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朱元璋打天下
繁体版

第九章 红巾起事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经过多年酝酿发酵,深受旱灾蝗灾,被官吏盘剥,被元廷镇压,走投无路的农民们拿起武器,头裹红巾,向黑暗开战,召唤光明到来,历史上著名事件——红巾军大起义爆发了。

    明教、弥勒教、白莲教各个教区,各地纷纷起义,红巾军队伍很多,有大有小,大的队伍数万人,小的队伍数百人,旗帜林立,山头庞杂,有志在推翻黑暗元廷的,有志在抢掠财物的,有志在保护乡里的,有趁乱浑水摸鱼的,各怀目的,在中原大地上如同一锅乱炖,战斗着,呐喊着……

    红巾军有几支大的队伍,占据颍州(安徽阜阳)的头目是杜遵道,奉韩山童的号令,占领了朱皋开仓放粮,无数饥民前来投奔,一下子聚集了三十多万人,先后攻下了光州、息州、信阳等地。彭莹玉、徐寿辉在蕲春黄冈起事,攻下了德安、沔阳、安陆、武昌、江陵、九江诸郡。孟海马占据了襄阳、荆门、秭归。芝麻李队伍占据了徐州、灵璧、宿县、安丰等地。红巾军大起义将大元帝国拦腰斩断,南北隔绝,南方的粮食不能接济北方,北方兵马不能到达南方镇压。

    红巾军起义爆发原因很多,直接原因是修黄河故道。当时黄河在白茅口决口,有官员建议堵口,丞相脱脱派工部尚书成遵勘察。成遵到白茅口考察后,回来报告:河道工程太大开不得,而且南阳盗贼太多,河道工程汇集数十万民工,如果被人煽动闹事,后果无法收拾。

    但是黄河决口老是拖着这样也不是办法,很多良田被淹,这些良田很多是朝廷高官的。脱脱没有采纳成遵的意见,委派贾鲁为工部尚书兼河防史,发动汴梁、大名等地民工共十五万,广州等地戍军二万,从黄陵冈南到白茅口、西到阳青村,开河二百八十里,要把黄河勒回故道。

    黄河要堵决口,征调十五万民工的消息传出来后,韩山童听到了这个消息,他和刘福通商议出计策,可以利用大量民工聚集的机会进行起事。韩山童让人四处传布童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他暗地里凿了一个石人,脸上只有一只眼睛,偷偷埋在黄陵冈。随着十五万修河民工逐渐到齐,韩山童派了三百个教徒混到民工中,宣传教义,说弥勒佛要降生了,一传十,十传百,十多万的民工暗地里沸腾了,河南、江淮一带的老百姓都相信了“石人一支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朝廷下发的修河经费被官吏私吞,民工们吃不饱饭,正在怨恨,听到弥勒佛降生的传说,人心骚动。民工们开河修道黄陵冈,果然挖出了一只眼的石人,十五万民工目瞪口呆,三五成群,议论纷纷,心里明白,要起事了。

    韩山童和刘福通、杜遵道商议,只是动员老百姓起事还不够,要动员读书人、官员一起干,知识就是力量,下层民众只有蛮力,还有读书人进行知识引导,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相得益彰。刘福通说有办法,我们上一两代都是宋朝子民,只要打出复宋旗号,读书人就会支持我们。

    选定良辰吉日,韩山童、刘福通聚集三千人在白鹿庄,斩杀白马,祭告天地,宣城韩山童是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刘福通是宋朝大将刘光世的后人,帮助恢复天下。大家齐心推韩山童为“明王,”约定日期起兵。四处通知,同时发动,以头裹红巾为号。不成想,起事消息泄露,永年县县官带领捕快士兵快马包围了白鹿庄,韩山童被捉拿砍头。刘福通带领韩山童幼子韩林儿冲出重围,躲到武安山隐姓埋名,静待时机。

    修河民工知道了起事消息,呐喊一声,杀了监工,攻击官署,很快聚集了十多万的队伍。刘福通听到起事成功消息后,带领韩林儿从武安山中出来,指挥队伍相继攻下颍州、罗山、上蔡、霍山、舞阳等地。两淮、中原的穷苦百姓,拖家带口,前来投奔。红巾军气势日盛,芝麻李、彭大、赵均用在徐州起事,徐寿辉在蕲黄起事,孟海马在湘汉起事,红巾覆盖半个中国。红巾军各地攻城略地,开仓放粮,救济穷人,严守教规,不杀平民,不奸淫,不抢劫,人们越发支持红巾军,纷纷前来投靠。

    当时,民间有一首《醉太平》小令传遍大江南北,歌词: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