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新编
繁体版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僖公四年《左传》)

    春天到来,齐侯率领着众多诸侯之师侵略了蔡国,使蔡国溃败,然后又进攻了楚国。楚国国君派人与齐侯对话,说道:“君位于北海,寡人位于南海,从一望而知,我们之间有着遥远的距离,就像风、马和牛无法相遇一样。寡人何曾料到君会涉足我国的土地呢?请问这是为何?”管仲回答道:“古时候,召康公命令我先君太公说:‘五侯九伯,你要真实地征服他们,以夹辅周室。'所以赐给了我先君东临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的土地。而你却没有进贡茅草,没有共享王室的祭祀,没有减少酒的供应,这是寡人在询问。”楚国使者回答:“不进贡物品是我国君主的过错,敢不和你共享。至于昭王不归来的事,你可以问问沿海一带。”齐师继续前进,次于陉道。夏天,楚国派出屈完去与齐侯会晤。齐师撤退,次于召陵。齐侯在举行盟誓仪式时安排诸侯之师整齐列队,与屈完并肩观看。齐侯说:“这难道不是优美的景象吗?是先君的善行继续发扬光大。与你共享这样美好的场景,你觉得如何?”屈完回答:“君降福庇佑了我国的社稷,蒙受了寡君的照顾,这是寡君的愿望。”齐侯说:“凭借这支庞大的军队,有谁能够征服我们呢?凭借这支军队,攻城略地无往而不克。”屈完回答:“君如果以德义感化诸侯,谁敢不顺服?君如果以武力相逼,楚国城池有如天然堡垒,汉水有如巍然江湖。尽管人数众多,却无法派上用场。”屈完与诸侯共同缔结了盟约。

    齐侯对屈完的回答表示满意,并再次与屈完共赏联盟之美景。就在这欢乐的氛围中,齐侯突然面露忧色,若有所思地对屈完说:“昔日先君太公在世时,曾与纣王对峙,遗憾的是未能将其征服。如今我们已失去昔日的英勇风采,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称霸的志向。”屈完安慰齐侯道:“君王不必忧虑,楚国愿全力协助贵军,共谋天下一统。”齐侯听后,心生喜悦,重振精神,与屈完共商盟誓事宜。

    随后,齐侯在诸侯们面前郑重地发誓道:“如果诸君不能精诚团结,共渡时艰,那么勾践就将恢复范蠡的职务。”话音刚落,将领们纷纷表示愿为齐侯效力。与此同时,楚国也派人传达军令,宣布减轻晋、楚两国的酒税,以示休兵。

    在管仲、鲍叔牙、孙膑等名将的辅佐下,齐侯发扬风格,将士们纷纷表示要忠勇报国。自此,齐军一路所向披靡,大小诸侯纷纷臣服。在这群英荟萃的时刻,管仲对齐侯说:“今日之状,寡君实掌领之。然自古以来,功未有遂而身先劳者也。诚能思其居,而减其服,则诸侯莫不向矣。”

    于是,齐侯为表诚信,亲自前往各诸侯国访问慰问,大力宣扬太公之德,以示敬老尊贤。与此同时,齐侯还暗中派人向周王室致送厚礼,以获取正式册封。春秋战国之间,齐国成为诸侯霸主,齐侯与屈完的传奇故事流传百世。

    这段传奇般的经历逐渐演变为千古佳话。后人引申此故事,抒发豪情壮志,唐代诗人杜甫便曾写道:“楚王拥翠华南幸,晋相与诸侯合兵。”这便是历史长河中那一段光辉灿烂的春秋战国风云史。

    在那个英勇善战的时代,齐侯、楚君、晋相、诸侯皆有各自的野心和抱负。然而,正是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管仲、鲍叔牙、孙膑等智者以国家为重,勇往直前。他们或为家国情怀,或为苍生福祉,携手共谋天下太平。

    如今,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虽已成为历史长河中的遥远往事,但管仲、鲍叔牙、孙膑等英名却永远铭刻在史册上。他们的丰碑激励着无数英才勇攀事业之高峰,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那股团结互助、自强不息的精神依然代代相传。正是在这个诸侯争霸的故事里,涌现出大批杰出人才,以卓越智慧共同书写着国家发展的壮丽篇章。而这段传奇历史必将长久传颂,成为后世英才奋进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