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法医
繁体版

第107章 帝王心术

    二人听了,直接愣在当场。

    不合常理,这完全不合常理。

    一个区区香主,就给了个小旗;现在抓了一个堂主,还有附带的另一个香主,再加几百号教匪,却只给一个总旗?不说百户了,连试百户都没有?

    那你刚刚还扯什么简在帝心?还说什么“皇帝亲口提了陈逸的名字”?皇帝他一天到晚是多找不到事情干,来关心一个总旗的升迁调任?他吃饱了撑的?

    这不是纯属扯蛋吗?

    不仅陈逸,旁边的马彬也是目瞪口呆。二人抬头望着宣旨的太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二位,还不跪谢圣恩?”李公公似乎早已料到有此一景,不慌不忙地好心提醒道。

    再荒谬的圣旨,那也是圣旨。稍有迟疑,一句“心怀怨怼”的评价是少不了的。到时候风言风语传了上去,别说升官了,升天都有可能。二人连忙磕头,恭恭敬敬地将圣旨接了过来。

    陈逸虽然有些不解,但说怨恨委屈,那倒是没有多少。

    毕竟……事出反常必有妖。

    加上马彬也是个官场老油子,两个人精凑一块儿,非但没有啰嗦吐槽,而是迅速调整好了情绪。陈逸更是上前一步,走到李太监身边,堆笑着说道:“公公舟车劳顿,今日又让公公枉等了这许久,晚间稍备薄酒,还望公公一定赏脸。”

    “哦?”太监的脸上现出一副耐人寻味的表情:“陈总旗……对朝廷的委任,可还满意啊?”

    “李公公这是说的什么话!”陈逸胸口一挺,嗓门突然变大,把旁边的马彬都吓了一跳: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韩非子都说过,明君之行赏,暖乎如时雨,百姓利其泽;其行罚也,畏乎如雷霆,神圣不能解。故明君无偷赏,无赦罚。我等些许微末之功,能上达天听,已经是三代积德、祖坟头上冒青烟了。还何来满不满意一说?”

    这组织上问你“有没有意见”的时候,唯一的正确答案就是“服从组织安排,保证完成组织交待的任务”。真要老老实实地把自己意见说出来,那跟愚蠢地自绝仕途有什么区别?

    陈逸虽然是个年方十五的少年,可也是一个三十多岁、在体制内浸淫多年的老油条了。这陷阱明显得都快糊到脸上了,怎么可能还傻不愣登地往里面跳?

    而且这番话说得那叫一个理直气壮、那叫一个忠心耿耿,搭配着坚毅的眼神,还有朝北面拱手遥拜的手势,任谁来听了也要竖起大拇哥,道一句大大的忠臣。

    果不其然,李太监的脸色松快了许多,非常满意地点头赞道:“少年英杰,还能有如此心胸……”随即转向马彬,笑道:“马千户能有此等下属,锦衣衙门有如此干将,实乃万岁之幸、朝廷之福啊!不过这酒宴就免了,咱家还急着回京师覆命……”

    见马彬急着要说话,他将右手一抬:“马千户不要着急,这临走之时,还有一事。”

    “公公还请吩咐”,二人毕恭毕敬,静待下文。

    然而没想到的是,这李太监居然又掏了一份圣旨出来。

    马彬和陈逸顿时一惊,赶忙退后一步,膝盖骨再次触到了地面,双手拱揖,静静地跪下等着接旨。

    然而这份圣旨……听起来却是相当地不伦不类。

    “恁唤作陈逸?才十五六岁?朕一开始听到那些传闻,是不信的。说何泥捏人脸,与生人无异,又说神目如电,连头骨都遮不住内里藏着的伤情,却被你一眼看了出来。后又听神明护佑、鬼怪之力,更是匪夷所思。但知州与荆王与朕呈文来信,却又说得有鼻子有眼,令朕不得不信。恁有何绝技,朕好奇得紧。朕拭目以待,勿要令朕失望。钦此!”

    陈逸:“……”

    这是什么鬼玩意儿?圣旨也可以这么口水的吗?

    他不知道的是,这皇帝下旨,又不是著书立说,只要不是那种极为严肃的大事,口头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种事情从朱元璋、朱棣到雍正、乾隆都干过。

    中间有位叫大西王的过路皇帝,甚至还发过“册皇后何必仪注,只要喒老子毬头硬,养得她快活,便是一块皇后矣!”这种圣旨呢。

    这时马彬已然反应了过来:这就是一份中旨而已,大臣们根本就没有同意,甚至连知都不知道,只不过是皇帝写给陈逸的私信而已。

    但“简在帝心”四个字,刚才这李公公还真的没有乱说。

    见马彬一个劲儿地使眼色,陈逸这才惊醒过来,忙不迭地再次磕头谢恩,将第二份圣旨恭恭敬敬地接了过来。

    “陈总旗年少有为啊”,这宣旨太监捋了捋并不存在的胡子,将对方扶了起来:“能得万岁爷亲笔,这是多少人做梦都不敢想的福分?”

    “可……”陈逸还是觉得奇怪,既然皇帝要写信,那写就是了啊,为什么要一前一后来两封?而且态度还截然相反?

    “呵呵”,李公公朝马彬看了一眼,对方心领神会,马上将官厅之类的其他人等都赶了出去,最后关上大门窗户,见四下无人才说道:

    “陛下年纪,与陈总旗算是相仿。奴婢说句大不敬的话,陛下也就比陈总旗大了两三岁而已。这少年人心性,总是如此,见陈总旗此前那些绝伦技艺,自然颇有兴趣。”

    皇帝对自己感兴趣,多半是一件好事,那为什么升个官而已,又这么抠抠搜搜的样子?

    李公公猜到了对方的疑问,接着说道:“可是陈总旗之前干过的那些事情,毁人残躯已是惊世骇俗,即便是为抓获真凶,也难免遭人非议。后来更是听说那什么渡劫浴雷之说,陈总旗不是读书人,但也应知道,《论语·述而》有云……”

    “子不语怪力乱神。”

    这下陈逸终于明白过来,之前王爷送自己出来的时候,为什么总觉得有哪里不妥的原因了。

    神神怪怪的东西,本来就是被官场中人所唾弃的。

    宦海沉浮之人,个个都是极致的实用主义者,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他们是唯物主义者也行。他们钻营、攻讦、拉拢、分化以求培养政治势力的时候,可从来没有把希望寄托在什么神仙的头上。

    “至于为什么圣旨分了两封……”李公公继续解释:“万岁爷说了,若是陈总旗接第一封旨意的时候,脸色稍有不豫,甚至急言相辩,亦或是口吐怨怼之语。那这第二封……可就从来没有存在于这个世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