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我为往圣继绝学
繁体版

48、泥巴“造人”

    又一个深夜。

    今晚秦洛主动要求自己睡。

    这让茶姐很不满,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受到这样的惩罚,独守空房。

    哼!

    狗男人!

    腻了呗。

    是不是腻了?

    秦洛给出的理由,是今晚要平心静气,要不近女色,要休息休息,腰子快顶不住了。

    在秦洛的坚持下,她虽然有些恋恋不舍,但还是回了自己房间。

    算了。

    放你一天假好了。

    ……

    房间里。

    秦洛反锁房门,闻着枕边的玉华醒醉香,平心静气过后。

    再一次进入系统空间。

    003号制香的任务,已经完成,下一个任务,已经更新了出来。

    【004号任务:传世泥人。】

    【任务要求:制作一个足以传世的泥人,不限于惠山派和天津派。】

    【任务奖励:500万。】

    看到这个任务,秦洛就霍然惊了一下。

    泥人……

    这门技艺,自己倒是也听说过。

    糖人是用来吃的。

    泥人是用来玩的,工艺品。

    在古代时,尤其清朝,还被列为贡品。

    尤其是无锡惠山这个地方,很出名,很早就有专门做这行的生意,那会儿都有“泥人街”。

    而从民国之后,则是天津的泥人张,最为出名。

    只是……

    “传世”。

    这难度可就太高了啊。

    什么是传世之作?

    那都得是绝世精品!

    不仅当世认可,几百年,上千年后,别人拿出来,都会觉得,嚯,这玩意儿,真漂亮!

    传世之作,对于美的欣赏和把握,穿越了历史的长河,横跨时间的沧桑。

    这,当真让自己心里有些发虚。

    暂且压下这些想法,秦洛看向这一次任务的名师。

    还是两位。

    而与此同时,脑海中,关于这两位大师的信息,顿时也浮现出来。

    ……

    第一位是龚百福。

    清光绪年间人士,惠山泥人一派宗师,是当时的惠山泥人行会——“耍货公会”的会长。

    代表作,大阿福、小花囡,牛郎织女,和合二仙,洋鬼子骑马,麒麟送子。

    尤其“大阿福”,一代经典形象,泥人界的超级IP。

    ……

    第二位则是泥人张,名长林,字明山,清末天津人。

    泥人张文学修养深厚,一双手更是灵巧无比,他的作品,大量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脱离了匠气,多出一份书卷气。

    在那个时代,泥人张是艺术界的“顶流”,徐悲鸿都曾夸赞他:“虽杨惠之不足过也。”

    徐悲鸿,知名画家,在他口中,把泥人张和杨惠之相提并论。

    杨惠之是谁?

    唐朝和画圣吴道子齐名的雕塑家。

    可见其评价之高。

    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一等奖,享誉中外。

    ……

    秦洛看着这些,一时间也大感震撼,很是心动。

    然后,便在两位大师手把手的传授下,开始耐心细致的学习起来。

    要想做泥人,先得从和泥开始。

    泥人之所以能在惠山这个地方兴盛起来,主要还是源自于当地的土质。

    惠山脚下,盛产一种泥,名为“善业泥。”

    杂质少,粘性好,不凹陷,不开裂。

    在苏轼那个年代,就已经开始闻名,苏轼写诗称赞过——惠泉山下土如糯,阳羡溪水米胜珠。

    好的泥土,加上精湛的技术,便成就了这一门手艺。

    捏泥人,需要慧思,需要巧手,需要美术和雕刻基础。

    这些,秦洛……都有。

    所以学习起来,进步神速。

    只用了系统空间中的三年,他的手艺,便是得到两位大师的一致认可,认为,秦洛可以出师了。

    临走出系统空间时,秦洛问出最后一个问题:“怎么可以制造出一件传世作品?”

    龚百福的答案是:唯手熟耳。

    一辈子的技艺沉浸,自然可以。

    惠山泥人出过很多宗师,光能称得上宗师名头的,便有近十位,王春林、胡万成、周阿生、丁阿金、陈杏芳、蒋三元……他们的技术,各有千秋,但每个人,都有传世之作。

    只要用心去做了,加上时间的积累,必定可以。

    “泥人张”给出的答案,则和他完全不同。

    传世之作,熬是熬不出来的,需要读万卷书,更需要行万里路。

    泥人如同女娲造人,一团泥土,变幻万千,万物皆可泥塑。

    但,要想传世,需要融入自己的感情,以及刹那间的灵光一现。

    他的那副作品,《编织女工》,其实属于“世情之作”,要捕捉到“那一刻的真实的人物印象”,以及自己内心最强烈的直觉,和最深沉的触动,才有可能……传世。

    秦洛记下,离开系统空间。

    心中模模糊糊有个大概。

    先精湛技艺。

    再融入感情。

    最后,或许还需要刹那间的灵感,以及内心的悸动。

    忽然就提升到了一种“道”的高度。

    不过,这精心学习泥人的三年,秦洛还真感觉,自己的“艺术感觉”,强了很多。

    相比起木雕,石雕,泥人最大的特性,就是自由。

    木雕和石雕,都要跟随木头和石头本身的大小,材质,纹理走向,来设计合适的成品图案。

    但泥人却完全不同。

    想捏什么捏什么。

    只要有画面,只要泥土够,就能将其捏出来。

    这是“无中生有”的本事。

    ……

    第二天一大早。

    秦洛起床后,便开始在网上购买各种材料。

    制作泥人的材料,不外乎三种。

    第一,是惠山泥。

    网上搜了搜价格,一吨八万,加上五千运费。

    秦洛先定了一吨。

    第二,则是石膏。

    在民国时期,为了泥人更加细腻,材质中也会添加“石膏”。

    秦洛又买了一批石膏。

    第三,则是“熟泥”。

    是用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过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上棉絮,反复杂糅,而形成的熟泥,特点是粘合性超级强。

    这种,就需要自己手工锤制了。

    把该买的都买上。

    秦洛便去了院子后方,挑水,和泥,搬砖,准备垒个“窑”出来。

    泥人在成型后,彻底干燥后,是要入窑烘烤的。

    温度要达到七百摄氏度。

    出窑后,还要打磨,整理,才可以上色。

    ……

    “你这是又要做什么?”

    茶姐好奇问道。

    秦洛看了她一眼,笑笑:“造人。”

    嗯?

    茶姐表情微微错愕。

    造人,你和我造就行了,砌什么土窑?

    看上去,像是要烧人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