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还魂
繁体版

第二百九十二章 挠心

    “友康,我忽然想起来一个问题来。”美珠第二天起床的时候,一边穿衣服,一边给友康说话。

    “你说,想起了什么问题啊?”友康已经下了床,正准备往门外走去,听到美珠说话,就停下了脚步。

    “咱分家了不差,好歹有了住的地方,可是咱吃啥啊?粮食怎么没有分呢?”美珠疑惑地看着友康,披着外衣下了床。

    “这个啊?这个,这个,咱这里都这样。咱又不常在家,有啥吃啥呗?”友康吞吞吐吐说道。

    “你说咱吃啥吧?啥也没有啊?”美珠摊开双手,做出了无奈的举动。

    “咱别直接问了,到时候需要啥,咱就去要呗!”友康随机应变道。

    “也好,省得以后盆盆罐罐的。你先去来一点面粉、油盐,小米之类的吧!”美珠随即催促道。

    “好,我这就去。”

    朱友康出了门径直去了旧家,回来的时候,带回来半点面粉,一升小米,一瓶花生油。

    “挺快的,友康。你去的时候,老人怎么说的?”美珠问。

    “也没有说啥呀,凡是有的都拿来了。”朱友康痛快地回答。

    “那就再去搬两棵白菜吧,咱这里一棵菜也没有。”美珠继续让友康去倒腾。

    “好,我这就去。”说完出了门,到旧家东墙跟掀开破席片,顺手搬了两棵大白菜,也没有打招呼,就搬回了家里。

    美珠在小锅里炒了些白菜,加了水,然后在里面放了两包方便面。

    美珠先给友康舀了一碗,友康急急忙忙吃完,早早上班去了,美珠才慢慢吃起来。

    吃完之后,美珠带着孩子,在家里收拾家务,打扫卫生,一直忙到中午做饭的时候。

    女儿睡了以后,美珠刚放下,婆婆突然来到了院子里,打了一声招呼,就进了门。

    “友康这孩子,怎么把花生油都提过来了?”一边说着,就去屋里找花生油。

    她看到在隔壁的厨房旁边放着,顺手提起来就走了。

    “哎,哎,”美珠刚要张开嘴喊婆婆,还没有发出声来,婆婆已经出了门。心急如火的她,想大声喊,又怕影响不好,也就没有喊出声来。

    这可咋办呀,到了做饭的时候,能不用油吗?

    她无奈地退回到屋子里,看着女儿还在睡觉,就利用这点时间抓紧做饭,锅里加了水,鼻子上还不知道放上什么,盖上锅盖,把锅坐在了火炉上。

    她在家里再三犹豫,一手拿了一个竹筐,一手拿了一只碗,还是去了婆婆那边,因为必须用油。

    ”家里有馒头吗?我想拿几个馒头,再倒点油。“美珠看着婆婆正在灶前添火做饭,就战战兢兢地问道。

    婆婆站起来,拿开鼻子上的锅盖,看了美珠一眼,说:“拿吧,你看着拿吧!”

    美珠看到,婆婆的篦子上腾着两个馒头,六七个窝窝头,还有几块山药萝卜。

    婆婆既然发话了,美珠本该随便去拿。可是,她看到这里多样吃的,不好意思去拿好的,哆哆嗦嗦地从篦子上拿去了一个窝窝头,两块山药,两个萝卜。

    她拿来一个碗,婆婆又给她倒了一碗油。

    当她转身要走的时候,婆婆突然补了一句:“吃油省着点吧,光知道干净,挣不来钱顶个屁用?”

    美珠想反驳几句,看着两个妹妹在院子里剥白菜,又觉得不妥。

    她看了一眼婆婆,没有吱声,转身往门外走去。

    她想,自己身体弱,又刚刚出院,孩子还小,又要吃奶,省着吃油,省着吃饭,这能行吗?

    眼看着篦子上有馒头,为什么婆婆竟然不吱声呢?

    难道她不知道我这身体状况吗?难道她不知道我还要下奶喂养女儿吗?

    她准备下定决心,离开这个家,离开这个婆婆,到县城去挨着娘生活。

    晚上友康下班回来后,她一边吃着饭,一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友康。

    “美珠,你跟着我受委屈了,咱去就去,等到了县城我就去找厂房,再想办法联系资金。”

    友康听了美珠的想法,觉得也只能这样了。孝顺,孝顺,对待老人,除了孝,还得顺着。

    如果继续这样住下去,友康晚上值班,美珠还得把妹妹叫来作伴,她自己都不敢在家里睡觉,这也不是一个长远的事。

    这么冷的天怎么去县城呢?友康找到了堂哥友兵,看能不能搭乘一下村里的大型拖拉机。

    美珠身体不好,还有不到半年的女儿,车斗里是不能坐的,路又远,风吹得一定吃不消。

    友兵找了一个方便的时候,把友康一家三口和妹妹友梅送到了县城。这次让友梅去,是因为有人给友莲介绍对象,最近要安排见面。

    刚到县城的第二天,姐夫大友那里就捎来了口信,大友的父亲赵大锤去世了。

    友康坚持自己去一趟,美珠本来身体就不好,又有孩子,而且是刚从家里回来。

    美珠觉得不妥,本来是友康姐姐,关系这么近,她不愿意落下别人的话柄,只好把孩子交给母亲,再次回到南丘村。

    姐夫家白事又借了友康和美珠200块钱,这使得友康家生活雪上加霜,相形见绌。

    友康本打算回来之后,把去刘新亮那里是借三哥的300块钱还上,这次又泡汤了。眼看着三哥这边又要结婚了,花钱的地方又非常多,朱友康心急如焚。

    现在美珠的想法又不能马上实现,最现实的是,要挣钱过日子。

    美珠和友康商量着,她先到刘新亮母亲那里上班,顾了眼前,再考虑谋划长远。

    美珠拖着还没有完全恢复的身体,开始在加工厂门市上班。

    这样家里每个月就可以多收入100多块钱,日子勉强着往前走。

    三哥结婚前,友康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就向和他经常打交道的吕老师借了300块钱,这才挡上了三哥的缺口。

    三哥结婚那一天,正在吃中午饭,信用社的小马又给友康捎来了口信,说友健喝醉了,现在还在单位。

    友康知道友健的样子,怕和上一次一样跟领导闹矛盾,放下筷子,赶紧跑到友健的单位。因为上一次喝醉闹事,友健已经换到了北街信用社营业厅。

    朱友康一进屋,倒是没有看到和上次那样与领到闹腾,也没有呕吐,就是趴在柜台上一直在胡乱喊叫,影响了营业厅的正常营业。

    朱友康越过柜台,用一只胳膊搀扶着他,又一次带到了自己的家里。

    安排的迎来送往差事,友康只好靠给另外几个同志。

    一直陪弟弟到太阳快要落山了,这可怎么是好。

    友梅晚上要和岳母在一起住,三哥又是新婚,无奈之下,友康只好把美珠和女儿也送到她娘家,和岳母、妹妹挤在一起。

    留下来弟弟友健和他在租住的房子里睡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还没有出门,北街信用社营业厅主任找到了友康家。

    主任介绍说,客户还在屁股后面追债,弟弟私自做主,把客户一张房产证扣下来,给另一个需要贷款的熟人做了抵押。

    朱友康陪了弟弟一个晚上,该上班了,又出了这么一桩子事,心里非常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