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新编
繁体版

【敬姜论劳逸】(鲁语下《国语》)

    公父文伯退朝后,朝拜了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正在纺麻绩线。文伯说:“以我这样的官员的家庭,而主人却还在纺麻绩线,怕会触怒季孙,认为我不能事奉国君啊!”他的母亲叹息说:“鲁国要灭亡了吧!让你这样的童子来当官,而没有把为官之道告诉你吗?你坐下,我来告诉你。”

    母亲一开始并没有直接谴责文伯,而是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幼稚和不懂为官之道,并通过一连串的发问让文伯知道自己的错误。接着,她详细讲述了过去圣王是如何选人民居以处之,以及人们在这种制度下养成了什么样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她用这些故事来教育文伯,让他明白为官之道不仅仅是享受权力和地位,更是要为人民服务,尽职尽责。

    母亲还讲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的职责和工作方式,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尽职尽责,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她通过这些故事和道理,让文伯明白了为官之道的核心——勤政爱民。

    最后,母亲引用先王的训诫来告诫文伯: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作为官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勤奋的精神,为人民服务。如果有了怠惰之心,就会失去对为官之道的理解和实践,最终导致自己的失败和家庭的灾难。

    母亲的教诲让文伯深感震撼和感动。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决定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为官之道。他感谢母亲的教诲,并表示一定不会辜负母亲的期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官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勤奋的精神,为人民服务。只有勤政爱民,才能得到人民的尊重和信任,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这个故事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母亲的教育让文伯明白了为官之道的核心——勤政爱民。这种教育不仅让文伯在仕途上受益无穷,也让他的家庭和国家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