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还魂
繁体版

第三百四十三章 重来

    作为普九档案试点单位的石脑中学,总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普九档案工作由庞局长分工负责。

    在刚一开始的时候,他没有明确给出一个完好的设计。他只告诉三人小组要按照办学规模建设档案。

    这样的话,从理论上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却脱离了石脑中学的现实情况。

    现在的石脑中学初一年级算是四轨,但是初二年级确实一个双轨,初三说是单轨,也就不到50个学生。

    这样一个现实情况,未来要建成六轨制中学,建档真有点莫不着头脑。

    朱友康的主张是,实事求是,可是,向上面汇报了六轨制,这样建档又前后不一致了。

    但是,庞局长就给了这么一个算是指示,又算是废话的说法。

    令朱友康非常头疼。

    试点既然设在这里了,哪有省下来的理由?

    无奈的朱友康只好根据庞局长的指令,安排了工作。

    由教文体局三人建档小组成员,开始按照蓬州县给石脑中学制定的六轨制办学规模,设置的档案规格,立即行动起来。

    其实,朱友康到这里上班以来,刚刚建立起来阶梯式的办学规模,距离六轨制还有不小差距。

    如何适应六轨制学校的现状,是制定档案建设的重点。

    但是,目前的状态是,既没有六轨制的学生人数,也没有六轨制学生家长名单。

    怎么办?

    怎么办?

    怎么办?

    朱友康跟高校长一起和三人小组进行了专门研究。

    得到的答案是,既然把石脑中学看成是六轨制中学,那么,必须有六轨制的学生,必须有六轨制的老师,必须有六轨制的学生家长。

    学校、学生、老师、家长等都需要认真的一项不落地建设好普九档案。

    有了这个明确的建档方向,大家就分头展开了工作。

    明知道这个不符合实际情况,但是,为了靠拢这个六轨制办学规模,也只好听之任之,任其作为了。

    这样一来,在高英刚副校长的主导下,三人小组加快了编写档案的任务。

    他们首先把现有的全体石脑中学的学生和教职工都算进去,这样大约干了一个多星期。

    学校这些人数只是设计的办学规模的不到三分之一。

    朱友康提前跟附近那个企业学校取得了联系,然后,带领三人小组,又亲临兄弟学校,把那所学校里的所有名单资料都带到石脑中学。

    然后由三人小组,在高校长配合下,一对一地混编到石脑学校名单当中。

    其实就是为了凑数,凑够一个六轨制学校的人数。包括教职工数据和学生数据等。

    这样以来,把附近那个企业的学校人数算进去,总共才不到办学规模的三分之一人口数据。

    这样距离迎接检查验收的要求,还相差几百号人马。

    这些人马又从哪里去找呢?

    高校长说,没有其他什么好办法了。只有按照庞局长的吩咐,先从理论上把人数凑够。

    于是又开始了虚假的人名人数编造工程开始了。

    但是,对于后来的名字,就需要他们发挥想象力了。

    刚开始他们编写姓名的时候,居然找出门道来。

    他们把大毛、二毛、小毛,分别从高年级向低年级编些到不同的年级里,这样看起来才真实一些。

    大毛的孩子一般情况下要比二毛的孩子要大一些,这样把大毛、二毛和三毛编排在不同年级里,又不显得是胡编乱造,看起来很真实,又合情合理的。

    他们为自己的编制发明而自豪。

    可是,随着姓名的增多,他们越来越发现,重复的姓名开始出现。

    他们已经绞尽脑汁,把能够想起来的姓名,都已经用上了,可是,还是开始出现重复的姓名。这可怎么是好呢?

    有时候真为难了这三位建档的小组成员。

    后来,他们的姓名越来越不像壶了。居然出现了红人、黑人、懒人、坏人之类的姓名。

    高校长只好让他们重新翻工重来。

    什么张三、李四、王五,什么二狗,三狗,四红,五蓝,狗剩,血痕、报酬等等,一大堆罗列起来的虚假名单,充斥了整个档案内容。

    作为普九建档成员心里都感到莫名的可笑。庞局长自从告诉朱友康他们要按照办学规模要求,建设档案以来,就从来没有进行过第二次指导。

    甚至来了之后,连翻看一眼档案都没有见过。到底是不懂怎么搞,还是不想搞好,那就不得而知了。

    朱友康在后来的一次校长聚会中得知,有人说庞局长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的局长分工非常有意见。

    并且把问题说的非常明确,庞局长觉得不应该把普九档案的任务分到他头上。

    因为搞好档案建设非常难,更主要的的是,档案建设没有半点利益可图。

    有人说,主管图书的副局长,从省会图书摊位上购买图书是按照重量的价格及计算的,而返回到学校后,则是按照每一本图书的原价计算的。

    有人算过一笔账,说一吨图书要花去600元,而按照价格计算则需要收取6000元以上。每一吨重的图书,就可以从中挣到5000多元。

    这时一吨重的图书利润。可见整个蓬州县教育系统那么多学校,这个副局长要挣多少钱啊!

    还有人说,管理学校各种实验室仪器的副局长也能挣到不少钱,等等。

    朱友康得到这些信息之后,觉得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朱友康相信,这些人也许是造谣,谁能有那么大的胆量,竟敢明目张胆的这样大搞大闹啊?

    要是这样搞普九工作,那不是拿国家的教育发展当儿戏吗?

    三人小组紧锣密鼓,档案刚刚收口,按照数据对上口之后,局里很快就安排了外出考察。

    参加考察的人员,由教文体局庞局长带队,汪主任组织联系的各学校校长和一名建档人员参加的参观考察团,开赴到已经完成普九任务的县里去考察。

    在当地教育系统领导安排引导下,分头参观了几所有代表性的学校。

    在返回蓬州的路上,朱友康问庞局长:“人家的档案都是非常符合学校实际的,是不是我们也要跟着学习?”

    “是啊,既然参观学习了,那就该这样搞。”

    庞局长不紧不慢地对朱友康说道。

    “这么说,我们之前三个月的功劳就算白白报废了?”

    朱友康觉得,这个重复劳动,是不是走得太远了啊。但是,人家这样领导,下面能有什么办法呢?

    回头到了学校,朱友康一道指令,原来的档案,全盘否定,从头再来。

    三人小组再次踏上新的建档“长征”。

    这是三人小组自己总结出来的,他们把普九建档看成是走长征一样,因为是试点,那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一个头。

    现在又要开始了,他们从心理上有点想不通。所以,工作起来不免要带一些牢骚。

    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新一轮建档又开始了。

    经过紧张的半个多月努力,终于又重复了一遍。

    可是,当省市领导下来督导检查档案建设的时候,从档案里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这就是,既要考虑现实问题,又得考虑长远发展,这才叫真正的实事求是。

    领导对实事求是又做了新的宽泛的栓释。

    无奈之下,三人小组又不得不再次从头再来。

    这期间,朱友康的妹妹友梅又要结婚了,那一天正好遇上领导视察工作,所以,也没能够参加了妹妹友梅的婚礼。

    朱友康心里不免有些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