

    冯玉珍从小就喜欢三金哥,从小睡在一起,一起长大,青梅竹马。

    在珍珍心里三金就是她个人世界里的白马王子。

    她不能没有他,特别是和他母亲到县城吃饭买花布定亲以后,她就在心底里,认死了三金就是她一生托付的人,就是她的上帝世界。

    那天晚上朱友康走了之后,冯玉珍先是愣愣地站在屋门口,手扶门框,发傻发愣,随后又回屋反插上屋门,一头栽扎在床上,整整哭了一夜。

    他哭了一夜,思考了一夜,痛苦了一夜,煎熬了一夜。

    这一夜注定是无眠之夜……

    她暗暗发誓,一定要活出个人样来,不能饶了这不知好歹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