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还魂
繁体版

第三百五十一章 藏匿

    美珠看友康着急的样子,怕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就简单地提示了一下。

    她说:“打人怕打脸,骂人怕揭短。懂了吗?”

    朱友康停顿了一会,好像明白了美珠的意思。

    “奥,原来不就是和我想的一样吗?”

    朱友康总算是明白了。

    他有些自责地说:“哎呀,你说现在这世道,你做了坏事还不让说呀?

    美珠啊,你知道吗?他们打着韩局长的名义,拿走了多少东西啊?

    这些东西你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他们拿到手的,可都是咱们自己的血汗钱啊!

    你知道我为什么着急吗?

    他们这么贪婪,我不能在单位下账,那样会坏了我的大事,我只好自己掏钱来支付所有费用。

    你说,咱自己掏了钱的事,也不能跟韩局长交流一下吗?”

    朱友康说起来觉得自己还很冤枉。

    “韩局长知道是你自己支付的吗?”

    张美珠问道。

    “我能告诉韩局长吗?我要是告诉了韩局长,韩局长早就让他们把东西给退了。

    那样的话,就真的损害了我朱友康与他们之间的感情了。

    现在的问题是,只要不出问题,咱就这么忍一忍过去了,就算是咱私下里花钱交了几个朋友,这个也值。

    假如日后出了问题,这些事,是我跟他们之间的私交,也可以保护他们。

    难道这样不好吗?”

    朱友康继续解释,张美珠听出来了,这话说得倒是有三分意思。只是不该告诉韩局长。

    “友康,你的考虑,我不反对。你花了钱,买了平安,我也不反对。

    但是有一点你做的不好!”

    张美珠停顿了一下,这时朱友康插话道:“哪一点?”

    “你告诉韩局长是一个错误。”

    张美珠直接点出了错误。

    朱友康表示认可。

    但是,这件事跟陈竹老师相干吗?

    为什么陈竹老师也躲着朱友康呢?

    难道说,庞局长和陈竹局长也掺和在一起了吗?

    朱友康想了大半天也没有想出一个结果来。

    但是,他必须清楚,这里面的事。他想找陈竹老师过问一下。

    从陈竹老师那里,他什么信息也没有得到。

    陈竹局长在机关干了那么长时间,对于类似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早已经司空见惯了。可以说他早已经厌烦之至了。

    朱友康从陈竹老师那里出来非常生气,认为陈老师是有意而为之。

    但是,他仔细想了想,也不对。

    因为,陈竹老师答应把他提出的考核结果做一次修改。

    他已经答应友康。在下一次全体校长大会上,另外给朱友康补发一块先进集体的奖扁和数量不多的奖金。

    这样的话,他的石脑中学也算是,上一个学年度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了。

    只要单位是先进集体,那么,作为先进集体单位的一把手,理所当然地,也就成为先进个人了,并且很多校长也都荣获的三等功,几个人是二等功。

    朱友康是记三等功的那种。

    不过,朱友康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把他石脑中学本该先进的位次,排在一个比他单位更差的这个单位后面呢?

    石脑中学地处山区,住宿条件比较艰苦,生活条件更艰苦。

    学校能够在蓬州全县30所中学当中,排位进入前五名,进入先进行列,可以说已经是石脑中学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了。

    朱友康也有点糊涂,为什么在石脑中学设立的普九建档试点工作,如期完成了,却没有提出表扬呢?

    第二个一问就是,朱友康在学校里开设乡土课程——中医扁鹊传承知识与实操,为什么在大会上也只字未提呢?

    石脑中学还有两个传统的冠军项目——这就是全县初中生田径运动会连续多年冠军和全县迎元旦长跑越野赛连续多年冠军。

    并且这些项目给他们带来的直接收益,就是被评为新州市体育卫生艺术先进学校。

    而所有的这些,难道不是我们蓬州教育要发展的方向吗?

    按照朱友康的思考,下一步将逐步把石脑中学建成一所,集体育、中医、艺术、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实验学校。

    石脑中学历届校长,几乎都是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工作的,只是重视的侧重点不同罢了。

    以前重视,都是为了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养成爱好卫生,讲究艺术的好习惯。

    而朱友康上任之后,又选择了另一个新的角度。

    他把石脑中学的体育特长和体育老师的拼搏奋斗,总结为石脑中学的“体育精神”。

    并在全体教师大会上表彰推广。

    他把这种“体育精神”作为引领学校向前发展,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一面旗帜,当做全校的工作标杆。

    他总结出了石脑中学体育工作的三种精神——争创一**神、钻研技巧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

    他总结说,这三种精神的力量源泉,就是来自三支队伍——体育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和家长队伍。

    这里有一个从部队转业回家的体育老师,从代课到正式转正,到后来培养体育人才,包括体育老师和学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利用三年多时间,先后培养出两位非体育专业的体育老师,从而组成了体育训练组。

    他培养学生的最大优势就是,包揽所要比赛体育项目的拳头项目。做到这些,靠的就是钻研技巧精神。

    比如长跑比赛,他培养的学生,在这个项目上不拿第三名,最差的也要拿下第二名。这才叫拳头项目。

    这样下来,他一个人的得分,要超过其他学校三四个甚至更多学生的得分。

    石脑中学参赛的最明显特点就是,参赛人数要少,但是分数拿得要多。

    他在平时训练中,最大的特点是,吃苦耐劳。

    他上体育课的地点,往往不是操场,更不是教室,而是石脑漫山遍野的荒山野地。

    冬季在雪地里越野比赛,夏季在风雨里急行军。

    对学生的耐力训练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此,在全县越野赛上拿一个冠军,也就是手到擒来的事了。这就是争创一流的精神。

    所以,综合起来,朱友康把他们的工作和表现,总结为三种精神——争创一**神、钻研技巧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

    这是再恰当不过了。

    有了这三种精神,如果没有人去发现,去引导,这种精神也会慢慢消失的。

    朱友康作为校长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及时总结,及时协调学校里的各种关系,树立典型,树立标杆,才使得体育精神永葆青春和永葆活力。

    没有朱友康对班主任的协调,体育活动可能因为来自任课老师的冲击和班主任的阻挠。

    因为体育活动毕竟要更多地挤占上课的时间和空间。

    那样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

    有了朱友康的协调和管理,把体育与各学科关系协调好了,自然也就得到了学生家长的支持。

    这样以来,不仅做到了体育好,而且也促进了文化成绩的提高。

    有了这三支队伍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石脑中学必然会越办越好,越好越红火。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次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却拿了一个第三名。

    这里面到底是藏匿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