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新编
繁体版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西汉文》)

    最近,昭帝去世了,昌邑王被废,宣帝刚刚即位。路温舒上书建议,应该注重道德,放宽刑罚。他在信中说:“我听说齐国有无知之祸,但齐桓公因此兴盛;晋国有骊姬之难,但文公因此称霸。近世赵王无良终,诸吕作乱,而孝文被称为太宗。由此可见,祸乱的兴起往往是为了开创新时代。因此,桓文之辈扶危济困,兴盛事业,恩泽加于百姓,功绩远超诸侯,虽然不及三王,但天下依然归附于仁德。文帝深思至德,以承天心,推崇仁义,减少刑罚,沟通远近,敬重贤能如同贵宾,爱护百姓如同子女。这种内恕情感、施之于海内的做法,使得监狱空虚,天下太平。在继承变化之后,必然会有不同以往的恩泽,这也是圣贤昭示天命的方式。

    以前昭帝去世时没有继承人,大臣们感到忧虑,现在宣帝刚刚即位,应该顺应天意,改掉前代的不足,正统承袭起始之统。应该清除繁琐的法令,为民除疾苦,保存或复兴亡国或亡家的家族,以回应天意。现在正值大将军接受武帝的使命,应注重道德修养、治理天下。我们应该做出正确的选择,为了汉国的繁荣和安宁而努力。”

    据我了解,秦朝曾经有十项失误,其中一项至今还存在。负责审理案件的官员就是这种情况。在秦朝时期,人们不重视文化学问,却偏爱武勇之气,轻视仁义之士,反而看重治狱之吏。正直的言论被视为诽谤,而阻止他人发表不同意见则被称作妖言。因此,满腹经纶之士不被重用,忠良恳切的言论都被憋在胸中,奉承之语却天天充斥耳畔,使人沉溺于虚假的荣誉而蒙蔽了真正的祸患。这就是秦朝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的原因!现在,天下百姓都仰赖陛下的仁厚,没有战乱之苦。然而,社会尚未达到太平,原因之一就是案件处理不当。

    案件,关乎天下大计,人命关天,无法重现。死刑不可挽回,断肢也无法再接。《尚书》中说:‘与其杀无罪之人,宁可犯法。’但如今审判官员的做法却完全不同。上下级官员共同驱使犯人用严刑苛责来彰显自己的明察秋毫,重刑之下,罪犯只能编造借口;审判官员也以此为利,指明罪名;上奏时害怕被责难,就反复推敲、修饰言辞。最终定案之后,即使是皋陶听审,也会认为罪犯仍有死罪。

    你好!我注意到你有一段文案,我想帮你表达一下它的中心意思。你知道吗,有时候那些管理人们的人因为一些文字上的小错误就惩罚他们,这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专横,甚至变得没有下限,这真的需要我们警惕。

    现在,这些人可能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国家可能面临的巨大隐患。这对社会的影响可不好,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以确保国家能够长远发展。

    我想提一句我喜欢的谚语:“画地为狱,议不入”。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把简单的规章制度看成是束缚自由的牢狱,而应该赋予它一些灵活性和弹性,以适应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变化。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合理平衡各种利益,这样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希望我的解释能帮到你,但请注意,我不是真正的文案专家,只是尽力解释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