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奶奶的心思
徐庆对于爷爷的决定,很赞成。
两位老人愿意住下,不光徐庆,爱国和丰铭以及小丫头,他们三个也纷纷表示可以。
因为好久没跟两位老人家亲近了,现在家里的条件,一年比一年要好起来,让爷爷奶奶跟着享享福,完全没问题。
再者,两位老人如今年事已高,就算是回到乡下农村,也没法成天在地里劳作。
倒不如留在城里,每天喝喝茶,聊聊天,安享晚年。
只不过当徐庆向爷爷奶奶提出,以后就住在城里,别回去后。
老爷子抽着旱烟,摇头道:
“常住那不成,我跟你奶奶只要看着你结婚了,到时候就回去。”
徐庆让弟弟妹妹劝说,但仍不奏效。
老爷子打定主意的事情,谁也改变不了。
徐庆也只好作罢。
反正往后半年时间里,爷爷和奶奶是不会回去的,至于以后,到时再说。
正月初十之前,徐庆每天和弟弟妹妹,带着爷爷、奶奶可着整个四九城玩乐。
春节期间有庙会,众人就一起去庙会上逛,没庙会了,徐庆就领着他们去颐和园,北海公园,故宫,长城,动物园.到处玩。
四九城值得玩的地方,那可多了去了,好歹是几朝古都,想要在短时间内玩遍,那是不可能的。
徐庆还要考虑爷爷和奶奶的身体状况,所以玩上两天,就休息两天,然后接着陪他们玩儿。
当红星轧钢厂收假后,徐庆和爱国要上班,爷爷奶奶每天游玩,就交给了还未开学的小丫头和丰铭。
同时徐庆特意叮嘱三弟,千万别带着爷爷奶奶,去那些成天晃悠的青年学生,扎堆的地方。
哪怕是景点,也别去。
那些青年,闹腾起来,不管不顾,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徐丰铭嗯了一声,拍着胸脯道:
“大哥,你放心好了,有我陪着爷爷和奶奶,保证不会有事。”
徐庆点点头,没再多言。
三弟从小机灵,聪明,其实徐庆嘱不嘱咐,都一样。
况且还有小丫头在,更加不会有啥的。
徐庆一大早起床,吃完奶奶给他和爱国准备的早饭,围上围巾,
俩人就一起出了后院,准备去上班。
经过中院时,傻柱和秦淮茹还有一大爷,也正好动身去厂里。
徐庆和爱国便与他们结伴,一起朝前院过去。
前院里,三大爷家的阎解成,过年期间,因带着媳妇于莉好吃懒做,啥事都不干,被忍无可忍的三大爷阎埠贵,狠狠地训斥了一番。
父子俩人这些日子以来,一直在闹别扭。
阎埠贵恨不得将自家老大赶出前院,省的他们小两口,天天跑到他屋里,没皮没脸地蹭吃蹭喝。
阎解成嘛,心里憋着分家。
于莉不但没劝说阎解成,还一个劲地撺弄。
因为一旦分家,她和阎解成,就能从三大爷手里,分到一笔财产。
另外,于莉也不想整天看三大爷和三大妈,这两位公婆的脸色。
可惜,阎埠贵多精明的人,怎么可能让他么俩人得逞。
而这就导致,阎解成和阎埠贵父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
三大妈对此是一点法子都没有。大儿子结了婚,有了媳妇忘了娘,成天都只听他媳妇于莉的话,
而她这个当妈的,就算是费尽口舌,也是毫无效果。
徐庆和爱国,以及傻柱一行穿过前院时,阎解成从屋里出来,瞧见众人,扭头钻回他自个屋里,忙叫于莉赶紧点,好早点去厂里,别过完年,第一天就上班迟到。
于莉坐在朱漆的简易木质梳妆台前,照着镜子,正慢条斯理的描眉画眼。
“解成,你着啥急嘛,等我一会儿怎么了?你都说今天是年后第一天上班,我不得打扮好看点嘛。”
阎解成叼着烟,一脸无奈,只好坐在屋里等着。
而这会儿,徐庆等人已经出了胡同,沿着大街朝厂里过去。
今天四九城,很多工厂都开工,街上的行人不少。
不过喜欢闹腾的青年更多,趁着今儿各个工厂开工,他们便准备大闹一番。
徐庆抽着傻柱递的经济烟,瞧着从身边走过的青年学生,没有理会。
别人不清楚,徐庆可知道,等到今年年底,国家会让他们下乡,到时候,自然就消停了。
只是眼下,才年初而已。
当徐庆和二弟等人,一到厂大门口,果不其然,看到了两三帮青年,堵着大门,正高声地在宣讲。
徐庆心中无语,没听一句,带着二弟避过那些人,迈步进厂。
此时厂长早已来了,正和几个副厂长与保卫科科长马国华,商量着如何说服,那些厂大门口的青年别闹。
然而,这岂是能轻易说通的。
所以,今天厂里的开工,注定草草收场、结束。
徐庆走进他自个的大办公室,与钱兵,吴月梅,魏胜利等人没聊一会儿,就听见厂里通知,正月十五之后再开工。
因此,徐庆在厂里待了没一个小时,便和二弟以及傻柱等人,出了厂,朝大院回去。
而就在徐庆回到前院时,阎解成和于莉正从屋里出来,瞧见徐庆等人这就回来了,阎解成顿时心头一乐,咧嘴朝徐庆问道:
“庆子,厂里是不是把开工时间推迟了?”
徐庆点头嗯了一声,阎解成伸手摸着下巴的胡茬,瞬间就想出了原因所在。
至于于莉,一听今天厂里不开工,顿时脸上露出一丝不悦。
她精心打扮了这么久,好不容易忙完,还想这待会去厂里后,找自己表妹于海棠,显摆显摆,厂里竟然不开工,她这不白打扮了嘛。
不过,瞧见傻柱,以及刚从后院过来的,刘光天和刘光福俩兄弟,他们的眼神不断朝自己身上瞥,于莉瞬间又觉得,今儿这妆容,化的还是很有效果。
然而,徐庆只看了一眼后,就没再看。
于莉再打扮,能好看到哪里去?
与后院的娄小娥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她都比不过娄小娥,当然,再跟静红一比,就更显得像个村姑了。
至于于莉在大院里,眼下能比的过的,就只有秦淮茹一个。
秦淮茹生育过,身材有些走形。
而像没生育过的娄小娥,以及还没出嫁的何雨水,不管是身材还是模样,不但比于莉好,甚至还隐隐将其压了下去。
所以,于莉也只能在秦淮茹面前,稍显自信一些。
徐庆在前院稍微驻足一小会儿,就回后院去了。
徐爱国则和从后院推着自行车过来的三弟丰铭,俩人一起出大院,上街给奶奶买针线。
回到后院自家屋里,徐庆见奶奶正带着老花镜,坐在窗户前,借着光亮儿,用皱巴巴,且布满老茧的双手,正缝补着三弟的衣服。
兄妹四人,徐庆实在想不明白,为啥只有三弟费东西。
不管是衣服还是学习用品,乃至各种物品,只要是他的,再结实都撑不过俩月时间。
反之,小丫头的东西,从没一件衣服是穿烂,穿破。
全都是因为长个的关系,小的没法穿。
可即便如此,那些衣服拿出来,除了洗的发白之外,再没一点毛病。
但瞧三弟的那些衣服,补丁上缝补丁,有好几件,都快跟要饭的叫花子身上穿的一样了。
徐庆只得重新给他买了两身。
关于三弟穿的满是补丁的衣服,徐庆没扔,而是留在屋里,以后用来做布鞋。
只不过,徐庆是不会,但现在奶奶在,老人家眼神虽然不济,可手巧,就过年这段时间,奶奶把旧衣服经过一番拾掇,给徐庆兄妹四人,一人做了双鞋底。
不过还没用针线纳。
刚才三弟骑车,就是去买纳鞋底的线去了。
徐庆见爷爷不在屋里,扭头朝小丫头问道:“爷爷呢?”
“刚刚去二大爷家下棋去了。”
徐庆哦了一声,喝完手中搪瓷茶缸内的茶水,便走出屋,向二大爷家过去。
此时刘海中坐在屋里,正和阎埠贵俩人一起,迎战老爷子。
老爷子叼着旱烟杆,一边嘬着烟,一边瞅着棋局。
一人对战俩人,一点没觉得辛苦,反而轻松不已。
“小刘,小阎,你们俩到底会不会下棋,怎么连我一个种了一辈子庄稼的老头儿,都下不过?”
刘海中眉头紧锁,面露难色,举棋不定。
阎埠贵也没好到哪里去,他棋艺不低,只是棋逢对手,一时间,有些招架不住。
他一个人之前在院里,也曾迎战过,刘海中和易中海俩人。
但此时,阎埠贵望着,几乎必败无疑的棋局,想要力挽狂澜,逆转局势,却始终找不到好办法。
徐庆掀开二大爷家的门帘,推门一进去,就看到爷爷,正一脸乐呵地抽着烟,等着刘海中和阎埠贵走棋。
徐庆走到爷爷身边,低头朝棋盘望了望,没有说话。
阎埠贵刚想出一步,但思索半响,叹了口气,朝老爷子道:
“老爷子,还是您厉害,这盘棋,我和老刘没法再下,接着下下去,最好的结果也只是和棋。”
老爷子将烟锅子在凳子腿上一敲,重新从烟袋里舀了烟丝,用火柴一边点着,一边猛嘬一口道:
“跟你们这些年轻人下棋,就是痛快,不像我们村那几个老臭棋篓子,明明已经成死棋了,还死倔的不认输。”
阎埠贵哈哈一笑,“老爷子,那咱们重新再来一盘。”
徐庆在一旁,见爷爷点了点头,便主动帮着摆棋。
整个上午,老爷子在棋盘上大杀四方。
下到最后,阎埠贵找了个借口,提前偷偷溜了。
主要是太伤自尊了。
他在院里号称无敌手,没想到,今儿一上午,陪徐庆爷爷下了五盘,输四,和一,一盘没赢,搞得心情郁闷不已。
此后一连五天,阎埠贵都没敢再在院里下棋。
刘海中则没觉得有啥,见老爷子把阎埠贵在棋盘上,收拾的服服帖帖,心里忍不住直乐。
刘海中这位二大爷,以前在院里下不过阎埠贵,感觉自个输给徐庆爷爷也正常,时不时还主动到徐庆屋里,跟老爷子下上几盘。
顺便学习一下老爷子的棋路,好以后用来对付阎埠贵。
正月十五这天,奶奶在屋里做了些小元宵。
让徐庆给大院众人,每家送几个。
院里人多,再者,这年头物资紧张,家里条件谈不上富裕,不敢多送。
别的不说,就是一家送一碗,那可都海了去了。
也只能送几个,意思一下。
老人家的心思是,孙子既然住在院里,就帮着把街坊四邻的关系,搞好一点。
以后孙子万一遇到啥事,不至于说,没人帮衬。
徐庆便和弟弟妹妹一起,向大院各家送元宵。
除此之外,奶奶又单独用网兜装了一斤,塞给徐庆。
“小庆,给你媳妇送去。”
徐庆有些不好意思,笑着道:“奶奶,其实除了静红那边我送,还有我师父家,我也得给送一些。”
老人家怔了一下,“那得送,等着,奶奶再给你做一些,你好送去,以前人家教你手艺,咱不能忘本。”
说话间,奶奶又忙活起来,小丫头站在一旁帮忙。
而徐爱国,厂里去年并没有给他明确指派师父,徐爱国是第三车间的众人,一起在教。
倒不是厂里忘记了,而是这年月里,到处都在闹,厂里形势也不太好。
去年新进厂的,全都跟徐爱国一样。
如此一来,徐爱国就不用送。
半个小时后,徐庆用一个面口袋,把奶奶交给他的两份元宵,装了进去,然后偷偷使用能力,将两份元宵,分了一次。
随之把面口袋挂在自行车的车把上,推着车,朝大院外出去。
徐庆没觉得奶奶给准备的少,只是师父老张家,除去师父和师娘俩人,说不定张珍莲她的五个姐姐也在。
而对象静红家,人口也一样多。
现在四份元宵,徐庆便想着,两边各送两份。
今天正月十五,天气晴朗,阳光洒在胡同,暖洋洋的。
徐庆站在胡同,迈腿跨过自行车的横梁,骑着车,沿着胡同,拐上大街。
徐庆先去了静红家,送了两份元宵,稍坐一会儿后,又赶忙去师父老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