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朱元璋打天下
繁体版

第九十一章 常遇春归西

    朱元璋留用了一些元朝官吏,又从元宫里放出几千宫人,让她们回家团聚,自行婚嫁。

    朱元璋与众将商定了平定西北的战略以后,回南京去了。徐达率领大军进攻太原,半路上接到探报,说扩廓的人马出了雁门关,向北平挺进。

    众将大惊,都主张回救北平。徐达道:“这是一个决胜的机会。北平留着重兵,并不碍事;扩廓全军出发,我军正好进取太原,占领他的根本,使他进退无路。”

    他下令道:“迅速向太原前进,观望不前的照军法严办!”

    将士们不敢怠慢,日夜赶路,不过十天,便到了太原郊外。先锋傅友德带五千精兵,直扑太原。不料扩廓得到明军进攻的消息,仗着骑兵来去迅速,连夜赶回太原,在城里城外扎营防守。

    傅友德回报徐达,主张乘夜去劫营。正在计议,巡查军士捉住了一个元军,解进帐来。徐达问他的来历,那元军献上一封书信,却是扩廓的部将名叫豁鼻马的,愿意投降明军,充作内应。徐达详细盘问了,心中大喜,立即登帐发令,分兵八路,埋伏在元营周围;另派傅友德和郭英带一千人,换上元兵服装,跟着来人混进元营。

    郭、傅两人进了元营,会见豁鼻马,把劫营的计划商量定了,便由豁鼻马把这一千人马分布到各营去。(半夜时分,扩廓到各营巡查了一遍,回到帐中坐下,正

    要从亲随手中拿书来看,忽听得营外喊杀连天,接着营里也鼓噪起来。扩廓连声喝问,只见一个小军连跌带滚地奔进来,说营里营外都是明军,不知从哪里来的。扩廓大惊,慌忙出帐来看,只见四下里一片火光。

    四面八方,都有明军杀到,却不知自己的人马在哪里。扩廓跳上一匹马,连抽几鞭,往人声少处冲了出去。八路明军冲进元营,元军纷纷投降。一仗俘虏了四万人马,乘胜攻下了太原城。

    徐达进了太原,不久接到探报,说张良弼屯在庆阳,李思齐屯在临洮,都在练兵积粮,准备独霸一方。徐达召集众将商议。傅友德道:“张良弼的才干不及李思齐,庆阳又比临洮近,我们先把庆阳攻下,再用全力去破李思齐。”

    徐达道:“庆阳城防严密,不是一举攻得破的;临洮接近番邦,如果李思齐联结了番人,事情就难办了。只有先取临洮,再攻庆阳,才是上策。”于是,徐达率领大军,攻下了秦州、宁远、巩昌、兰州,直到临洮城下。围攻了几天,徐达把一封箭书射进城内。

    小军拾了箭书来报李思齐。信里给他指出了两条路:一条是退入番邦,永远离开出生的乡土;一条是举城投降,保得住荣华富贵。李思齐看罢,长叹了几声,只得竖起降旗,大开城门,到徐达营中来投降。

    徐达派人把李思齐送往南京去。过了几天,使者带回了朱元璋的亲笔信,说张良弼十分狡猾,就是来投降,也要小心提防。

    徐达在临洮留下镇守兵马,便向庆阳进兵。刚在城外扎下大营,张良弼派来使者,献上降书。

    徐达大喜,令大将薛显带五千人马,进城去安抚人心,检点府库。临走,又再三叮嘱他要十分谨慎,好好戒备。薛显到了城外,张良弼大开城门,恭恭敬敬地出来迎接。

    薛显进城办完公事。张良弼排下筵席来招待他。他记起徐达的叮嘱,再三辞谢了。他带兵出城,扎下营寨,巡视了一遍,回到帐中休息。

    半夜里,寨外呐喊起来。薛显知道有变,慌忙上马,指挥兵士,守住营门,可是庆阳兵已经四面杀到。

    明兵人少,被庆阳兵攻破了寨子。薛显拼死抵拒,不料中了一箭,落下马来。部下把他救起,趁天色昏黑,杀出重围,逃回大营。薛显进帐向徐达请罪。徐达叹道:“圣上早料到张良弼狡猾。怪我粗心,中了毒计。但是他据守孤城,也不过自取灭亡罢了。”便传令出兵攻城。

    大军正在围攻庆阳,探马报来:“元主在上都纠集人马,声言进攻北平。徐达忙写下文书,差人星夜通知镇守北平的常遇春。

    使者来到北平的时候,明军已经击败元主,平定蓟北。常遇春看了文书,知道庆阳尚未攻下,决定点起兵马去会攻张良弼。

    常遇春领兵走到柳河州,忽然得了重病,只觉得浑身疼痛,心神恍惚。半夜里,他把军印交给副将李文忠,叮嘱了几句,竟病故了。李文忠接了军权,派人往南京报丧。不久,接到朱元璋诏旨: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命文忠带军去会合徐达,攻打庆阳。

    李文忠进到太原,接到元将脱列伯围攻大同的探报,便与众将商议道:“圣上命我会攻庆阳,但是大同危急,应该先救;只要有利国家,顾不得违反命令了。”于是,文忠领兵来救大同,走到白杨门,忽然大雪纷飞,把道路都阻塞了。看看天色将晚,文忠传令安营。他带了几个亲兵,冒着大雪,出去观看地形。走到一座山前,发现雪道上露出许多人马足迹,就细细看了一遍。他登高了望了一会,知道有敌军埋伏,便回到营中,传令拔寨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