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漪
繁体版

8周遭

    那时初一是五点放学,现在延后了二十分钟真是为小初一感到悲伤。回家的时候天特别亮,时间过的久了,天就黑了…也是慢慢的,随着一升二,二升三放学时的天越来越黑,到高中便是漆黑了,所以无比怀念四五六点时的天空,那时有晚霞伴着长空,流鸿隽着黄昏,特别是火烧云总让我心情愉悦。

    早时候是七点出发,黎明已过,一觉起来确是格外舒适,而到高中就是六点出发,黎明才刚到来,我不喜欢它。

    我向来喜欢黄昏,不喜黎明,总说:“黎明太刺眼了,看看黄昏吧。”(个人品味,切勿上升集体

    住的很近,离学校的路很短,都是步行的,除了初三有些疲累便让爸妈捎一段距离,其实就是懒。临门一横的,是漠路,在往前是全街,华中就置于其旁。一路上有很多餐馆,不过大多数都没有吃过。只记得走过那座小桥,下一个小坡,路口有一家卖鸭锁骨的,隔壁是一家面店,我都吃过,都很不错。马路对面又一家零食店,我常去那里买零食,有冰皮蛋黄酥,白巧唇动,烤馍片我都很爱,还有那个超辣的竹笋,我初三时为了提神,就靠它,因此,熬夜加饮食不规范,使我的头发英年早逝,外强中干..

    往前左拐就是华中的正门,就叫它全门吧,再往前左拐进入一条叫王弄的道路,走一段路就是华中的王门了,全门离华楼很近,离我家最近,而王门离道楼更近,云楼倒是居中。

    不过在全门去王门的道上倒是有不少回忆,全门的附近有一家全家,学生党的福利,在旁边是一家餐馆,叫福记。第一次是我妈的同事带我们去吃的,我特别喜欢里面的蛋黄炸虾,我爱蛋黄嘿嘿,还有牛仔骨啊,菜饭也很不错,底下还有锅巴的,还有红烧土豆片..那里我去过至少四次以上了,确实很好吃,不过后来我毕业后好像换厨师了,有些菜味变了,也不知到是我变了,还是菜味变了..

    再往前是个路口,路口是个玉器城,左拐旁边有个超市,里面的干脆面我也吃过几次,就是那个味。深入是王弄,说是弄,其实更像一条弄。

    我第一次来王弄,是来华中之前,那时候已经确定是华中,过来看看地理环境,熟悉熟悉,就用当时的视角吧。

    那时是七八点钟的样子,天黑黑的,我走入王弄,入眼先是个警察局,接着是传来猫猫狗狗的叫声,好几家是宠物店,大抵走一段就没声了,靠右边有一个大饭店,不过不太了解,左边有一扇大木门,很恢宏气派,按照地理位置我现在想想是通教师食堂的,不过从没开过,再走几个步长便是王门了,比上全门要好看不少,正对着是祯楼,在云楼的旁边,那里是计算机室,实验室和美术室。左边有长廊,其后就是道楼了,沿着小路往前看是个拐角,依稀能看到“诚朴仁勇”的校训。

    这是所见全景,当时没仔细看,就继续往前走了,对面有个鸡蛋灌饼店,真的是超级喜欢,每次都在那里买蛋饼吃,经典10元,有里脊有香肠,算得上实惠了,在之后我赶时间的时候总在那里买吃的。隔壁是一家卖烤冷面的,生意就很惨淡许多,因为实在是太咸了,不过他们做的手抓饼还可以。再隔壁是一家商品超市,里面倒是有糖和零食啥的,记得当时潘和墨总在那里买糖吃。

    往前走就没有什么可介绍的,是个十字路口,路口有个公交站台,往右是通往xdf大厦的路,是我初三时的必经之路,正对面是个公园,就叫它桂园吧,那里拥有着我许多的回忆。后面一定会出现的。左边有一座大桥,每次期末考完,黄来我家总会走过那座桥,记得每次走过那座桥的时候天都格外明亮,真的,或许是我心情好的缘故吧,它也曾拥有过我的一段青春..

    “过了桥,是个地铁口,左转是全街,有一幕在我脑子时时出现,那是去拿毕业证的时候,我拿着一罐梅子味的糖,仔细回味着,我走出地铁口,从王弄绕道全街走向全门再绕道王弄,阳光很辣,墨在校门口发着我们班级的毕业证,我给了许多和我关系好的人几颗梅子味的糖,还剩半罐,现在仍然存在我的柜子里,或许在那一个夏天,记忆被定格在那个糖罐里,空气里是梅子味的香甜,我也将那剩下的半罐封存,过期与否不重要了,我会在那个夏天,每个夏天,尝一尝那个夏天的味道..就像当初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