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还魂
繁体版

第三百一十三章 关照

    友康常常五更天起床,披星星回家,秋假到了,还是没有干完地里的活儿。

    晚上还要坐在院子里摘花生,剥玉米棒子,他几乎忘记自己是一个上班的公职人员。

    可是,明天是不能耽搁的,那是上班的第一天。

    回到单位,他还要处理一大堆的事务。

    他当晚和父母、妹妹一起在院子里摘花生,一直到十一点才结束。

    第二天趁着夜色,他要把拖拉机开回去还给连襟家里。

    他知道连襟那里是平原,地块整齐,现在用拖拉机的时间也不多,收割庄稼已经开始租用收割机,播种庄稼开始使用播种机,要比山区进步得多。

    所以,拖拉机给他送的也就不早了。连襟让他骑自行车回家,他看天气还早,就步行向县城方向走去。

    当友康赶到加工厂那个家的时候,美珠才刚刚起床。

    因为友康不在家,友梅也和他们母子睡在一个屋子里,友梅胆小,哥哥在家的时候,她才去隔壁住。

    友康本想走到床前看看熟睡的儿子,可是,一看友梅也在这里睡,就离开卧室来到厨房。

    他看时间还早,就顺手抓起一把扫帚,把整个院子打扫了一遍。

    这时,赵铁柱已经在院子里来回溜达,看到友康打扫卫生,就打了招呼,友康回了话,他又相别处溜达去。

    友康打扫完院子,来到厨房里洗漱了一下,就开始做饭。

    他看了看煤炉,火头很弱,他没敢把着火的煤球夹出来,把底下烧透了的煤球灰夹出来,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放一块煤球在上面,下边稍微打开了一些风门。

    他要等把这块煤球烧旺了,再把煤球灰夹出来。

    “友康,你知道今天要上班,这么远的路程,你怎么昨天没有回来呀?”

    这时美珠已经起了床,一边梳头,一边来到厨房和友康说话。

    等到了厨房,他放下梳子,开始细数起来。

    见友康还在烧煤球,没有坐锅,就问道:“怎么样了?火还不旺吗?”

    友康看了看说:“再等几分钟吧,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于是,美珠就放下案板,先准备切菜。他平时早起是不炒菜的,友康回来了,他知道友康在家里吃不好,所以,大早起就要给友康炒一个菜。

    他知道友康辛苦,友康走了以后,他一直睡不好。

    她一直期盼着友康能够早一天回来,这里是厂区,白天有工人们来来往往,还热闹一些,可是一到了晚上,空旷的厂房里就十分寂静,寂静得有些恐怖。

    这么大的场地,就住着友康和赵铁柱他们两家人,孤儿寡母的在这里能不害怕吗?

    再加上前一段时间,那一双男女住在厂里,又出了问题,他们住着更加担惊受怕。

    原来江梦云也住在厂里,还有个照应,现在江梦云回了山西老家,友康又回家干活儿去了,剩下他们三个人,晚上去东边的茅房就非常担心害怕,每次美珠和友梅都要作伴打着手电,拿着木棍,一起去。

    今天终于把友康盼回来了,他们一下子胆量大了起来,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美珠啊,你不回家体会不到回家的感受!这一旦到了家,就有干不完的活儿,想离开都难啊!我几乎把自己当成农民了,竟然一时忘记了自己是公职人员呢。

    这不,昨天晚上又摘了半夜的花生,大早起又把拖拉机送给你妹妹,累啊!

    你知道,我可是步行来的呀,我足足走了六里地,才到咱家里。”

    友康说了一大堆,说的美珠心里很难受,美珠开始考虑是否还要耕种地的事来。

    “友康,我这几天考虑了一个问题,不知道是不是对?”

    “你说说看。”

    “每次你回家,我们晚上都不敢出门,咱养种庄稼,一年要在家里待多久呀!

    要不咱们把土地转让了吧?

    我总觉得养种地没啥意思,你也挺累的。”

    美珠把想了很久的心里话,终于翻倒出来了。

    “哎,美珠,你知道我这几天在想什么吗?”

    友康故作玄虚地问美珠。

    “怎么?莫非你也这样想吗?”美珠睁大眼睛,盯着友康。

    “老婆说对了。我最近几天,每天要刨玉米结,你看看我的手还能写字吗?”

    友康一边说着,一边伸出了双手的手掌。

    美珠一看,这哪里是手掌呀,这分明是烂透了的南瓜。

    “哎呀,怎么成这样了?”美珠很吃惊。

    “今天让你看了看,你知道吗?这些年每年都是这样,只是没有给你看过而已。”

    友康说话间严肃起来。

    “你知道我是不抽烟的,最近抽得很凶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朱友康继续说着。

    “友康,既然都这样了,咱就不种地了。”美珠心疼地说。

    “我一直在想,咱要是不种地了,这地怎么处理。你想想办法。”

    友康希望美珠给出一个答案。

    “容我想想吧。咱种地不容易,不种地也挺难办的。

    你说,弟妹和你父母都在家,咱把地租给别人合适吗?你想,咱能租给你弟弟和你姐夫吗?我们怎么张口要价啊?

    如果不合适,那咱只好让弟妹他们耕种了。他们不种了,咱可以让姐夫种了。”

    美珠分析这些情况很实在。

    友康听了干脆说:“咱以后不种地了,有了空闲也得回家帮忙,咱就给了弟弟养种,什么价钱也不讲了。

    我听父母说,弟弟不打算上班了,现在有了媳妇,下一步就要以种地为主了。

    他那里虽然听起来工资待遇不错,他是临时人员,每月AA制吃饭的开销太大,每月也攒不下几个钱。

    路又那么远,每天来回七八十里路,够辛苦的。

    还有一点,我只能给你讲了,在村子里我可不敢说,据我猜测,友健和媳妇吵闹,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穷。

    既然这样,咱就把地给了他们。

    这样加上他们家里的十几亩地,他们要是会耕种的话,收成应该不错,他们有了钱有了粮食,也许就不闹腾了。

    要是不闹腾,咱和老人可就省心多了。”

    “要真的是那样,就按你说的办吧!

    今年小麦咱种上了,等明年收了麦,咱就给了他们。”

    美珠很赞成友康的意见,她向来大方,向来顾全大局。这让友康心里时时对美珠充满了感激!

    友康只顾着和美珠谈论耕种土地的事,忘了时间。

    友梅从屋里抱着孩子跑出来大叫道:“哥哥,快到点了,还不去上班?”

    友康一看手表,低声说道:七点四十了,哎吆,是不早了。

    美珠一听,赶紧给他舀了两个半碗的饭,拿了一双筷子递给他。

    他一边挑起来吹着,一边往嘴里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