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博士
繁体版

第+8章 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资金、利润状况的汇总报表。

    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每年一共披露四份财务报表。包括每年4月30日前披露(上一年度)年报和当年一季度报告、每年8月31日前披露当年中期报告、每年10月31日前披露当年第三季度报告。

    其中以年报披露的内容最为全面详细,半年报次之,而一季报和三季报内容较为简练。同时只有半年报和年报是需要审核的。

    一份年报通常包括的内容有:公司简介、主要财务指标、公司业务介绍,经营状况讨论与分析、重要事项、股份和股东情况、优先股情况、可转换债券及公司债券情况、公司管理人员和员工情况、公司治理、财务报告、备查文件目录、商誉减值测试报告等。

    在一份财务报表中最具分析价值的是三大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A.资产负债表包括:

    一、流动资产:

    1、货币资金:企业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2、交易性金融资产:通过交易可以获取收益的债券证券和权益证券。

    3、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是伴随企业销售行为而形成的一种债权,表示了该企业在销售过程中被占用的资金。对于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在按规定报批后进行减值处理。

    4、应收款项融资:以企业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所获得的贷款,额度是账款价值的50-90%,如应收款项无法收回,银行有向企业追索的权利。

    5、预付款项:包括预付货款和预付工程款等,属于公司债权。

    6、其他应收款。

    7、存货:企业拥有的准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包括各类材料、半成品、库存商品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

    8、合同资产:企业已向客户出售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权利的资产。

    9、其他流动资产。

    二、非流动资产:

    1、长期股权投资:通过投资获得的其他公司的股份股权。

    2、其他权益投资工具。

    3、投资性房地产。

    4、固定资产: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设备、器具、工具等。

    5、在建工程:是企业尚未完工的工程支出,在建工程包括自营和出包两种方式。

    6、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会计上对无形资产通常作狭义的理解:如商标权、专利权。

    7、开发支出:反映企业无形资产开发阶段支出的部分,其中研发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当计入无形资产。

    8、长期待摊费用: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超过一年的费用。

    9、递延所得税资产:未来可以用以抵税的资产。

    三、流动负债

    1、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与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对应。

    2、预收款项:与应收款项对应。

    3、合同负债:企业已收取或应收取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义务的负债。

    4、应付职工薪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所有应支付给职工的薪酬。

    5、应交税费: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确认、计提,在尚未缴纳之前暂时留在企业,形成一项负债。

    6、其他应付款:包括应付利息。

    7、其他流动负债。

    四、非流动负债

    1、应付债券:对于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应将负债和权益进行分拆,分拆后形成的负债计入本项。

    2、长期应付款:是除了长期借款与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多种长期应付款,主要有应付补偿贸易引进设备款和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等。

    3、预计负债:根据现有事项确认的各种预计负债,包括对外提供担保、未来诉讼、产品质量保证、重组义务以及固定资产和矿区权益弃置义务等。

    4、递延收益: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

    5、递延所得税负债:根据应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付的所得税。。

    五、股东权益

    1、实收资本(或股本):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人投入的资本。

    2、其他权益工具。

    3、资本公积金:指由资本原因形成的公积金,用途为转增股本,但不能用于弥补亏损。

    4、其他综合收益。

    5、盈余公积金:是指公司盈余中提取的公积金。可以分为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

    6、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待以后分配或待分配的利润。

    股东权益包括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的权益,资产负债表里均有披露。

    B.利润表包括:

    一、营业总收入

    1、营业收入。

    二、营业总成本

    1、营业成本。

    2、研发费用:企业为研究与开发某项目所支付的费用。有时研发费用可用于抵税。

    3、营业税金及附加:反映企业经营的主要业务应负担的消费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4、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息收入-利息费用):并称为上市公司三大费用,体现公司的治理能力。

    销售费用及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等;

    管理费用是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发生的费用,也包括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

    财务费用是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当企业的利息收入很高时,财务费用也可能是一种收益。

    三、其他经营收益

    1、投资收益:企业对外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发生亏损时为负数。

    2、资产处置收益:处置企业资产所获得的收益,不包括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

    3、资产减值:是可回收的金额低于资产的账面价值时计提的亏损。

    4、信用减值:是企业因购货人拒付、破产等原因而无法收回货款的亏损。

    5、其他收益。

    6、营业利润。

    7、营业外收入。

    8、营业外支出。

    9、所得税费用。

    10、持续经营净利润。

    1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12、其他综合收益。

    补充:公司的净利润分为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和少数股东损益。

    C.现金流量表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2、收到的返还的税费。

    3、收到其他与经营有关的现金。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员工支付的现金。

    6、支付的各项税费。

    7、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2、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3、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4、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5、投资支付的现金。

    6、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2、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

    3、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4、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5、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

    6、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四、补充资料

    1、净利润。

    2、资产减值准备。

    3、固定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折旧。

    4、无形资产摊销。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6、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

    7、固定资产报废。

    8、财务费用。

    9、投资亏损。

    10、递延所得税。

    11、存货的减少。

    12、经营性营收项目的减少\\增加。

    13、其他。

    财务报表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途径,其中又以年报提供的信息量最为全面。

    年报不仅有三大财务报表,还会介绍公司所在行业的竞争状况,企业的行业地位,产品的研发销售现状等。所以阅读年报是很重要的。

    在分析财报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排除风险,另一个是寻找亮点。

    风险项包括:

    1、负面事件(信息披露违规、涉及诉讼仲裁);

    2、股权风险(股权质押比例过高、大股东减持计划);

    3、退市风险(经营收入低于1亿、连年亏损、审计意见异常);

    4、资产减值风险(商誉占比过高、存货过多);

    5、回款风险(应收账款过高、预付账款过高);

    6、付款/交货风险(应付账款过高、预收账款过高);

    7、成本控制风险(毛利率过低、经营支出过多);

    8、流动性风险(现金流过低、短期偿债压力过大)。

    这些风险事件,也可以通过专业的软件(或者访问指定网站)进行查询,推荐使用腾讯自选股APP。

    财报中的亮点:

    各项财务指标,在同行业乃至全市场的股票里,具有显著优势。

    如果一家公司的各种指标,都比另一家公司的好,那么它的股价理应比另一家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