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学仙师
繁体版

第四十章 文院辩会

    乘着马车,颠簸了一天,

    赵元九他们回到了正安城。

    将黑风镇的事情报告给了严千州,

    这是赵元九行使他的职权,

    道院驻守的人品参差不齐,这也是严千州头疼的事情,

    他一直想好好整顿一下,

    可是院内事务太繁琐,也没有合适的时机。

    赵元九这次的处理,也算是给其他的驻守提个醒,

    杀鸡儆猴的作用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闲下来的赵元九决定去一趟文院,

    这么长时间没见,不知道高才的学业进展的怎样。

    到了文院,

    得知今天学子们要进行一场辩会,

    辩会的内容是赵元九十分喜爱的一本上古典籍,

    三国!

    文院虽然儒家盛行,

    但是其他古文典籍也各有自己风格,

    研究的人也不少,

    对于这部上古的典籍,无论所修何家,都不会掩饰自己的喜爱。

    这部古籍传说共有一百二十回,

    可是经历了数万年的沧海桑田、天灾人祸,

    现如今还存世的十不足一。

    今天辩会的内容,就是这古籍中的第五回,

    讲的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

    可是由于其中很多的情节遗失,

    导致上下的内容无法衔接,

    数百年来也无人能够参详所缺失的内容是什么。

    其中一段讲到,

    汜水关下,华雄引铁骑扣关,在关外叫骂,

    十八路诸侯齐聚一堂,商讨派何人前去应战。

    古籍到此,便没了下文,

    对于这段,无数的文人墨客设想过各自中意的情节,

    可是很少有人能够真正设计出让众人信服的,

    顶多就是在一片小范围内相互认可而已。

    众多学子端坐讲堂,

    夫子正在为大家温习之前的情节,

    讲到断文处,给出了辩会的题目,

    让大家按照自己的理解,重现之后的情节。

    众学子拿到辩题,纷纷商讨起来,

    很快就形成了几类截然不同的意见。

    很多学子支持袁术袁绍兄弟,

    认为他们实力强劲手下名将众多,

    随便拿出一两名大将便可击败华雄。

    也有不少人支持坐拥冀州,堪称北方第一豪阀的韩馥,

    他手下上将潘凤乃是一等一的强者。

    支持孙坚的人也不少,江东猛虎,手底下也是强手如云。

    今日的辩会之所以吸引了众多的学子,

    甚至不少文院的教习、夫子都来旁听,

    就是因为今日主持辩会的那位老者,

    邹广阳,

    此人并非正安城道院之人,

    而是来自兴州的首府,临渊城。

    是兴州有名的文士,

    即便在整个上雍国也是颇有名气的,

    主修儒家,兼修名家,

    后天七重的修士。

    据说他领悟了多种儒家和名家术法,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儒家技法,

    一闻千悟,

    若是他在讲授文章的时候发动这一技法,

    会让受教的学子悟性大幅度提升,

    有不少人是在他的授业下得文入道的。

    有这样一位文坛大家来主持辩会,

    自然会让更多的学子产生兴趣。

    于是,便有学子向邹广阳发出了提问,

    “邹大家,久闻大家盛名,今日一见,我等学子倍感荣幸。对于这段古籍情节,我等学子才疏学浅,所思所想恐怕多有漏洞,大家都想知道,邹大家是如何考量这段文章的。”

    说到这里,一直淡然端坐的邹广阳终于有了一些变化,

    今日受邀而来指导学子,

    这辩会的题目就是他出的,

    就是因为对于这一段的设想,

    还没有人能超越他。

    上雍国都城文院内有一座文昌玉碑,

    乃是上古流传下来的文坛至宝。

    只要将自己的诗词文章献于碑上,

    玉碑便能以天道之力分辨出文章的优劣。

    当年邹广阳续写汜水关下战华雄的这段情节,

    献于碑上,引发玉碑共鸣,

    出现了三道彩韵缭绕玉碑之上,

    一时间震动整个文坛。

    要知道,数百年来,无数人续写这段,

    最好的也只是激发了一道彩韵。

    这件事情是邹广阳引以为傲的事迹,

    面对眼前这些后辈,自然要重提旧事,炫耀一番。

    但是这事要是自己说出来,

    未免显得有些不自谦,

    于是他向一旁的授课夫子使了使眼色。

    这位夫子也是明白人,

    立刻起身向大家宣扬了一下邹大家的这项荣耀。

    众学子听完,一个个面露激动羡慕之色,

    纷纷感慨,

    别说三道彩韵,

    能让他们写出可以激发一道彩韵的文章,那都是烧高香了。

    对于众学子的反应,邹广阳十分满意,

    以他如今的身份,什么都不缺,

    也就爱接受一下众人的追捧了。

    大多数学子为能见到如此大家欢呼雀跃,

    但也有一些学子皱眉深思,

    高才便是其中之一。

    邹广阳所续,乃是支持江东猛虎孙坚,

    是他手下猛将出战,击败了华雄。

    虽然合情合理,而且文昌玉碑也认可,

    但是高才总觉得还能有更好的情节。

    正在暗自得意的邹广阳,突然看到,

    讲堂下面所坐的学生中,有一位似乎是对他的续写不太满意。

    “这位学子,你叫什么,我看你眉头紧锁,是不是对我的文章有所怀疑?”

    眼见邹广阳指向自己,高才慌忙起身行礼。

    “邹大家,末学高才,对大家十分敬佩,不敢怀疑大家文章。”

    “我看别人都很欢愉,为何你似乎另有所想?”

    高才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

    “邹大家,我觉得此段情节,孙坚出战,略有不妥。”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这还不叫怀疑?

    顿时便有激愤学子指责高才,

    “你才学了多少文章,敢去质疑邹大家。”

    “就是,连文道都未悟出,还敢在这胡言。”

    “把他赶出去,这样的文渣在此听讲,玷污了学堂!”

    被当众质疑,邹广阳心中也有些不快,

    但是以他的身份,也不能当众责难学生,

    毕竟人家只是提出自己的见解。

    况且今日还是辩会,

    若是他开口打压,把辩会改成了他的学说讲堂,

    那可就真成了笑话。

    “这位学子,依你之见,何人出战华雄才算妥当?”

    “学生愚见,能够击败华雄之人,非要从曹孟德及刘关张之中找寻。”

    “仔细说来听听!”

    “依据后面章回所示,曹孟德手下夏侯惇、夏侯渊二人,皆有击败华雄的本领,关羽张飞就更不用说了,若论个人勇武,华雄不是这几个人的对手。”

    邹广阳点点头,

    “虽是片面之言,但是也有点道理,可江东猛虎手下也有不少猛将,这位学子为何不认可。

    之前华雄追杀孙文台,更是斩杀其爱将祖茂,双方可谓有仇,如今仇人在关外叫阵,这孙文台定是迫切想要出战,为爱将报仇。”

    很多学子听到这里,纷纷点头,

    甚至一些刚才有其他选择的学子,现在也转而信奉起此种设想。

    高才完全沉浸在古籍的分析中,

    并未考虑其他,

    对于邹广阳的反问,他摇了摇头,

    “孙文台智勇兼备,并不是无谋勇夫,十八路诸侯皆在当场,即便有仇,他也不会这个时候站出来抢功

    况且之前已经有败绩,如今稳妥行事最为重要。”

    邹广阳不置可否,但是有其他学子发出了不满,

    “我看这位高学子是本质怯懦,

    以你的胆量去揣度孙文台,

    那的确是甘愿当个缩头乌龟,任由人家叫骂,

    别忘了,那关外华雄手中,可还用长竿挑着孙文台赤帻,

    此等羞辱,如何能忍?”

    许多学子也是同意这个观点,

    大家纷纷指责高才过于怯懦。

    邹广阳示意大家安静,

    同时看向高才,

    “这位学子既有自己的见解,不如将你的设想续写出来,让大家细细品鉴。”

    这下高才有些为难,

    他从小看得多写得少,

    如今加入文院才开始学习自己写文章,

    但是续写之事,文笔措辞皆不可马虎,他有些不自信。

    “邹大家,末学不才,写作之事还在学习,一时之间无法将心中所想呈现出来。”

    邹广阳摇了摇头,

    “学了点皮毛便狂妄自傲,以后有了真才实学,再出来炫耀吧。”

    他有些误会了高才,

    以为这一切是高才为了博人眼球故意为之,

    对于这种虚浮的学生,他是一点好脸色也不会有的。

    很多学子也纷纷出言讥讽,

    一时间把高才弄得有些窘迫。

    “这位邹大家倒是有真才实学,只可惜是个沽名钓誉之徒。”

    一个响亮的声音从讲堂后面响起,

    “你说什么,哪里来的狂徒,在此悖言乱语。”

    听到这句“沽名钓誉”,邹广阳十分不悦,循着声音看去。

    赵元九大摇大摆地从后面走到前排,

    三国题材的辩会,引起了他的兴趣,

    这么长时间,他一直在记忆中寻找相关内容,

    也让他对穿越者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在穿越者的世界,三国竟然是完本的,

    一章也不缺,从头到尾,没有任何缺漏。

    他翻找记忆,这一看便入了迷,

    刚才众学子的指责声才将他拉了回来。

    看到高才被欺负,他这个当师兄当然不能坐视不理。

    于是才会出言嘲讽邹广阳。

    “你是何人,我看你不像文院学生。”邹广阳说,

    “道院行事官赵元九,见过邹大家!”

    行事官一职,邹广阳知道,在道院也算是有身份的,

    双方即便道不同,但明面上还是要留点脸面的。

    对待非文院学子的外人,邹广阳不会客气,

    可赵元九身份不一般,他也不能随意拿捏。

    忍住一口气,邹广阳说,

    “看在道院的面子上,我就不与你计较了,年轻人,说话还是要懂得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