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生地星
繁体版

第四十五章 黑帝大战共工

    再说,黑帝登上北星洲的霸主后,虽然表现出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高强的本领,统治了北星洲几百年,但时间久了,在政策上不免也会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了暴政,引发诸侯国的不满。

    从而在北星洲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内战。

    北星洲负责管理水纹地理的水神共工,因为再也忍受不了黑帝颛顼的威压,暗中纠集北星洲一些不满颛顼统治的诸侯国,以自己为盟主,统领着这些诸侯国,组建成一支军队,突然发难,想起来推翻颛顼的统治,想夺取北星洲的最高领导权。

    共工有两个得力的手下,一个名叫相柳,也叫相繇,是人脸蛇身浑身青色,长着九个脑袋,九个脑袋需要同时吃九座山上的食物。另一个名叫浮游,也是人脸兽身,本领高强。

    共工发动内战以后,黑帝颛顼得到消息后也积极备战,一方面迅速在天网中发出指令,召集其他各方诸侯国疾速赶来支援;并亲自带领精兵强将出去平乱。

    双方军队在北星洲的不周山脚下,进行激烈的鏖战。双方都亮出最新的高科技武器,在空中和陆地上展开激战。

    一场惨烈的战斗展开了,双方军队在海陆空三个空间展开了高科技大战。

    几个来回过去,黑帝颛顼的军队越杀越多,人形虎尾的泰逢驾万道祥光的太空飞艇从和山赶至,龙头人身的计蒙驾驶疾风骤雨号深海潜艇由光山海赶来,长著两个蜂窝脑袋的骄虫率领一群毒蜂毒蝎高科技机器兽由平逢山赶来。

    共工带领的军队明显处于劣势,越杀越少,柜比的脖子被砍得只剩一层皮,披头散发,一只断臂也不知丢到哪儿去了,王子夜的双手双脚、头颅胸腹甚至牙齿全被砍断,七零八落地散了一地。

    共工拼命厮杀,被追赶到北星洲西北方的不周山下,共工带领的联盟军队死伤无数,参与反叛的诸侯看到形势不妙,赶紧逃跑,共工最后只剩十几个心腹随从。

    北星洲的这座不周山,山形最是奇崛突兀,仿佛有几万丈高,石柱上也不生花草树木,全都是由一层层峥嵘的黄色的岩石堆垒上去的。它就像一根巨大的柱子,顶天立地,直冲云霄,挡住了共工的去路。

    共工战到最后,眼见败局已定,恼羞成怒,陡然怒气冲天,火冒三丈,他驾驶自己的巨大飞艇,猛地一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经他这样一撞,只听见轰隆隆一声巨响,刹那间便把这根撑天柱子拦腰折断,横坍下来。

    不周山这根擎天柱已被撞断了,整个北星洲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地震,东南大地上受了山崩的剧烈震动,也陷下一个巨大无比的深坑,形成了一个内陆大湖泊。

    因为北星洲东南大地塌陷下去,整个北星洲形成了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这样北星洲上的大江大河都奔腾不息地向东流去,造成了百川归海的壮阔场面。

    随之,整个地星失去了平衡而向东南倾斜,同时地星的运行轨道也发生了大变动。

    这样,不但地星上的昼夜更替和四季更替发生了变化,而且地星上的自然生态也发生了变化。

    地星上出现了山脉断裂,形成了纵一道横一道黑黝黝的巨大深坑。并且,地星上的山林燃起了猛烈的大火,火山地震频频生,洪水泛滥,海啸肆虐,山林中的野兽四处逃窜。

    地星上的人类又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同时,围绕地星运行的月亮的运行轨道也发生了改变,不能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上运行。

    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直接影响了太阳星的运行,甚至也影响了整个太阳系九重天各星球的运行。

    黑帝颛顼和共工在地星上的这场大战,惊动了太阳星上的祖帝。

    于是,祖帝就派女娲来到地星上,重新调整地星的运行轨道,让地星的运行轨道保持相对的平衡,消除了地星上的自然灾害,来拯救地星上的人类,人类又获得了重生。

    经过上百年的修复,地星上又恢复了从前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是,从此以后地星和太阳星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了。

    同时,祖帝认为,九重天宫的神和地星上的人不分出界限,混居在一起,早晚会出现一些争端,总是弊多利少,将来难免还会出现地星上混战的情况。

    所以,祖帝一方面派太阳星上的超体巨人对九重天的九个星球的运行进行稍微的调整,让地星能够正常运行。

    另一方面,祖帝还派超体巨人重献和超体巨人黎邛两人,将地星和九重天的通道进行更严格的隔断,并在九大星球的太空驿站上,对要进入各个比地星更高级星球的神人、仙人,进行更严格的资格审查,审查合格的才让进入。

    同时,地星上的普通凡人和万物经过几百年几千年的修炼修行,一旦成为地星上的地仙、人仙或鬼仙、妖仙,他们就会比普通肉身凡人拥有一些更高的本领,可以凭借自己修炼修行所达到的灵魂诞生卡的级别高低,进入不同级别的星球上,但也必须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才能达到高一级地星球上。

    祖帝的这些严格规定,让地星上的这些地仙、人仙或鬼仙、妖仙不能随便进入九重天的各个星球,保证天道的正常运行。

    同时,九重天各个星球上的天仙、神仙等,也不能随便到地星上来,不能随便干预地星上普通凡人的正常生活,更不能随便和地星上的普通凡人结婚生子,避免给地星上的民众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保证地星上万物正常的自生自灭,保证地星上地道和人道的正常运行。

    这样,从前九重天上的神仙、天仙等可以随便随意来到地星上游玩,以及地星上的地仙、人仙等也可以随便去九重天宫的现象不复存在了,人神的界限变得越来越严格了。

    此后,超体巨人重献管理着天道的运行规律,超体巨人黎邛管理着地道和人道的运行规律,他们两人既分工又合作,负责九重天各星球的正常运行,保证九重天宫的和谐安宁。

    负责管理地星的超体巨人黎神,因为经常来往于太阳星和地星之间,在地星的昆仑神山上,他建造了一座豪华雄伟的宫殿作为自己的寝宫。

    因为黎神长期驻留在地星上,所以他和地星上一位美丽温柔的姑娘产生了感情,后来经过祖帝的批准允许,他们结成秦晋之好,还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噎鸣,也是人脸鸟身,长期居住在大荒西极的一座日月山上,山上有一个吴姖天门,就是太阳和月亮升起和落下的地方。

    噎鸣帮助他父亲管理日月星辰的运行,是一位时间之神。

    这样一来,九重天宫神人不杂,阴阳有序,人间天上,都各自保持相对安宁和谐。

    自从祖帝派超体巨人隔断了地星和九重天星的通道,并在九重天宫设置太空驿站,对往来的神仙等进行严格资格审查和限制后,天上的神仙若有事,需经过祖帝的批准允许,才可以偶然来到地星上办事。

    但地星上的地仙、人仙等就不能随便上九重天宫了,而普通肉身凡人根本就没资格去九重天宫。

    同时,普通肉身凡人不但去不了九重天宫,也不能适应九重天宫的生存环境。

    这样,九重星上的神仙天仙等和地星上凡人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了。

    神仙天仙等高高在九重天宫上,享受自己逍遥自在、快乐自由的生活。

    而地星上的芸芸众生都要经受地星上的磨难和痛苦,都要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等的修炼和修行,最终才能完成自己灵魂级别的提升。

    地星上的芸芸众生所要经历的这些痛苦和磨难,九重天宫上的神仙们,他们都看在眼里,但他们也不能随便随意出手去干预地星人的修炼修行,只能顺其自然,人各有命,自然造化而已。

    并且,地星上的芸芸众生,各自修炼修行的过程和具体情况也各不相同。

    有的人努力修炼修行,灵魂不断得到提升,在不断的修炼修行中脱颖而出,成为地星上的杰出精英,成为地星上的引领者,经过一轮一轮的不断修炼修行,这些地星人的灵魂诞生卡的级别也不断得到提升,有的经过几轮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不断修炼修行,也有可能成为了地仙和人仙,这些人就有资格去级别低的天宫了。

    地星上的大多数人修炼修行的级别都不高,灵魂提升的也不高,灵魂诞生卡的级别也不高,就只能成为地星上的底层普通民众了。

    所以,地星只是一个供普通民众、级别低的万物修炼修行的场所罢了。

    地星上深山老林或大江大海中的有些动物和植物经过千年万年的修炼修行,它们也有可能修炼成精,修成人形。

    同时,九重天宫中的一些级别相对较低的神仙想快速提升自己的级别,也可以申请再次来到地星上来修炼修行,进一步快速提升自己灵魂诞生卡的级别,这样就可以获得更高级别的灵魂诞生卡,这样,在下一轮的修炼修行中,就有资格选择比较好的人家进行修炼修行了。

    当然为了快速提升自己的灵魂级别,也可以选择比较差的人家进行修炼修行。

    总之,根据每个人灵魂级别的高低,可以低选,但不能高选,不能选择和自己灵魂级别不匹配的富贵人家,即使选了也没用,因为灵魂和肉身会匹配不了。

    同时,地星不但是一个修炼修行的场所,是一个人性试验场所;而且也是九重天宫上祖帝和神仙、天仙等的后花园和娱乐场所。

    在北星洲,自从黑帝颛顼打败了共工后,巩固了北星洲的稳定,从此北星洲的民众重新过上了太平的日子。同时,黑帝也巩固了自己在北星洲的统治地位。

    有一天,禹强向黑帝报告说,西南一带发现了一个黄水怪,经常口吐黄水淹没农田、冲毁房屋。

    黑帝听说后就决心亲自去降服它,于是,他就带领了禹强和一部分精兵强将赶到西南地区。

    黑帝和黄水怪交战后,才发现这只黄水怪神通广大,黑帝和它激战了九九八十一天尚不能分出胜败。

    黑帝和禹强等人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出来。

    后来,禹强突然想起了分管北星洲的默凡德有一把激光天王宝剑,或许能够降服这只黄水怪。

    黑帝听后,想想除此之外,也没有其它什么好办法了。

    于是,他就驾驶自己的太空光艇去太阳宫,请求默凡德帮忙。

    默凡德听了黑帝的报告后,就将激光天王宝剑交给他,并教他使用方法。

    黑帝返回北星洲后,就用激光天王宝剑打败了这只黄水怪。

    同时,为了让北星洲的民众过上了幸福安宁的日子,黑帝他还用这把天王宝剑把大沙岗变成了一座山,取名付禺山,又用剑在山旁划一道河,取名硝河。

    从此这里有山有水,林茂粮丰,人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