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哥阿龙传
繁体版

第207章 私事和公事

    【特别提示:这两章较沉重,但牵涉到过江龙的“大慈悲”、不宜省略,我只能尽量说得轻松。】

    会客室里变得沉闷起来。

    5年啊!

    就算人活90岁——20岁之前求学、60岁以后退休,掐头去尾之后只有40年的青壮期。但现在是一个人心浮躁的年代,讲的就是快节奏、要的就是高效率,恨不得上一天班就结算一天的工资、巴不得今天进洞房明天就抱儿子——用5年的时间去守候药材的成熟、几个人可以做到?

    王文礼和杨玉霞不敢接话,余国良和余韵悠不方便接话,陈喜双皱了皱眉头看了周明心一眼,周明心立马问过江龙:“那怎么办?你既然提出了问题、那应该就有解决的思路吧?”

    “我的想法很简单:就算今年的种子可以卖200多万,但我的意见是头几年不卖种子、全部用来做野外种植,把适合‘七叶一枝花’生长的地方都种满以后再卖种子,这样的话以后每年起码可以卖2000万!然后把卖种子的钱来补贴给当地的老百姓——不发现金——用来扶持大家搞特色种植……”

    王文礼大吃一惊:县领导的意思是每年都只卖种子、而且卖出来的钱归县财政——都已经和你沟通过了,你现在怎么和县领导唱反调?

    陈喜双没有表态,他的工作作风极为谨慎,他信奉主席那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话,他自己也当过县领导,知道每年200万对于一个贫困县的重大意义,他看见王文礼一个劲地给过江龙使眼色、于是笑道:“搞特色种植?为什么不搞特色养殖?”

    过江龙这下笑了:“我们雪峰山有几句土话、讲给你听听哈:一句是‘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还有一句是:土地不欺勤快人!”

    “土地不欺勤快人?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不懒、土地就有出产,有道理!”陈喜双笑着点头,又问过江龙:“你们雪峰县可以搞什么特色种植?”

    “我们那里的特产很多!最出名的是雪峰山的萝卜、以前还出口——王局长、是出口到哪个国家啊?我那时候小,不太清楚……”

    在陈喜双的注视下,王文礼赶紧接话:“大部分是出口到日、韩,小部分出口到法-国和英-国,当时是国营的供销社组织的,后来供销社解散了,有私人老板组织过出口,头几年生意还蛮好,后来就听说是由于农药化肥超标结果被退了回来,然后这些年都没再出口了。”

    萝卜再好也是萝卜啊、还出口到日韩英法?陈喜双怀疑过江龙和王文礼搞串通,半信半疑地问:“真的?”

    王文礼流矢般保证:“有档案,可以查……”

    杨玉霞终于捞着开口的机会了,赶紧接话:“领导,我们雪峰山的萝卜真的很好吃,又脆又甜,我们在家都当水果吃……”

    陈喜双笑了,指着过江龙说道:“你小子只知道给我送野猪肉,这么好的萝卜就藏起来自己吃?”

    过江龙大声喊冤:“还要过两三个月才出萝卜呢,现在只有萝卜秧子!不过红薯马上就要出来了,我们那里的红薯也特别好吃、蒸熟了吃绝对又香又甜又糯!我和悠悠说好了、到时候她就用灰信(微信)去卖红薯……”

    美女卖红薯?

    陈喜双哈哈大笑:“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悠悠,你比我牛!”

    大家都跟着笑,周明心掏出手机加余韵悠的微信:“我帮领导第一个买!”

    过江龙赶紧叫:“10斤起售不包邮哈!”

    周明心笑嘻嘻地回话:“好吃就行。要是不好吃、我叫你来吃!”

    陈喜双知道余国良是“太阳级别”的亿万富豪,亿万富翁的女儿去卖红薯自然不是为了赚钱,卖红薯能赚几个钱啊对不对?于是他对余韵悠卖红薯格外好奇,对余国良点点头之后问余韵悠:“你怎么想要去卖红薯?”

    余韵悠毫不怯场,笑了笑说道:“不是只卖红薯,而是卖雪峰山的所有土特产。阿龙说了,把当地的人教会怎么在网上卖特产之后我就不卖了。”

    这话的含义就丰富了,没有阅历没有经验的人是听不出来的,但陈喜双是超级老麻雀了,立马变得严肃起来,盯住过江龙问道:“你什么意思?”

    过江龙却嘻皮笑脸:“今天主要是谈‘七叶一枝花’项目,现在事情谈完了、我还要陪我们领导吃饭呢——走了!”说着就起身。

    陈喜双一愣、随即哑然失笑:“你小子,到了我这里还要你请他们吃饭?那个、小周,你跟食堂说一下,今晚我请客!”然后拉了过江龙坐下:“上次那个竹筒酒不错,下次再给我10个8个……”

    洞藏10年的高粱酒,能不好吗?还10个8个的,你长得不美想得美!过江龙心里嘀咕,这话硬是憋着没说出口。

    余国良和王文礼都觉得在这里吃晚饭不合适,纷纷起身告辞。

    陈喜双也不强留,对王文礼和杨玉霞说道:“你们辛苦了——那个、记得把材料留下,我让大家学习研究一下,说不定以后还要麻烦你们……”

    王文礼和杨玉霞等的就是这句话呢,高兴得都摸不着后脑勺了!

    一番辞谢之后,会客室里的客人只剩下过江龙一个人,陈喜双给他扔了一盒特供烟:“现在可以说了吧?”

    周明心笑道:“阿龙,要不要我回避?”

    “你回避?那谁做记录?咹?”过江龙还是油腔滑调,“我这么伟大的人物发表伟大的演讲,总得有个人做记录吧对不对?”

    陈喜双乐了:“一个人记录不够、必需得两个!小周、本子拿来,我也记录——伟大的阿龙,两个人做记录够了吧?如果您嫌少、我把小车班的司机都叫来?”

    周明心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必需把打扫卫生的阿姨也叫来!”

    过江龙被他们一唱一和挤兑得差点害羞,捂着脸笑得直抖肩膀。

    笑了一阵后,谈话终于开始了。

    过江龙点了一根烟,看了陈喜双和周明心一眼,慢慢说道:“这件事情我已经憋了好久了——那天晚上我就说了,这既是公事、也是私事——你们真的愿意听?”

    陈喜双点点头,周明心跟着点头。

    “是这样的,我是雪峰山的苗族,是国家的少数民族扶持政策的扶持对象,是我们县林业局的委培生,免费读高中、免试进大学。说句实在的,要不是这帮扶政策,我初中毕业就会去广-东打工、就像山里的其他孩子一样,那我根本就不可能来到省城、更不可能碰上你们。所以我是真的很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当然,我也知道,这个政策的本意不是给我一个体面的工作和一份稳定的收入,而是要我做出榜样、去带领我们山区的老百姓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

    陈喜双和周明心互相看了对方一眼,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出了震惊!他们都是系统里的人、都是在官场打滚的人,见到的大多是尔虞我诈、碰到的都是勾心斗角,哪里有过江龙这般的赤子之心?哪里有这样发自肺腑的感恩?

    “……现在我毕业了,马上就要回雪峰山去,但我很有压力,我怕我没办法没能力带领我们山区的人脱贫致富……”

    周明心见过江龙犹豫起来,赶紧鼓励:“有心就好,努力就行!”

    陈喜双则伸了一下手掌,示意过江龙接着说。

    “……我们那里最多的是山和土、最少的是田和人——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留在村寨里的都是老人和孩子;人均不到2分田,种田根本就不够吃,只好搭配红薯玉米去哄肚子……”

    “……乡亲们的文化程度都不高。不是不愿意读书、是读不起书,都是读个小学就外出打工养活自己!政-府鼓励大家读书,我还记得我们小学那里贴的一句标语:磨刀不误砍柴工、初中毕业再打工!但问题是——饭都吃不饱谁敢去读书?书上说的是‘仓廪实而后知礼仪’、对吧?所以也不能怪乡亲们不读书去打工、是吧?现在的城里人都觉得吃红薯吃玉米是‘养生’,其实是屁话、你让他们餐餐啃红薯天天吃玉米试试?你们城里人都觉得方便面是垃圾食品,但在我们那大山里方便面是奢侈品——孩子成绩好才奖励一袋方便面!”

    周明心差点惊呼出声:把方便面当奢侈品、这么穷?

    “……山上有树,但不准砍、不准卖,就算可以砍可以卖,那也不是长久之计,砍了卖了就没了、是吧?山上还有很多竹子,但根本就卖不起价钱!我们镇上有一个筷子加工厂,如果开足马力生产、一个月生产的筷子足够全国用上一年——可是这有什么用呢?根本就卖不出去!”

    “……我们那里还有许多野生动物,大部分都是保护动物,想去捉一些回来做种苗都不行,打头野猪都犯法!原先有人养蛇、养牛、养野猪、养石蛙和娃娃鱼,还有人种猕猴桃、种金银花,后来都亏得要死,只好去外面打工……我有一个亲戚种蘑菇,全县技术最好,他的收入还不如人家打工稳定——本地的销量有限,想运到省城来卖、结果连运费都亏了进去!”

    这么严峻?陈喜双和周明心都皱起了眉头。

    “……不瞒你们,四年大学我在外面做营销就做了三年,我总结了一下:一个地方要想兴旺发达就必须具备两个功能:一个是吸附功能、一个是造血功能。北上广深为什么兴旺发达?就是因为吸引了很多人去、而且那些地方也有很多企业——把人吸引过去花钱就是吸附功能,企业生产效益好就是造血功能……”

    陈喜双和周明心又是一番惊讶:这宏观层面的高深经济现象阿龙也悟得出来?

    “……我们雪峰山那里没有吸附功能,既不是大城市也成不了旅游景点、没人去旅游没人去消费,张家界是山奇水秀、崀山是风景甲桂林,但我们那里只有馒头一样的土山;我们那里现在的造血功能也不行,全县没有一家上规模的企业,哦,有一个很大的金矿,但跟我们当地老百姓没有一分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