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府君生死书
繁体版

二十五 门房闲言

    太阳当空照,辰时已过。

    唐渊和应霄云带着一众衙役找到了这座后院。

    唐渊问高老头:“高老头,你是怎么发现这里的?”

    高老头告诉他:“今天我带着崔先生要去府衙点卯,路过此地。崔先生闻到一股子腥臭味,他经验丰富,我也是见的多,都觉得这味道有异,所以进来看看。却没想到,知府大人和这群姑娘一起死在这里……”

    “慎言!”应霄云瞪了他一眼。

    高老头赶忙作揖:“是是是!是小老儿糊涂了,胡说八道!”

    唐渊轻咳一声,看了看后面跟着的一排衙役,继续问道:“高老头,你看这几个人死亡的情况是否有什么不同,且给我们说说!”

    高老头指着倒地的“知府”尸体,说道:”知府大人应该是死于今早天亮之时,而那些姑娘却死了有一段时间了,已经出现腐败迹象。因为不知她们此前经过什么样的环境,我也一时难以判断她们的死亡时间。”

    “这一群姑娘到底是从何地而来?为什么会死在这里?”应霄云摩挲着自己的下巴。

    唐渊提醒他:“之前周边的州县可报了几次家有失踪的妙龄少女,想来会不会与这件事有关?”

    崔珏站在众人身后,始终沉默不语。

    他自然知道这些人是因何而死。今天早晨也是他故意把他们引到这里,为的就是走个明路,让这群姑娘的阳间户籍簿册拨乱反正,以便和阴间户籍簿册对得上,让他们生死有来去,能够顺利进入轮回。

    突然,高老头战战兢兢地说道:“二位大人,这几个人的死因着实有些蹊跷,没见到他们有中毒或者外伤的迹象,很有可能死于病痛……”

    “一群姑娘一起死在病上?高老头,你莫是在诓骗我吧?”应霄云虽然莽撞,但是不傻。

    高老头怕的就是这个,拱手道:“这……我也不敢叫得准。还得把这群姑娘的尸体带回义庄,让我细细查看。我到觉得他们很有可能与春娘、媚娘的死因一致。”

    唐渊听到这里挑了挑眉,没有说话。

    高老头硬着头皮继续说:“既如此,这小崔先生的嫌疑应该就没有了……”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崔珏本就不可能是凶手,只是知府迟迟不肯下令放人,也不过是因为春娘和媚娘死相过于惊悚,需要一个替罪羔羊,以平息谣言。

    唐渊轻咳一声,“现在通判已经死了,同知空缺,府内没有掌事的人,暂时眼下这些事情前都做不了主。我已经修书给我的恩师,求他上报朝廷。所以,目前府衙各项事宜还得等朝廷派来官员予以定夺。”

    高老头知道这不是托词,恐怕崔珏还得蹉跎一段时间。

    不过,崔珏倒是无所谓,“一切就依大人所言!我本也就是个四方游医,在哪儿都是一样过活。只是这段时间高师傅管我吃住,家中钱财着实有些捉襟见肘。大人开恩,能否让我暂时行医,也能补贴我二人生活之用?”

    应霄云看了一眼唐渊;唐渊点了点头,“也好,总不能不让人过日子吧!”

    此时,棺材铺已经送来了一口木棺和几口薄棺,把“知府”尸体和众女子尸体分别装殓整齐,该拉回府衙的拉回府衙,该送往义庄的送往义庄。

    唐渊拽住要离开的高老头,“你且别着急去管那些女子,先去府衙看看知府大人到底死因如何!”

    高老头皱了皱眉,“这不好吧?是不是也应该先禀报郡主娘娘?”

    唐渊告诉他:“没关系,我已经差人禀报郡主,想来郡主应该不会不同意的。”

    高老头只好答应。

    崔珏心下知道,金珠郡主早已死亡,只不过因为三魂七魄没有齐整,暂时不能入轮回。

    可是她的死却被老鼠精秘不发丧,唐渊报请之事恐怕将要颇费些周折。

    他却不想掺言,只看唐渊怎么处理此事。

    几个人回到府衙。

    给知府验尸的场面,崔珏在场,身份尴尬。

    应霄云让一个衙役带着门房陪着他在门外的茶寮里坐着喝茶。

    门房是个中年男子,很是健谈。“这知府大人竟然就这么死了?!他在此地数年,落下一个大大的贤名,也引来了不少达官贵人。可惜这日子久了,也没见百姓的生活有变得多好。那花街倒是繁华得很,养活一批人。”

    崔珏笑道:“那花街看起来是夜夜笙歌,你可去过?”

    门房摆了摆手,“小先生说笑了!我哪里去过?我这等粗人,口袋里的钱连过活都费劲,哪里还有闲钱去花街玩乐?我一家老小还吃不吃喝不喝了?”

    崔珏拿出自己随身名帖交给门房,“我本是四方游医,因故绊在这鉴阳城,可能会停留一段时间。我就在广济堂坐诊看医,如有需要,你可以去找我。到时候,我跟掌柜的说一声,给你打个折;若有头疼脑热也可找我,不收我诊金。”

    门房在府衙数十载,还没收到过名帖,尤其是像崔珏这种读书人更是看都不看他一眼。

    他赶紧把手在衣服上蹭了蹭,恭恭敬敬地接过来,“小先生真是客气了!我不过是陪您在这说会儿闲话,哪能得您这么大恩惠!”

    崔珏语气恭谦,“相逢即是缘。看您年纪也不小了,家中必有琐碎烦心之事,尤其身体也到了修修补补的年纪,不必跟我客气!”

    盯着他们二人的衙役看见门房竟有此际遇,不免有些羡慕。

    崔珏微微一笑,将自己的名帖又递了一份给那小衙役,“小官爷若有事,也可去找我!”

    衙役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收了名贴。

    他对二人也没像刚才那样剑拔弩张、怒目而视了。

    门房一看,三人其乐融融,便招呼茶寮的婆子给每人倒一碗粗茶,并且大方地拿出三个铜板,“这一顿,我请了!”

    崔珏拱手,“那就多谢老先生了!”

    门房摆了摆手,“刚才咱说哪儿了……对,这知府大人在此素有贤名,许多人也靠着花街发财致富。可惜也只有花街繁华,周围州县这些年连年饥荒,也不见起色……”

    小衙役低头喝茶,也不敢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