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当皇帝,太难了!
繁体版

第九章 内阁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用了接近二十年的时间,废除了丞相和中书省。

    把所有的权力,都归于皇帝!

    整个大明朝大大小小的事情,在经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简单处理后,都需要经过皇帝的批准,才能正式施行。

    当然,这么说太过粗糙了。

    因为过多的贪污腐败,朱元璋对于六部尚书,也不信任的缘故。

    大明朝还有很多类似都察院,五军都护府,少府等等,直属于皇帝的部门。

    每一天,都会有少则两三百,多则四五百的奏疏诞生。

    就算朱元璋嫌弃啰嗦,简化过奏疏的长度和内容。

    但这等数量下。

    光是看完奏疏,都需要大半天!

    如果再理解每一份奏疏背后的问题,再想办法去解决它,这还没完,平均每过五天,要关注一次解决的结果。

    如果解决了,要看看解决的效果,该赏就赏,该罚就罚。

    如果下面还拖拉着没办,那就要找原因,再处理一次。

    如此一来,需要的时间,就更多了。

    即便是历史上以精力旺盛著称的朱元璋,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也逐渐有些力不从心!

    因此。

    从洪武十年左右,朱元璋就开始以培养太子朱标为名,光明正大的偷懒。

    太子朱标成了不是丞相的丞相。

    不是皇帝的皇帝!

    后世,很多历史爱好者,都相信,朱标的英年早逝,很有可能是劳累过度,身体亏空的原因。

    但现在!

    这份辛苦,终于落到少帝朱允熥的头上了。

    ……

    朱允熥没有强爷胜祖的心思,去跟朱标和朱元璋逞强好胜。

    因此!

    他决定,继续沿用朱元璋初具规模的内阁和原先归属东宫管辖的属臣。

    他们经验丰富,有多年的工作实践,如果有必要,哪怕没有朱允熥,他们也能管理,并且统治整个大明王朝。

    朱允熥甚至觉得。

    哪怕龙椅上。

    坐着一条狗。

    只要狗会盖章,大明王朝超过六千万子民,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区别。

    ……

    等到朱允熥把以中书舍人刘三吾为首的内阁成员和部分东宫属臣,召来乾清宫的时候。

    这些品级不高的翰林学士,殿阁大学士们,吊着的心,终于舒了一口气。

    在朱元璋统治的时代。

    他们位卑而权高。

    六部尚书可是恨他们恨惨了!因为内阁成员,尽管没有决策权,但是对于六部尚书种种提案,都有建议的权力。

    建议某一方面等于否定!

    一次两次就算了。

    你好,我好,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可次数多了。

    这些朱元璋的内阁成员们,难免就跟六部尚书们,起了权力之争!

    ……

    这种权力之争!

    对于朱允熥是有利的。

    作为皇帝,特别是一位年轻的小皇帝。

    能让朱允熥恐惧的。

    从来不是某一位,某一家,某一族,或者某一省,某一部的文官。

    而是整个文官集团。

    一旦整个文官集团集体否定朱允熥,那朱允熥就有可能变成圣旨不出皇宫的傀儡皇帝,继而带来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这种反应是极度可怕的!

    后果就是连掌管军队的武将们,也瞧不起小皇帝,最终放弃支持朱允熥。

    当然。

    如果现在就出现这种情况,朱允熥是绝对不会手下留情的。

    他会直接血洗整个京城朝堂。

    无论忠奸!

    所有在京城的文官,包括他们老家的家族,都会被彻底清洗一遍。

    不过。

    文官集团,并不总是团结一致的。

    就像北方官员跟南方官员之争!

    淮西党跟浙东党之争!

    六部官员跟皇帝近臣的内阁成员之争!

    因为这些纷争的存在。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可以以帝王之术,制衡之策,去拉拢一派,打击一派,维持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

    朱允熥自然也不例外。

    但对于这等阴谋手段。

    朱允熥也就是暂时用用,绝不可能如历史上的嘉靖帝一样。

    把手段当成了结果。

    进而荒废了政务。

    因为权力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如嘉靖帝这么搞,结果就是皇帝没有权力,六部内阁也失去了权力。

    真正的权力呢?

    权力都到了中层,低层去了。

    最终,权力从帝王手里流落,让后代的皇帝,一个比一个艰难!

    明朝的灭亡,未尝不是真正的权力,过多的集中在中层,集中在地方。

    等到清军一到,地方一片一片的投降,直接导致朱明大势,不可挽回。

    好在现在还是明初,未来究竟会如何,都要看朱允熥能不能够当好大明王朝第二代皇帝。

    ……

    “刘舍人,朕对政务,过于生疏。这段时间,你就不要负责具体事物了。

    暂时先在朕身边,以备咨询。”

    朱允熥并没有觉得自己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了解未来的历史,就如何如何了得。

    可以如何如何看不起这个时代的文人精英,甚至嘲讽朱元璋的大部分政策。

    当然,也没打算学小说里的穿越者,直接开始土地改革。

    或者提出种种:未来证明,暂时是正确的。

    可在这个时代,看起来比较奇葩的政治或者治国观点,来跟这群手握重权的大臣互喷。

    就算朱允熥把他们喷的哑口无言又如何?

    在互联网上多年的建政经验告诉朱允熥。

    世上最难得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装进别人的脑袋里。

    ……

    他暂时准备把中书舍人刘三吾,留在自己身边,当他的顾问大臣。

    实际上,在朱元璋时代,刘三吾也非常的得到重用。

    朱元璋很多犹豫不决的问题,都会咨询刘三吾。

    历史上也记载过。

    朱元璋在朱标去世后,询问刘三吾:“燕王英武似朕,立之如何?”

    刘三吾当然不答应了!

    当即反驳道:

    “如果立燕王,那致秦晋二王于何地?”

    刘三吾不但敢当面否定朱元璋提出立燕王的想法,还胆大包天,竟然,直接提议朱元璋,要立就立皇太孙!

    这段历史,朱允熥也有印象。

    但觉得有点假!

    像是有人伪造。

    要不,就是刘三吾看出,或者猜出朱元璋想立太子朱标的儿子当皇帝的心思。

    要不,就是刘三吾不怀好意!

    主少国疑!

    国赖长君!

    大明王朝结束乱世,不过才建立了二十多年。第二代皇帝,可以是个如朱元璋一样英明神武的武皇帝,也可以是如朱标一样的仁厚之君,甚至可以是一位颇为平庸的皇帝,但唯独不可以是一个没有主见和威望的少年皇帝!

    因此,对于刘三吾这个人,朱允熥是既要用他,又要防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