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拾岁月之千秋
繁体版

命 运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多少人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走出山区,但很多人真的是走出去了再也没有回来,是什么决定了这一代或者下一代永远在山区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思想,一个从小出生在山区的人为什么、凭什么会有高大伟岸的思想与理想。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每一个时代的浪潮,每一个新的行业的兴起必定会让一些人翻身,但无论时代怎么变换永远是知识就是力量。

    昨天在整理房间的事件后,突然发现衣柜的抽屉里有一个红色的盒子,里边装着别人的圣诞礼物还有几张贺卡还有一几封追求者寄的信。

    我喜欢看风景,看书累了就看会风景,每当心情不好时总是习惯自己出去走走,没当脑海中没有了思绪遇见了窘境就出去走走。

    每个人的高中时代大概都一样奋力准备高考,而我在高考的前一小时还在散步,我并不是不重视自暴自弃而是选择了一种其他的方式发泄。

    那时候的的我沉迷读书无法自拔,熟读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吾其深意对照自身,可拿出世界版图阐述世界变革,百家姓熟背300多个,世界名著也尽收眼里。

    高中的时候思想很偏激,因为认为寒窗苦读12年最后换来一所大学,大学结束后步入社会又开始从一岁成长。

    我讨厌世俗,我甚至认为学英语没有用,叛逆期的我长期饮酒,试图通过饮酒逃避在一切。

    可是终究还是对酒有了抵触情绪,喝酒只是短暂的麻痹,我的精神思想无法发泄。一次在咖啡屋看见了一本《世界简史》,我只是看了几页就不能停下来了,我通过书籍看见了另一个世界,也尝试着走进书中主人公的思想在另一个在活一次。

    从那时候开始夜以继日的看书,书架上桌子上收到的快递,到处都是书。

    一个偶然间发现自己家里的车库里边有一些书也拿来看。阳台山的阳光照射下来,看书看了累了就向外眺望。

    突然有一天我看见一群人,走进我经常看书的那个车库,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那些书是一些老书甚至有些比我年龄都大,可以说没有经过国家出版社审核批准的。

    我当然说我不知道没看过,虽然那些书都是禁书但其中有一些观点和一些敏感问题分析的还是很客观的。

    读书是读书学习是学习千万不要混淆,偶尔看见短视频或者哪里让我想起了书中的片段就会想起那段沉迷看书的时光,短短的3个月我竟然看了几千本书,四诗五经、常见名著还反复读过。

    读书的代价就是没有时间学习,那段时间我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当时并没有觉得剑走偏锋了,我想要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有错吗?

    敏锐的班主任当然发现了我的异常,在一次英语课上课外书被抓个现行,无奈之下要向英语老师道歉,还要写一份检讨。

    那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写检讨,整篇检讨没有一点后悔,引用了诸葛亮的《出师表》表示自己可以低头但一定不会屈服。

    看到检讨后的班主任直接把我加到了办公室,带着很大的嘲讽语气说:“你以为检讨是过家家吗?

    你这哪里是检讨啊你这分明是在对我软抵抗”。

    这时候语文老师走过来看了一样检讨书嘴角露出了笑容,跟班主任说:“我可没有教他这么写过检讨”。

    语文老师顺势帮我打了打掩护班主任也就没有继续在追究,直到现在我都的观点依旧还是——可以没有文凭但是不能没有文化,可以不学习但是不能不读书,可以自命不凡但是要有绝对的实力,包括我以后有了孩子我也不会把我的遗憾强加到他身上。

    直到迄今为止现在还没有意识到没有认可就像网络上那句很流行的话,“这个世界正在惩罚一群不好好学习的人”。

    难道学校的学习成绩真的早就决定了一个人得未来吗?叛逆期的我们从来不会耐心的听完父母的唠叨,更不会把学习当做最后的出路,其实虽然还是个学生但是已经明白无论哪条路只有出色才能出头,如果学习排名不靠前那么相当于花着父母的钱给学习成绩好的人做铺垫。

    第一名只能有一个,生长生活环境不同很多题的答案也不同,人生真的没有选择只能上学上到高文凭才能出头吗?

    即使很多年后嘴上不承认,但是确实被学历受到了限制,都是自己的选择就算错了,也无怨无悔,因为我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个决定都是自己造成的无论好坏都应自己承担。

    我并不觉得帮我做出决定的人有多明智,也不认为给我讲大道理的人有多伟大。

    敬礼“金旋门”的我,爱情受挫、工作失利,或许事与愿违,但收获很多,在成长,在释怀,在变好,在接受、在改变、在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