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世界集结
繁体版

第18章 朝会(上)

    上元节绑架案刚过去几天,荣飞燕便于家中自缢而亡,荣家堵了几天开封府衙也没要到一点儿说法。

    姜淮路过开封府的时候看到了这一幕,看来官家支持,大多数官员也皆在卖好的氛围让邕王彻底膨胀了,天欲使其亡,必先使其狂,邕王做事太尽了,自以为看透了官场,却没看透自己的下场,姜淮冷冷的一笑,骑马向皇城而去。

    今日是一月一次的正衙朝会,是皇帝审查大臣们的报告和奏疏的重要场合,各位官员按照品级排列,向皇帝进言并陈述自己的政绩和意见。

    众大臣排列好队形,进入正殿站好,大殿官家赵祯当朝于上,位列赵祯左手是东府中书相公曾公亮、西府枢密相公韩琦,参知政事欧阳修这三位,后面是三司使计相蔡襄,这四人便是当朝四位相公,他们身后是枢密班、各殿学士班和各节度使。右手当前是邕、兖二王,他们身后便是高级武官了,各路军事主官或者副主官级别的,姜淮和肖奈就在其列。两侧官员身后便是侧向而立的御史台、谏院、中书省班、门下省班等一干中层官员,再之后便是一干中低阶层官员了。

    姜淮和肖奈入朝时便对了一下眼神,他们两个一个身为殿前司天武军左厢都指挥使,一个也刚刚被封为侍卫亲军马军司神卫军右厢都指挥使,曹家还是颇有手段啊,同为手握重兵的高级军官,自然不能当朝随意交谈,以防御史、谏院弹劾目无君上、意图不轨。

    几人早已在空间内便商量好了,姜淮下一步将上表出海解决朝廷钱荒问题。

    肖奈留守汴京,准备随时策应平叛兖王之乱。

    英子继续盯着盛家,帮盛明兰挡一些风雨,还要给远赴禹州的齐衡支支招。

    而苏明哲则开始准备回临川,备考来年的恩科,经过了仙丹对身体和大脑的开发,苏明哲早已将大多数经史子集悉数背下,这次早早回乡就是为了让他满门进士的叔伯们好好指导他几个月,把脑中的知识融会贯通一下,不敢奢望一甲,坐三望二也是有很大希望的,毕竟他们几个穿越者中是真缺文官啊,为了科考,把南洋生意都交给了英子的亲信,到时候姜淮出海时多加照应即可。

    众臣朝拜完官家,便开始了汇报政绩工作,有官家同邕、兖二王、四位相公共同问询商议好了,再由官家拍板决定。

    没一会儿,就到了权知开封府尹李参汇报钱荒的事了,这位刚正果敢的前任工部侍郎每逢朝会必谈钱荒问题,朝中也商讨实施了很多方案,但始终没见什么成效。

    “陛下,臣有事启奏,如今我朝钱荒日益严重,铜钱愈发珍贵,百姓日常生活和缴税都要使钱,民间已有恐慌,还望陛下和诸位相公早点商讨出新的政令,以安民之心。”

    赵祯听后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显然对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很头疼:“都议议吧,说些新的想法。”

    下面的官员纷纷低声讨论了一会儿,出班了几位官员,也都没提出什么有创意的意见,姜淮见朝上气氛有些低落,感觉火候差不多了,出班道:“陛下,臣有一法,可解我大宋钱荒之困。”

    赵祯和满朝文武颇感惊奇,很少有武将能提出好的建议解决朝廷的行政问题,何况姜淮还这么年轻,只听韩琦接话道:“我们只知太原伯少年英雄,沙场争锋从无败绩,却不知在政事上也有自己的见解啊。”

    这明显就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告诉姜淮,你只是个武夫,别越过界了。

    姜淮直接怼道:“我向陛下请示,却不知韩相何故能替陛下出言,韩相也是从小读了一肚子圣贤之书,连君臣之礼都忘却了吗?末将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也知道能这样做的大体都是霍光、曹操之辈,不知韩相是想当霍光呢?还是相当曹操呢?”

    姜淮直接挤兑韩琦想要独揽朝纲,替陛下发言,行霍、曹之事,只是霍光是忠诚于大汉的,曹操是背叛了大汉的,而韩琦现在是枢相,掌调兵之权的,这么说他一句比那些御史台官员说他一万句有的没的都有用。

    韩琦愤然指着姜淮道:“你。。。”

    赵祯先是深深地看着韩琦,曾经那个志向高远、力挺支持庆历新政的青年也已经被权利熏养成了今日这个只知道争权夺利的老人,自己这一朝的名臣真正不忘初心的还有几个,想想晏殊算一个,范仲淹算一个,富弼算半个吧,其他的,呵呵,只是晏殊看得太明白,范仲淹看得太理想,富弼是个既明白又理想的倔驴,赵祯想到这里自嘲的笑了笑,是自己的软弱耽误了他们啊。

    看局面有点无法收场,当即出言道:“好了,太原伯别太激动,韩相也只是为了朝廷着想,只是韩相以后也要注意下,别总想着好的政令都只能是文官想出来的,要海纳百川,前朝有不少宰相都是武将出身,也没看差到哪儿去啊,你先听听人家怎么说。”

    韩琦被这君臣俩的一唱一和怼的有点说不出话,刚想继续反驳,被身边的曾公亮扯了扯衣袖,当下也不言语了。

    姜淮继续道:“陛下,既然大宋内部资源现在解决不了钱荒问题,何不向外部找资源解决呢。”

    赵祯捋了捋胡须道:“你且详细说明一下,从何处解决呢?”

    姜淮道:“倭国的石见银山和吕宋棉兰岛的铜矿,陛下也知道我朝不少海商在倭国和南洋活动,那边有不少信息都是他们收集的,我也是无意中听闻此事,后遣下人出海详查,发现果不其然,当地却有其矿,且有相当部分露天易于开采,我朝可派遣军队占其地开其矿,运回中土铸成钱币,一可解我大宋钱荒之困,安定民心,二可增加国库收入,大胆施政,请陛下圣裁。”

    赵祯眼睛一亮,道:“太原伯此言当真,可有详细的章程?”

    姜淮连忙从袖中取出奏折,递给上前的内侍。其他多数大臣正处于懵圈中,完全想不到海外是个什么样子,有点见识的大臣也都在静观其变,等待看看太原伯是怎么计划的。

    赵祯接过奏折看了起来,越看越是感觉这事有搞头,里面有详细的用兵方略,哪些地方势力可以拉拢,哪些必须打击,大军从哪里登录,如何针对占领后的地区施政,拉拢当地人心,如何测量开采,预计开采量,驻军物资大致消耗量等等,且多数项目都列有数字,让人一目了然,比大多数大臣总是云里雾里说一堆臆测想法要好到不知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