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朱元璋打天下
繁体版

第二十八章 援救五河

    这一天,郭子兴正在帅府和李善长聊天。下人报告五河县红巾军首领李保才派人送信来了,郭子兴一向和李保才不和,就让信使进来,看看到底有什么事?送信人呈上书信,郭子兴读了书信后,心情有些复杂,皱眉沉默不语。

    郭子兴将书信交给李善长,李善长看到信上说:五河县已被元军包围,危在旦夕,看在都是红巾军的份上,请郭子兴派兵救援。郭子兴对于是否派兵很犹豫,一方面他和李保才有矛盾,不想救助;各地红巾军既是战友,又是对手,关系很是微妙,今天是朋友明天可能就是敌人。另一方面如果濠州派兵救助,担心濠州兵力空虚,被别的势力乘虚而入。

    李善长先让下人带送信人去歇息,好生接待,派兵救援之事事关重大,需要大会商议,支走了送信人。李善长对郭子兴劝谏道:“五河和濠州同为义军,唇亡齿寒,元军攻下五河,接下来很可能重新进攻濠州。为反元大计,为我们自己考虑,都应该派兵救援五河。”

    郭子兴说:“此事事关重大,需要召集众位将军前来商议。”随后派人请众将前来议事。众将很快到达了帅府。听了郭大帅的介绍,众将眉头紧锁。

    有的说:“彻里不花撤军没多久,我们的士兵训练不足。派兵救援的话,如果派兵少,可能没救下五河,还把自己搭进去;如果派兵多,濠州兵力空虚,就有危险了。”

    有的说:“五河和我们有冤仇,天赐良机,可以借助元军把五河灭掉。或者五河和元军两败俱伤,我们再出兵,渔翁得利。”

    有的说:“都是红巾军应该出兵相助,咱们共同的敌人是元军,如果元军消灭或者招安五河,接下来对付我们,那我们就危险了。”

    众人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到底怎么办,没有人能拿出确定的法子。郭子兴正要征询朱元璋的意见,这才发现朱元璋没来,忙问道:“朱将军怎么没来?”徐达回复:“回禀大帅,朱大哥被军中事务耽误了,马上到。”

    话音刚落,朱元璋从门外走进来:“大帅,抱歉我有事耽搁了。元军南下本来是去高邮进攻张士诚,为什么分兵打五河?其中必有蹊跷,我派人秘访,正好抓到一名奸细,请大帅审问。”说完,让兵丁押上来一位算命先生。

    那奸细跪下招供说:“我是永义大帅熊占彪的谋士,熊占彪想独霸一方,就用重金收买了元军将领,分兵围攻五河,又派我化妆前来濠州侦查,当濠州出兵后,熊占彪趁濠州兵力空虚前来攻打。”

    郭子兴一听,倒吸一口冷气,心想好险啊,差点濠州就要落入别人之手,幸亏朱元璋抓住了奸细,他望了下众将说:“哪位将军愿意去救援五河?”半天没人回答。朱元璋大声说:“末将愿往。”

    郭子兴又问:“你需要带多少兵马?”心想我要坐镇濠州,防止熊占彪前来攻打,朱元璋不能带太多兵马去救助五河。

    朱元璋说:“大队兵马留守濠州,防止熊占彪偷袭。高子远的高家军都是骑兵,守城用不上,我和高子远带高家军即可。”郭子兴高兴地答应了。

    朱元璋、高子远带领高家军,由信使领路,前往援助五河。快到五河时,朱元璋、高子远发现元军上万人,人数远多于高家军。两人商议,只可智取,不能死拼。

    信使指着元军大旗下一位黑大汉说:“将军请看,那就是元军大都督奕麻海,”高子远对朱元璋说:“擒贼先擒王,我们就利用元军措手不及,我们直接杀向大都督奕麻海。”朱元璋表示同意。

    朱元璋、高子远率领高家军直扑向奕麻海,元军正在攻城,不提防身后杀来一彪异常凶猛的兵马,军旗上写着大大的“高”字,风驰电掣,和别处的元军不恋战,直扑中军大帐奕麻海。

    元军大都督奕麻海围攻五河,就要破城,正稳坐中军大帐,等待破城的好消息,忽然听到外面喊杀声一片,还夹杂着“不要放跑了奕麻海”的叫声,奕麻海赶忙出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奕麻海刚出大帐,就见一彪兵马想杀,想指挥护卫都来不及,赶忙跳上一匹战马,往元军多的地方跑,边跑边喊:“拦住他们,快拦住他们,”高家军在追奕麻海,大队元军在追高家军。

    正在攻城的元军听到背后传来喊杀声,回头一看,一支骑兵队伍正杀向中军大帐,元军纷纷回援。正在守城的李保才看到元军大营乱了,一彪兵马在元营中横冲直闯,攻城的元军也退了,李保才知道濠州的援军到了,赶忙组织人马杀出城去。

    元军两面受敌,虽然人多,但是阵脚乱了,无法组织有效抵抗,元军大都督奕麻海就想这样不行,必须逃出去,然后重新组织队伍,想到这里就落荒而逃。很多元军看到大都督奕麻海跑了,就跟着跑了,兵败如山倒。高家军高喊着“元军败了”、“奕麻海跑了,追啊,杀啊”,追杀了一阵,就返回五河城。

    李保才命令大开城门,热烈欢迎朱元璋、高子远及高家军入城。信使向李保才复命,并介绍了朱元璋、高子远。李保才看到朱元璋、高子远满身血迹,倒头便拜:“多谢二位将军救命之恩,李保才永世不忘。以后若有用得上李某,李某万死不辞。”

    朱元璋连忙下马,扶起李保才说:“李大帅言重了,天下红巾是一家,友军之间互相支援理所应当,不要太客气。”

    李保才恭恭敬敬地把朱元璋、高子远迎进城,摆下豪华盛宴,接待濠州友军,并犒赏高家军。宾客把酒言欢,直到晚上宴席才散。宴会结束后,李保才和朱元璋、高子远在书房叙谈。

    李保才对二人说:“不瞒二位,我与郭大帅有些过节,这次派人去求救,也没有十足把握能够搬来救兵,二位将军是李某的救命恩人,李某没齿难忘。”

    朱元璋对李保才说:“李大帅太客气了,郭大帅着眼大局,即使以前有些误会,也一定会出手相助。”

    李保才再次感谢救命之恩,并问道:“我一直有个疑惑,咱们红巾军打元军,元军对红巾军有时进剿有时招抚。红巾军有的互相攻击,有的被元军招抚过去,反过来打红巾军,如此这般,打来打去,总不是办法,谁会是最终的胜利者呢?”

    朱元璋哂笑了下说:“大帅思虑深远,我们这些为将的只是听候调遣,每日拼杀,过着刀口舔血的日子,说不定哪一天小命就没了,我们可能根本看不到最终结局。”

    高子远随声附和:“是啊,大家都熟悉《三国演义》,魏蜀吴三国打打杀杀,谁想到司马氏笑到了最后。天命所归,时机一到,必然揭晓。”

    李保才对二人说:“天命也许归于你二人身上啊。”

    朱元璋、高子远连说不敢不敢。

    李保才说:“想当年,司马懿也只是在曹操手下为将,东征西讨,打打杀杀,最终还是天命归于司马氏。你二人未必比当年的司马懿差,为什么天命不能归于你二人?”

    朱元璋、高子远说大帅说笑了,众人哈哈大笑。李保才的话在朱元璋心里种下了种子。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第二日,朱元璋、高子远向李保才告别,率领高家军凯旋而还濠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