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当皇帝,太难了!
繁体版

第23章 宝刀未老,安抚禁军

    汤和来的晚上,小皇帝朱允熥,再次举办宴会,直接把藩王和朝中大臣,都请了过来。

    “信国公呀,见到您老人家,再次回到京城,俺太高兴了。”

    燕王朱棣一见面,大大咧咧的,来到汤和身边,热情的打招呼。

    “汤叔,侄儿是真的没想到,您孙儿都能打酱油了,您还不服老。”

    秦王朱樉阴阳汤和年纪大,应该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看孩子。

    晋王朱棡附和道:“二哥说的有道理,陛下有点过分,一点都不知道照顾汤叔这样的老人家。”

    其他藩王也冷着脸,他们被小皇帝强制留在京城,每天还要上朝。

    一个个的,心情不太好。

    自然会厌恶投靠小皇帝,公然给对方站台的汤和了。

    除了一些亲近朱允熥的官员,或者淮西勋贵,才会给汤和一个笑脸。

    朝中很大一部分文臣,也都在等着看汤和的笑话。

    当年汤和告老还乡之前,脾气比开国忠武王常遇春还要暴躁。

    便是朱元璋,也有好几次被他弄的很没面子。

    最后找了个理由,把汤和一顿整的没了脾气。

    直到被文官算计。

    又因朱元璋忌惮。

    汤和也是读过春秋的,自然知道杯酒释兵权,于是趁此机会,激流勇退。

    可以说,信国公汤和跟一部分文官之间,有着深仇大恨。

    ……

    “哈哈,你们这三个小兔崽子,你叔叔我呀,现在还能骑骏马,射硬弓。

    每天三顿,能吃五大碗米饭,二斤牛肉,夜御十女,更是不在话下,是老当益壮,越活越年轻呐!”

    见他们不信,汤和哈哈一笑,袖子一挽,露出肌肉虬结的粗壮手臂。

    啪啪啪的,大力拍打自己的将军肚,好似牛皮做的战鼓,隆隆作响。

    “你们不信?”

    汤和不等秦王朱樉回答,簸萁似的大手,轻轻一捏。

    朱樉大意了,没有闪,竟然直接被汤和的右手,拿住了一侧的臂膀。

    汤和萝卜粗的手指,铁爪一样,一点一点的揉捏,把朱樉的骨头,捏的咔巴咔巴。

    “现在信了?”

    “汤叔,信了,信了,快放开侄儿,肩膀断了……”秦王朱樉疼得倒吸一口凉气,整个宴会的空气都变暖了。

    所有人都有些惊讶!

    宝刀未老!

    汤和这位老国公,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燕王朱棣等人,也对汤和,收起了小觑之心,把对方视为一个强力的阻碍。

    ……

    这一切,都被小皇帝朱允熥看在眼里。

    他发现,自从汤和,得知他会被小皇帝重用的时候,似乎就像蜕了一层皮的知了。

    精气神比最初见面时,涨了三四分,整个人愈发精神了!

    果然。

    权力就是男人的命!

    就像前世。

    有些失去权力的人,一夜之间,白了头发,身体垮了,简直就像老了十岁。

    ……

    次日,御门听政的时间,也因为朱允熥体谅官员们的辛苦,而略做调整。

    并且,设为定制。

    从今以后。

    大明朝的官员们,也不用天不亮就早早的起床了。

    “陛下圣明!”

    得了小皇帝的好处,文武百官们越发配合朱允熥了。

    可在朱允熥眼里,这根本不是好事!

    遍数天下!

    也就是他这得意志坚强的皇帝,能抵挡这等“带毒蜜糖”的诱惑了。

    ……

    乾清宫里。

    两个白头翁和一个少年郎,正拿着最近的军队布防图,开始商量邪恶的阴谋诡计。

    不过。

    这等事关军队,兵权的事情,必须小皇帝先开口。

    “汤公,京营军规森严,只需要派个威望高的老将,就能让他们老老实实,我并不担心。

    可是,像是锦衣,旗手,虎贲,左、右兴武,鹰扬,金吾,前、后羽林,左、右龙骧,豹韬,天策,神策,骁骑,府军左、右、前、后等二十禁卫,位置关键,战力强悍,自我登基以来,却是从未安抚,这实在不妥。”

    朱允熥笑道:“好在,汤公来了,朕终于能放心整顿禁卫军了。

    若是其他将军,听了这话,肯定诚惶诚恐,怕的要命。

    皇帝都担忧不已的几万禁军,你一来了,就能解决,那你这个臣子,比皇帝还牛笔啊!

    汤和不一样!

    他都是快要入土为安的糟老头子了。

    儿子也都死的干净。

    就剩了个幼孙。

    就这条件,想造反,也没人敢提着脑袋,跟他分头行动呀。

    汤和也不避讳,当即豪气十足的道:

    “陛下尽管放心,只要稍加赏赐,禁军归心,易如反掌。”

    实际上,这段时间,蓝玉废寝忘食,禁军上下,都很佩服这位战功赫赫,把蒙元朝廷打崩了的大将军。

    可惜。

    蓝玉表现的不好,皇帝嫌弃他没用,蓝玉拼命表现,皇帝不放心呐!

    ……

    对于汤和提议的赏赐禁军,朱允熥略一犹豫,又问刘三吾:

    “对于禁军,不知道刘舍人,可有什么好的提议?”

    虽然中书舍人刘三吾,跟汤和一样,也是快要入土为安的老头子了。

    可他是文臣!

    早就隐晦猜出,朱允熥不喜欢文臣插手武事,他又怎么敢犯忌讳呢。

    当即装傻道:“陛下,臣觉得,信国公所言,甚是有理。”

    “哎,你呀!”

    朱允熥也不怪他,只好对汤和解释道:“新皇登基,普天同庆。

    我可以给禁军多加赏赐,这个没问题!

    但是!

    赏赐的原因,绝对不能让禁军将士,误以为这是新皇登基,为了稳住他们,才给他们的好处。

    这绝对不行!

    这个例子一开,未来大明皇帝登基,是不是也要按照惯例,给禁军将士发赏钱?

    如果不发赏钱,禁军将士就不满,不痛快,未来的新皇帝,难免会妥协。

    等他妥协了,下一个皇帝登基怎么办?

    禁军如果被赏钱喂野了。

    不但皇帝无法真正的控制他们,恐怕就连禁军的将领校尉们,也控制不了士卒,未来难免重演唐末藩镇故事。”

    “啊,这……”

    信国公汤和,被小皇帝的谨慎,整无语了。但也不得不承认,对方说的很有道理。

    “陛下,不如就用您与皇后婚事的名义,当做迟发将士们的喜钱,喜糖吧。”

    刘三吾老而弥辣,替小皇帝,想了个歪主意。

    皇帝娶了皇后,想给谁发喜钱,喜糖,这谁也管不着。

    将士们也不会多想,反而会因为吃了皇帝给的喜糖,得了喜钱,更加效忠皇帝。

    “好,刘舍人想的这个理由很好,不愧是朕的子房,诸葛。”

    刘·子房·诸葛·三吾含蓄的一笑,略带丝得意的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