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拾岁月之千秋
繁体版

改 变

    我从未忘记自己出身于黄土高原生长于黑土地,参与到西部建设,屹立在人民的前边。

    或许大家心里都清楚,没有永远的“神话”只有及时的停下。

    只有达到巅峰封神的才是战神,只有辉煌时刻演出时出现意外死亡的歌手才会被人称为永远的经典,只有让世界都认识到中国武术最后因药物中毒引发心脏病去世才会让人无法超越,只有将自创截拳道打到全世界最后以“脑水肿”猝死才能让人永远铭记……

    人的一生太短暂了,一万年太久改变我们只争朝夕。往大了说我们对宇宙甚至对月球的探索都是在表面,往小了说我们每天难以控制自己浪费掉了很多时间。

    生而为人总要有那么一段时间,那么一段让自己吃苦历练的日子。

    利用走廊泛黄的声控灯,坐在喧闹的地铁公交翻开自己想看的书,几个人围在一个微弱亮光的地方享受着阅读的带来的快乐……

    或许别人不会理解,甚至有很多人跟我说读书读多了反而疑惑更多,而自己闻到的知识越来越多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从我自身出发来讲,我看过的书没有上万也有几千了,有些书不能单独看需要配套看,比如一些需要很大阅读基础的对历史人物有一定了解的才能看,还有一些书中提到了的一个主人公如果感兴趣我会翻阅所有与他相关的书籍,我对书籍一直有着崇高的爱意,因为书籍是别人通过文字想传递给你的一些东西或许不是财富。

    有很多书籍观点会出现相互对立的情况,这样就会根据时代背景分别分析看待,因为胜利或者成功没有一个标准的比较。有人认为保住家父留下的江山就是一生中的大成就,有的人认为就是要起义打下一片自己的江山才算成功,还有人认为富可敌国才是王道……

    不同的人看相同的书籍会有不同的心得和感受,这跟每个人的经历也有一定关系。道家思想讲命数,儒家更多是建议给君王的不太适合普通人阅读。佛教我理解得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缘”字和“悟”字,本人学识略浅,在阅读完原文后稍微有些见解。

    很多人误以为思想的尽头是躺平,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修行,这就需要讲到一个境界了,很多人一辈子都悟不通,有人一下子就能开窍,境界分很多种,有些人修行到了一定程度,能到所谓的幻境似仙非仙,也可能是意志永生,本人愚笨始终触碰不到那种境界,感受也感受不到,真正可以脱离世俗,用另一种角度去观看这个世界。

    千秋大业一壶茶,万丈红尘三杯酒。每个人都有权利评判过去的人和事,那些曾经的辉煌片段和争议不休的故事也只不过是饭后闲谈,谁又能真正看到了?谁又真正经历了?谁又站在了他站立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