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哥阿龙传
繁体版

第074章 石斛是仙草

    过江龙果然被带得拐了车道:“我记得好像还要配中药吧?”

    “县城的中药铺子都会配,就是有点贵,要70多块钱一剂!”

    过江龙点了点头:“还有一个警察朋友,也是胃不好,干脆给他也带一只去。”

    马菊花见儿子活泛起来,自然大为开心:“为了保证治好,给他们每个人带两个野猪肚子,反正打了五只。”

    野猪肚确实可以治疗胃病,这不是“吃什么补什么”那样简单的理由,各种医书上都有记载,不信的话您可以去咨询——真正的野猪肚是治疗胃炎、胃出血、胃下垂的特效药。

    只不过啊,正宗的野猪肚虽然疗效颇佳、却是可遇不可求的好东西,所以显得特别稀罕,古樟镇的收购价都上了800块钱一个!至于养殖场的“野猪肚”,那就只能是呵呵了,批发价180块钱一个还包邮,网上多的是。

    既然话题说开了,那接下来的自然是如何保存野猪肚、运到省城不变质等问题了。母子俩絮絮叨叨地说了一会便有了办法:先把野猪肚放到古樟镇去冰冻,去省城的时候用冰块包着带去。

    过江龙还想带些水蜜桃去,老妈却叹气摇头:“农药难得搞上山,果树都被虫子蛀烂了,我和你爸捉虫捉不赢……桃子和梨子你就莫想了,板栗和柿子只有几棵树是好的,到时候我帮你留点。”

    母子俩正说着呢,马长腿和3位老人背着大竹篓回来了,竹篓里的蛇皮袋装的全是野猪肉,把蛇皮袋往秤钩上一挂,第一头野猪的净重就出来了:284斤。

    过江龙咧了咧嘴:净重284斤,如果加上野猪的头、皮、四肢和下水,那毛重起码有350斤!

    马菊花啧啧有声:“我喂猪从年头喂到年尾还长不到200斤!”

    “亮生师傅正在弄最大的那只,应该有400斤!”马长腿笑了笑,顾不上休息,和那3个老人家背了竹篓下山去八里坪——摩托都停在那里。

    望着远去的4个背影,过江龙再次失落。

    带着大黑狗下了坡,过江龙顶着明晃晃的太阳在荒芜的地里随意溜达。黑山羊们在远处四散啃草,对过江龙和大黑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他的失落感更多了。

    好才还有大黑狗围着他转,否则变成“狗不理”就更失落了。

    一人一狗沿着小路走了一会,过江龙在几株枣树前停了下来。这6棵枣树是他高二那年的寒假从县城买回来的、当时花了20块钱,结果被老爸臭骂了一顿。五六年过去了,当年筷子粗的枣树苗现在有拳头般大了,抬头望去,稀稀拉拉有几颗青色的枣子躲在翠绿的叶子后面与微风在“躲猫猫”。

    在平原地区,这个时节枣子已经大批量上市了;但这里山高气温低,所以这山上的枣子便发育迟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就是这个现象。

    坡上的草丛里传来斑鸠的叫声,一条五步蛇从前面快速穿过,把大黑狗吓了一跳。

    过江龙想了想,开始动手清除这里的毒蛇。

    不久后马菊花喊儿子回家吃饭,当看见儿子用藤蔓拖着8条毒蛇时她吓得脸都白了!马菊花并不怕蛇,在这牛头山生活、哪天不看见10条8条的?但猛然间看见8条一米多长的大毒蛇——这视觉冲击不是一般的大!

    回石屋吃中饭的老人们对那8条大蛇很是感慨:“以前想搞一条毒蛇泡酒要找好久,现在怎么就这么多了?”

    过江龙拿了手机笑嘻嘻地拍照:“我等下再去打——除了蟒蛇和四脚蛇,其它的全部干掉!”

    老人们都笑了起来,这毒蛇泡酒可是好东西!

    午饭的主菜自然是野猪肉,再加上干锅大肠、爆炒猪肺,一屋子的人吃得开心无比。猪头是来不及收拾了,否则又将增加一道下酒菜;野猪猪蹄是老人们的最爱,配上枸杞炖汤、大补!至于猪心——这可是难得的药材,不能浪费!野猪皮野猪鞭呢?被亮生师傅包了。

    吃完饭来到屋檐下休息,望着远处水塘里的野猪大家纷纷摇头:七八个大家伙带着十多只小猪仔,不出一年,绝对又是一大群!

    接下来的两天还是很忙碌,过檀森和亮生师傅不但吓跑了经常来水塘里打滚的野猪,还把水塘的排水口给封闭了几个,于是水塘里的水快速增加,不但淹没了野猪打滚的浅水洼地,水面距离塘坝顶端也近了很多,弯腰就可以洗手;嗯,水面一宽,鱼的活动空间就大,说不定会养出肥美的鱼来。

    过江龙也没闲着,带着大黑狗在田里土里四处转悠,除了蟒蛇和四脚蛇之外,其它的蛇都成了石头子弹的打击目标:五步蛇最多,9条;其次是银环蛇,6条;竹叶青4条。还有几条是过江龙不认识的蛇:蛇的脑袋很像三角形,鳞片青中泛绿,尾巴尖细——过檀森也不认识这种蛇,亮生师傅看了半天才犹犹豫豫地说好像是电视上讲的烙铁头,据说也是毒蛇。

    于是,过檀森增加了25坛蛇酒。

    看见亮生师傅和老爸围着酒坛兴奋地搓手,过江龙直撇嘴:“这些泥巴坛子太丑了,把蛇放进玻璃瓶里才好看——我要长腿哥给你全部换成玻璃瓶!”

    过江龙参加过几次“糖酒交易会”,他看见蛇酒的生产厂家都是用大玻璃瓶泡蛇酒、再加几根药材,卖价就是上千块!

    过檀森点点头肯定了儿子的建议,然后转头问亮生师傅:“下午去‘癞子沟’?”有些药酒需要用到“甘蔗草”,而癞子沟盛产甘蔗草。

    亮生师傅还没表态呢,过江龙就大叫起来:“我也去!”

    癞子沟离牛头苗寨不远,六七里路的样子,那里树木不多,山沟里遍地都是几人高的石壁;石壁上的石头风化得厉害、坑坑洼洼,远远看过去就像是癞子的脑壳,所以得名“癞子沟”。

    但是呢,这些风化形成了小洼地的石壁却适合一种奇妙植物的生长,这种植物的名字很普通,叫“石斛(斛、hu,胡)”、也叫铁皮石斛——野生石斛对生长地的选择极为严苛,大多在崇山峻岭人迹罕至之处餐风饮露吸取日月精华,极为珍稀、所以名贵,普通人不要说吃过、估计见过的都不多。在古时候,野生石斛一旦面市即被王侯之家享用与收藏!当然、那价格也是极高,不是普通人可以消费得起的。也当然,在现代社会里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人工栽培的铁皮石斛大量上市,现在可以进入“寻常百姓家”了,价格自然是一落千丈,大量种植无序竞争导致许多种植户亏本!

    于是,野生石斛千金难求、人工种植的石斛烂大街,就像七叶一枝花那样。

    于是,不良商家把“种植石斛”冒充野生石斛搞诈骗卖高价,一些实诚商家则打擦边球、把“种植石斛”说成是“半野生石斛”。由于“斛”字有许多人不认识,所以商家在销售时总会打上“九大仙草之首”的字样来吸引眼球——商家这么说也没错,因为啊、华夏自古就有“九大仙草”的传说。据古籍记载,这九大仙草分别是:石斛、天山雪莲、三两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苓、深山野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苁蓉——石斛确实排在九大仙草的首位!

    牛头苗寨的人可不管你叫石斛还是叫九大仙草之首,他们觉得那植物的茎干长得像甘蔗,于是把它叫做“甘蔗草”。

    牛头苗寨的男人用“甘蔗草”去泡酒,女人则用它们来炖汤、还会让孩子们生吃;但是孩子们都不爱吃,因为新鲜的石斛没有甘蔗的甜味。过江龙小时候也被老妈逼着吃过几回,汁水有点黏、味道有点涩,确实口感不太好。

    过江龙一直到上了大学才确认“甘蔗草”就是铁皮石斛,是传说中的九大仙草之首的“仙草”。

    “仙草”呢,牛叉不?

    当然牛叉了。

    但是啊,再牛叉也没用,过江龙对那玩意儿不感兴趣,他只是想去癞子沟玩,但他不知道他是想去寻找儿时的乐趣。

    当局者迷,不外于是。

    中饭后、兴奋不已的过江龙背着竹篓在前面带路,过檀森和亮生师傅边走边聊,速度却也并不比过江龙慢多少。

    大半个小时后三人一狗来到了癞子沟的入口。大黑狗对着大石头下一人高的草丛“汪汪”地叫,过江龙撒开魂力扇、立马感应到一只兔子在草丛里瑟瑟发抖。

    过檀森捡了一根枯树枝,边走边扑打着草丛——这就是所谓的打草惊蛇,过江龙感知到那只兔子“嗖”地一下跑远了。

    接连走过几块大石头,过檀森从一堵倾斜的石壁下搬出了一架竹梯子扛在肩上,率先朝石沟深处走去。

    过江龙跟在亮生师傅后面,魂力扇对着两边的石壁不断扫描。

    靠,这面石壁上没有“仙草”,长的都是苔藓和雷公皮;

    嘿,那里有一株仙草!

    可是——那株仙草怎么只有根部的几片叶子了?茎干呢?每株铁皮石斛都有好几根茎干的!

    疑惑不已的过江龙扯了扯耳垂,继续去感应那些石壁。但是,感应的结果让他大为惊讶:发现的五株“仙草”都只剩下根部,上部的茎干和叶子都没了!

    靠,难道是被兔子啃了?这兔子也真踏马的成精了,竟然认识仙草?而且会挑肥拣瘦地去啃那些粗壮的茎干和肥厚的叶子?

    又经过几处石壁之后,过江龙彻底无语了:右上方的石壁上,被啃掉的三株仙草的根部、竟然重新长出了细细的茎干和小小的叶片!

    靠,这兔子不但知道啃仙草、还懂得“斩草留根收二茬”的道理?这兔子是成精了吗、把仙草当做韭菜在一茬一茬地收割?

    不对,这些石壁太陡、兔子爬不上去!

    那、是什么动物把这里当菜园还啃了这些仙草?

    过江龙满腹疑惑。

    大黑狗轻快地跑了过来,围着小主人打了个转又往前走。过江龙知道它这是在催自己赶路呢,于是小跑跟进。

    前面的大石壁旁、过檀森站在梯子上用“特殊手法”采摘石斛:伸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石斛的一根茎干、右手的篾片飞快一划,那条茎干立马离开了那株石斛的株体!

    牛头苗寨故老相传、“甘蔗草”不能碰铁,所以不能用刀子去割,于是呢、锋利的篾片就成了最好的收割工具。

    过檀森没有把铁皮石斛连根拔起,他也在“斩草留根收二茬”,把石斛当做韭菜,一茬一茬地收割,典型的“可持续性发展”。

    过江龙以前没留意大人们是怎么采摘甘蔗草的,这会儿望着老爸在熟练地收割甘蔗草、过江龙有点迷糊了——难道刚才看见的那些石斛不是被动物啃了、而是被寨子里的人采收了?

    亮生师傅仰头扶着梯子,脚边有一小堆的甘蔗草。过江龙走过去数了数,已经有31根了。

    把铁皮石斛收进背篓,过江龙选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了下来。既然帮不上忙、那就不去添乱。

    这条石沟颇为狭窄,太阳才稍微倾斜一点、便显得幽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