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混三国
繁体版

第五十三章孙十万要出征扬州

    周瑜一时无言。

    自有史以来,墨家这门学说,或者说墨家门人弟子,是天下各国,历朝历代当权者又爱又恨的存在。

    墨家门人号称一人存国,一人灭国。

    无论是正史野史皆有记载。

    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只要有墨家门人相助,便能立时崛起,无人可胜。

    据说楚王曾计划攻宋,墨子前往劝说楚王,并在与公输般的模拟攻防中取得胜利,楚王只得退兵。

    又据说秦国就是得到墨家帮助,才灭六国而一统天下,建立了大一统的秦王朝。

    墨家这么牛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秘传机械之术神乎其神,得之可无敌于天下。

    但是墨家提出“兼相爱、交相利”,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爱互利,不要为了利益争战不休。

    为了这个理想又提出“壹同天下之义”这样的普世道德标准,要求不分贵贱人人遵守。

    墨家漠视王权、等级,提出“尚贤”、“人人平等”的主张,也就是民选天子与百官。

    这样的主张当然不会受到当权者允许,甚至对墨家进行无情的打击。

    所以当武帝继位,大夫公孙弘提出游侠以武乱禁,当严惩不贷时,汉武帝刘彻便顺水推舟,下令处死大侠郭解等一干墨家门人。

    从此以后墨家便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作为士族子弟,周瑜当然深知墨家过往。

    突然,他眼前一亮:“主公,若那李源真是墨家门人,不出数年,刘玄德必生内乱矣。”

    “哦?公瑾何出此言?”

    “主公饱读诗书,当知墨家提倡‘尚贤’。玄德若在,其为贤者。然玄德年近半百,而其子尚幼,将来继承其位者何人为贤?数年之后玄德岂能容之。玄德地盘越大,将来其乱便更甚。”

    周瑜话音刚落,孙权便立时兴奋的哈哈大笑起来。

    “公瑾此言令孤茅塞顿开。刘玄德,无虑矣。”

    周瑜话中意思很清楚,墨家提倡“尚贤”,意味着他们反对父子相承的家天下,而是要求推选贤者担任主君。

    刘备活着的时候没问题,因为他就是他控制的势力中所有人公认的最贤之人,否则墨家门人也不会去帮他。

    但是刘备已经快五十岁了,在这个年代里可以算是老人了,还能再活几年?

    如果他想要他儿子刘禅继位,那肯定要与墨家“尚贤”的主张相冲突。

    毕竟刘禅才刚出生没多久,就算刘备再活二十年,刘禅也不可能是最贤之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刘备要保证自己儿子继位,就必须去除麾下墨家的势力。

    李源作用越大,越受刘备重用,将来就越是尾大不掉,成为刘备的眼中钉肉中刺,产生内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只要孙权耐心等待,就能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将来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取而代之,一步步接收刘备的势力。

    “若真如公瑾所言,倒无需与玄德争一时长短,他要如何便如何罢了,孤反倒省力许多。”

    “主公,为今之计西面我们可以不插手,但是北面扬州我们须得趁曹孟德无力南顾之际全力攻伐,以备将来北伐。”

    “不错,孤正有此意。只是公瑾负伤未愈,孤想亲自率军北征扬州。”

    “主公不可!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瑜小伤尔,尚能纵马杀敌,岂能陷主公于险地。”

    周瑜可以说是看着孙权成长起来的,当初孙策遇刺将死,大家都以为他会选三弟孙翊继位。因为孙翊无论从长相还是言谈举止行为方式,还有兵法武艺最像孙策。

    可是孙策并没有选择孙翊,反而指定二弟孙权继任江东之主。

    作为孙策最亲密的好友,周瑜非常理解孙策的选择,并且不遗余力的支持孙权。

    因为孙权的特点是能够知人善任,统合部下人心,是个守成之主。

    后来的几年中,孙权果然把人心惶惶的江东六郡打造成铁板一块,完全符合孙策的期望。

    可是他也深知,孙权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兵将领。

    真如当初孙策临终所言:“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用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

    看似是两人之间的比较,其实明白无误的告诉孙权,你打仗不行。

    不仅孙策这么认为,周瑜也同样这么想的。

    曹操虽然在赤壁吃了败仗,退回了邺城。

    但他留在荆扬的主将可是他手下头号大将曹仁,那可是素来以不动如山,善守难克闻名的名将。

    再加上威震塞北的悍将张辽,步战猛将乐进、李典,这些都是经过多年战场磨炼出来的百战之将。

    每个人拉出来都会让对手头疼不已,不得不小心对待。

    主公孙权这样的战场弱鸡怎么可能打得过这些悍将?

    “公瑾,你辛劳了这么多时日也该歇歇了,扬州不过是曹孟德留下来的一些残兵败将,何必劳烦公瑾。”

    孙权有些不高兴了。

    他知道周瑜虽然没明说,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说他打仗不行,还是乖乖待在家里做好后勤工作吧。

    这又让他想起大哥孙策临终前那些话,正因为这几句遗言,每次打仗手下将领特别是周瑜就会明里暗里不想让他带兵出征。

    可是作为江东之主,六郡主君,没有军功如何能够服众?

    看看手下文武,还有江东百姓,自从赤壁大战胜利的消息传回来之后,谁不称赞周郎之名。

    周瑜在江东的威望已经快要盖过他了。

    若不是周瑜在夏口吃了败仗,名声受损。孙权觉得只要周瑜愿意,回到江东振臂一呼,他江东之主的位置就得乖乖让给周瑜。

    这样的结局是他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周瑜从夏口败退回来后,他并没有一句怪罪,反而展现出仁君宽宏大量的一面。

    因为他知道,自己这样做法能赢得更多的民心,江东人心目中他明主的形象就越鲜明。

    可是他更清楚,要消除掉周瑜潜在的威胁,最好的途径就是打一场酣畅淋漓的胜仗。

    眼下扬州只有一些曹操留下的残兵败将,士气低迷。

    而周瑜刚刚败给刘备,江东人对他领兵作战能力开始产生怀疑的最佳时刻。

    他必须把握住这次机会,一举扭转他在江东人心目中不擅作战的印象。

    成为江东真正不可替代的君主。

    “主公三思啊!”

    周瑜还想再劝。

    孙权却不容置疑道:“孤意已决,且请公瑾安守江东,孤取下寿春便班师回来!”

    (感谢读者20221125202632799327429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