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还魂
繁体版

第三百二十六章 计谋

    赵铁柱和冯方慧对制药公司职工窃取中医药秘方一事一筹莫展。

    他们急着想办法克敌制胜的时候,江梦云从娘家返回蓬州制药公司。在张美珠的参与配合下,开始研究抓取窃密者的行动计划。

    他们四个人从朱友康发现的那一个晚上开始,就一直思考着这个计划。他们在一起碰头研究交流之后,初步确定了一套完整的反渗透战略计划。

    这个计划由内外两套不同方案配合形成,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完成抓取窃密者任务。

    第一套方案是内部跟踪,做到内紧外松。

    就是在制药公司内部,不透露他们那天晚上的半点信息。首先稳住他们,就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让他们继续在这里工作,按时按要求怎们做还怎么做。暗地里公司给他们俩人分别安排一个跟踪人员,实时监控,密切关注他们俩人的行踪。

    他们的原则是,做到内紧外松。

    给他们二人造成制药公司松松垮垮,毫不在乎的印象,以麻痹他们的思想行动,放长线钓大鱼,不到紧要关头,决不收兵。

    既然一旦行动起来,就要做到十拿九稳,万无一失。

    另外,他们安排有关人员,专门搞出来一剂假中医药秘方,诱导他们上钩,就地抓获。

    第二套方案是外部探访,做到稳扎稳打。

    这一套方案是与第一套方案结合的,这样可以做到知己知彼,形成二合一大格局,把窃密者一网打尽,不留后患。

    因为这个方案要向窃密者万丰制药厂,派遣打入的内部人员,所以,这个方案的焦点是选对人用对人。

    赵铁柱提出从本公司职工中,选拔一位优秀职工,去应聘那个万丰制药厂。这样会不显山不露水的完成侦探任务,凯旋而归。

    但是这个方案被江梦云提出了几点质疑,可以看出,她是非常非常认真的。

    质疑一,社会人员关系错综复杂,选人用人需要慎之又慎,万一泄密,除了前功尽弃,还会背上一个不光彩的骂名,影响到我们制药公司的社会声誉,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质疑二,从咱们制药车间选择工人,很快就会由窃密者发现,并通知对方,一旦被对方得知,恐怕会打草惊蛇,于事无补。

    首先会让万丰制药厂对这个工人产生戒备之心,那样不但得不到信息,反而会失去一位优秀职工,得不偿失。

    其次,万丰制药厂一旦知道了这个确切信息,就会第一时间通知潜伏在我们制药公司的窃密者,停止行动,那样的话,我们会双双失败——本车间一无所获,那边药厂也会鸡飞蛋打。

    这时,冯方慧主动提出,要求自己去充当那个去万丰制药厂的应聘者角色。

    她分析说她有一下四个方面理由。

    第一,她是石脑制药公司创始人之一,是公司里的老员工,她去了大家都放心。

    第二,她有这方面的能力,可以担当此重任,确保及时准确地完成任务。

    第三,还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选人用人过程,她去是成本最低最快捷的办法。

    第四,她是山里人,很少在县城出现,只是最近一个时期才来到制药公司,没有人脉,面孔陌生,他们万丰制药厂不容易发现。

    江梦云说,要说去万丰制药厂陌生,应该是我,我是一个地道的山西人,外地人,连说话的声音也和本地不同,更不容易暴露目标。

    张美珠一直倾听他们的对话和分析,开足马力,开动脑筋,思考最好的筛选方案和人选。

    她此时此刻最冷静最理智。

    她听了这三个人的不同声音之后,做了一大通发言。

    她说,这个综合方案挺好,我非常赞成,它内外结合,做好了可以知己知彼,战无不胜。问题是,选人用人。这一点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

    以我个人观点,咱们四个人,谁都不适合去充当万丰制药厂的应聘者。

    因为,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第一,窃密者暂时还没有完成窃密任务,对我们公司还没有造成任何影响。不值得我们用军团级别的干部去对付一个无名小卒,这样做是不对等的,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第二,我们四个人谁去了,都是对公司的重大影响。当影响大于利益的时候,是绝对不能去的。

    我们公司目前正是走路爬坡的关键时期,我们都是公司的中坚力量,我们这时候,只有同心戳力,没有其它任何选择。

    否则,我们出了问题,公司遭受了损失,最起码对不起我们的杨老中医和赵中医赵师傅。同时也影响到了公司的发展进程。

    第三,特别提出来,赵总事务繁忙,在家坐镇,绝对不能轻举妄动的。

    江经理正值临产,做好自己护理,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冯经理的药店刚开张不久,刚刚熟悉里面的工作,是绝对不能临阵换将的,这也是兵家大忌。

    大家知道,我两个孩子,身体又不好,在县城住了近三十年,人脉最广,几乎走到哪里都会被人认出来。

    所以,我也是不可能动弹的。

    我的意见是,首先赞成这个战略意图,赞成两套行动方案。

    但是,我的主张是,利用万丰制药厂招工的机会,从社会上另选人马进驻万丰制药厂。这样才可以做到风平浪静,才不易被人家察觉。

    问题的前提是,我们要认真研究这个要去应聘的人选是谁。

    冯方慧听了,一下子大笑起来。

    她说道:“张总监,你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这不是又拐回来了吗?归根到底,这不还是选人问题吗?”

    江梦云回答道:“方慧,刚才张总监说得对,她说的选人用人,和你说的完全是两码事。张总监的考虑是非常慎重的!我从每一句话话里,都能听得出来!”

    赵铁柱也跟着说:“美珠说话太谨慎了,她的分析让我茅屋顿开。大家看,咱们这样是不是更好?

    咱们自己公司里面,监督跟踪窃密者人选,可以直接从咱们公司筛选,外派到万丰制药厂的应聘者人选,我也已经有了。

    我们可以从咱们中医志愿者队伍中,另选优秀者打入万丰制药厂内部。

    这样的做法,是张总监在刚才的交流中,我受到启发而想到的。

    大家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想法?看是不是还有什么补充?”

    赵铁柱说完话,看了看在座的三位女同志。

    “我看赵总这样安排很好。不过,这个问题还是明确一下,谁来牵头负责是不是更好?”

    张美珠若有所思地,小声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张总监说得对,什么事都要有一个牵头的组织者。我看这事啊,梦云不行,很快就要生了。方慧又在药店,远离制药公司。

    尽管张总监身体有恙,但是你在公司住,这件事靠给你来牵头更方便些,也更适合你做。”

    “只要赵总有令,我肯定会服从的。”

    张美珠坚决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