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枷者
繁体版

第七章 童年境遇

    于是,刘慧珍一家便迁入了位于即将入学的小学附近的出租屋。

    开学的日子迅速到来,陈可涵和陈可萱坐在分配给她们的座位上,环顾四周陌生的环境,感受到自己仿佛是个异类。她们尝试着融入周围同学们的游戏圈子,然而大家似乎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玩伴群体。因此,她们只好在一旁观望,满怀期待地希望能有机会与大家一起嬉戏玩耍。

    儿童节在不经意间悄然而至,陈可涵和陈可萱一直很受老师们的喜爱。她们甜美可爱,面容清秀,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在阳光下闪着迷人的光泽。

    由于两人不仅容貌出众,还拥有丰富的表演经验,老师们对她们青睐有加。每当学校有表演活动,老师们总是热情地邀请她们参加,期待她们在舞台上绽放光彩。

    “可涵、可萱,这次儿童节表演,你们两个要准备个节目哦!”老师笑眯眯地对她们说。

    陈可涵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期待与自信:“好的,老师,我们一定会好好准备的!”

    陈可萱也兴奋地附和:“对啊,我们一定会努力的,不让大家失望!”

    随着儿童节的临近,两姐妹开始紧锣密鼓地排练。她们在教室里手舞足蹈,时而低声吟唱,时而翩翩起舞,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对表演的热爱与投入。每当排练结束,两人总是相视而笑,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陈可涵与陈可萱姐妹俩,以其开朗的性格和热情的态度,很快就和周围的邻居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陈可涵,长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和甜美的笑容,每次与人交谈时总是手舞足蹈,充满活力。而陈可萱则显得更为内敛,她的一头乌黑长发常常随意地挽在脑后,嘴角总挂着淡淡的笑意,流露出一种温婉的气质。

    饭后,两姐妹总是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门,与邻居的孩子们相约在学校里玩耍。陈可涵常常是发起人,她挥动着小手,兴高采烈地呼喊着:“快来啊,我们一起玩捉迷藏!”她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带着一种魔力,总能迅速聚集起一群小伙伴。

    陈可萱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她虽然不像姐姐那样张扬,但同样深受大家喜爱。游戏开始时,她总是那个最难被找到的人,因为她有一种独特的敏锐和机智,能够巧妙地隐藏自己。

    游戏中,孩子们的笑声和呼喊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童真和欢乐。陈可涵每次被找到时,总是咯咯地笑着,仿佛这是她最享受的时刻。而陈可萱在被找到时,则会露出一种得意的微笑,仿佛在说:“看,你们终于找到我了!”

    就这样,陈可涵与陈可萱和周围的邻居孩子们在游戏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一直捉襟见肘,所以每当年末将至,刘慧珍都会从刘慧芳、刘慧兰、刘慧霞、刘慧燕那里收集来家里的旧衣物。这些衣物虽然已显陈旧,但对陈可涵和陈可萱来说,却像是盼望已久的宝贝。每当这些旧衣服送到她们手中时,两姐妹的眼中总会闪烁起兴奋与期待的光芒。

    陈可涵总是迫不及待地翻看着每一件衣服,她的脸上洋溢着孩子特有的纯真笑容,仿佛在这些旧衣服中找到了无尽的乐趣。而陈可萱则更加含蓄,她会细心地整理好每一件衣物,眼中流露出感激与珍惜。

    然而,这些旧衣服往往并不合身,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尽管如此,两姐妹依然视若珍宝。但穿着不合身的衣服,也给她们带来了不少尴尬。上课时,每当老师提问,陈可涵和陈可萱总是犹豫不决,因为她们害怕站起来时,宽大的裤子会突然滑落,引来同学们的嘲笑。同样的,课间休息时,她们也常常选择静静地待在教室里,而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在操场上自由奔跑。

    陈可涵有时会偷偷拉扯着过于宽松的裤腿,心中暗自祈祷裤子不要掉下来。而陈可萱则更加敏感,她总是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的不安,生怕被别人看出端倪。这种尴尬与困扰,让两姐妹在享受旧衣物带来的喜悦之余,也增添了一份难以言说的苦楚。但无论如何,这些旧衣服对她们来说,依然是难得的温暖与关爱。

    因为持续累积的压力,刘慧珍的情绪终于达到了临界点。她的眉头紧锁,仿佛一道深邃的沟壑横亘在额头之上,显示出她内心的烦躁与不安。嘴唇紧闭成一条线,仿佛要将所有的不满和愤怒都封锁在心底。

    她的话语中常常透露出深深的疲惫和无奈,仿佛是一座长期承受重压的火山,终于在这一刻喷发出炽热的怒火。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是对压力的反抗,也是对自我尊严的坚守。

    有一天,陈可涵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手中紧握着那张标着醒目不及格成绩的试卷。刘慧珍一眼瞥见那刺眼的分数,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她的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和愤怒。

    “这是怎么回事?”刘慧珍的声音冷冽而严厉,让陈可涵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陈可涵低着头,小声地解释道:“妈妈,我……我这次没考好。”

    刘慧珍的怒火瞬间被点燃,她快步走到墙角,抄起一个衣架,转身就向陈可涵走来。她手中的衣架在空中挥舞,发出“嗖嗖”的声响,让人不寒而栗。

    “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刘慧珍怒吼着,衣架狠狠地抽在陈可涵的身上。陈可涵疼得哇哇大哭,泪水顺着脸颊滚滚而下。

    过了一段时间,陈可涵、陈可萱和陈可豪一起去学校玩耍。然而,在玩耍的过程中,陈可涵和陈可萱一时疏忽,没有看住年幼的陈可豪。陈可豪好奇地跑向马路对面,差点酿成车祸。

    刘慧珍得知这件事后,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她阴沉着脸,命令三个孩子脱掉裤子,排成一排。她手中的衣架再次挥舞起来,狠狠地抽在每个孩子的屁股上。

    “啊!”三个孩子同时发出惨叫,疼得泪水夺眶而出。他们的屁股上顿时留下了一道道红肿的印子。

    陈可涵、陈可萱和陈可豪疼得瑟瑟发抖,泪水如同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

    刘慧珍看着他们哭泣的样子,心中的怒火也渐渐平息下来。她深吸一口气,放下手中的衣架,转身离开了房间。

    日复一日,陈可涵和陈可萱的生活在上学、刷碗、帮忙洗衣服的琐碎中流转。然而,灶台那片属于刀铲与火光的战场,却被刘慧珍严格划定为他们的禁区。每当他们流露出对烹饪的渴望,刘慧珍总是以安全为由,坚绝地拒绝。

    时光匆匆,转眼间,他们已步入小学六年级的课堂。知识的海洋在课本中铺展开来,而他们的生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不知何时起,家里的客厅角落多了一台电视机。屏幕上闪烁的画面,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新的色彩。亲戚朋友们也慷慨地将不再需要的书籍赠予他们,这些书仿佛是一扇扇窗,引领他们窥探更广阔的世界。

    陈可涵和陈可萱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电视剧和书籍中的知识,他们的心灵在这些故事的熏陶下逐渐丰富起来。然而,随着对成人世界的了解日益加深,他们也开始接触到一些更为复杂的情感与观念。电视剧中的情节让他们早熟地窥见了大人世界的纷繁复杂,但那些深层次的含义和情感,对他们来说仍然如雾里看花,似懂非懂。

    慢慢地,他们发现,原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也开始变得尴尬起来。每天晚上和早上去倒便盆的任务,突然变得让人难以启齿。他们开始害怕在执行这个任务时遇到朋友,那种可能被揭露的羞耻感让他们每次出门都提心吊胆,仿佛在进行一场秘密行动。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既想维持自己的尊严,又不愿违背家庭的日常习惯。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也在悄然改变着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可涵和陈可萱在便盆上厕所时也开始感到不便和尴尬。她们会互相交换无奈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抵触情绪。这种抵触不仅仅源于生活习惯的改变,更因为她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和隐私需要得到更多的尊重和保护。

    同时,她们也开始注意到刘慧珍和陈志强对陈可豪的偏爱。这种偏爱在她们心中激起了复杂的情感。一方面,她们感到不满,为什么每次弟弟做错事情都要怪她们?另一方面,她们也开始产生叛逆心理,试图通过反抗来寻求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

    这种叛逆和不满渐渐演变成了对周围男性的抵触。她们开始刻意回避与男同学和男老师的交流,仿佛这些人突然之间都变成了潜在的威胁。在她们心中,那些电视剧中的情节和角色开始与现实中的男性重叠,让她们对男性产生了深深的戒备和疑虑。

    “我们为什么要和那些人说话?”陈可涵皱着眉头,不满地说道,“他们每次都想占我们便宜。”

    陈可萱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是啊,我也觉得他们都不怀好意。我们还是离他们远点吧。”

    这种心理变化甚至影响到了她们与亲人的关系。她们开始不愿意与男性亲人多说话,仿佛一道无形的隔阂正在她们与男性世界之间悄然形成。这种抵触和叛逆,不仅让她们感到孤独和无助,也让周围的人开始对她们产生了误解。

    不久后,出租屋附近启动了一项大工程,机器轰鸣声和工人忙碌的身影成为了这片区域的新景象。随着工程的推进,附近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异乡人,他们中既有挥汗如雨的工人,也有穿着白色或红色衬衫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温文尔雅,言谈举止间透露出良好的教养,他们的到来为这片区域增添了不少活力。

    刘慧珍是个精明能干的女人,她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机。经过一番筹备,她决定在家里开设一家便利店,以满足这些新来者的日常需求。很快,便利店的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从生活必需品到小吃零食,一应俱全。

    每当工人们下班或休息时,他们总会涌入刘慧珍的便利店,挑选自己需要的商品。有时,他们还会在店里逗留片刻,与刘慧珍闲聊几句,分享工地上的趣闻轶事。刘慧珍总是热情地招待他们,不仅提供优质的商品,还时常关切地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慧珍的便利店生意越来越红火。她甚至开始尝试炒些小菜,供应给这些工人们享用。每当午餐或晚餐时分,店里总是弥漫着诱人的菜香,让人垂涎欲滴。工人们纷纷赞不绝口,称赞刘慧珍的手艺了得。

    陈可涵、陈可萱和陈可豪也加入了便利店的帮忙行列。他们在课余时间或周末时来到店里,帮忙整理货架、收银找零,或是协助母亲炒菜。三个孩子虽然年纪尚小,但干起活来却毫不含糊,他们的加入让便利店的运营更加有条不紊。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学到了不少生活技能和经营之道。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交流,如何处理突发情况,更重要的是,他们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这些经历将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随着附近工程的推进,刘慧珍家所在的地方变得越来越热闹。人流如织,甚至有时电视台的记者也会前来采访,闪光灯和摄像机的聚焦让这片区域更加引人注目。陈可涵和陈可萱也被这股热闹的气氛所感染,每天的生活因此变得多姿多彩。

    饭后,两姐妹总喜欢坐在窗前,谈论着工程部里的那些人和事。陈可萱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手舞足蹈地描述着她所见到的新鲜事物:“哇,涵,你知道吗?我今天看到了一个超级帅的人!他穿着洁白的衬衫,说话的声音好温柔,好像还有点儿翘舌呢!”说着,她还模仿了一下那个人的口音,逗得陈可涵咯咯直笑。

    陈可涵则有自己的看法,她微微一笑,反驳道:“不对,我觉得那个穿酒红色衬衫的才更帅呢!你看他走路都带风,一看就知道是个厉害角色。”两姐妹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不亦乐乎。

    有时,她们还会看到一些奇装异服的人。一次,陈可萱神秘兮兮地对陈可涵说:“涵,我今天看到了三个奇怪的人。我总觉得中间那个是男生,可他却穿着女生的装扮!”她顿了顿,继续道,“而且,他们三个总是很奇怪地对我笑,让我心里毛毛的。”

    陈可涵听后哈哈大笑:“没准中间那个就是男扮女装呢!这种事情谁说得准呢?”虽然心里也有些许疑惑,但她更愿意把这当作一种有趣的猜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姐妹还给那些穿着不同衬衫的工程部人员起了外号。白衬衫代表的是年轻有为的新人,红色衬衫则象征着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骨干,而紫色衬衫则被视为最高级别的存在,令人敬仰。

    在这期间,她们还结识了工程部的厨娘——一个来自异乡的年轻姑娘。她身材娇小,面容清秀,总是笑眯眯的,给人一种亲切感。这位厨娘不仅手艺了得,还经常给两姐妹分享一些家乡的小故事和美食,让她们对这个异乡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每当陈志强从外地务工归来,家中的和谐氛围便会被一股阴云笼罩。他常常站在里屋的门口,阴沉着脸,目光透过门缝,注视着外屋刘慧珍与客人们谈笑风生的场景。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怀疑与阴狠,仿佛在心头酝酿着一场风暴。

    有时,这种怀疑会突然爆发。陈志强会冲出门去,拽住刘慧珍的头发,粗暴地将她拖倒在地。他的拳头如雨点般落在刘慧珍的头上,每一次击打都伴随着他的怒吼和质疑。刘慧珍痛苦地呻吟着,试图挣脱他的魔掌,但力量悬殊让她无法反抗。

    这时,陈可涵、陈可萱和陈可豪会闻声赶来,他们哭泣着,试图阻止父亲的暴行。然而,陈志强在暴怒之下已经失去了理智,他甚至会对孩子们拳打脚踢,将他们推倒在地。孩子们无助地哭泣着,紧紧抱住母亲,试图为她分担一些痛苦。

    而在外地务工的日子里,陈志强的怀疑也从未停止。他一边工作,一边不停地给刘慧珍打电话,质问她的一举一动。他的语气中充满了不信任和威胁,让刘慧珍在家中的生活如同走钢丝一般小心翼翼。这种持续的怀疑和暴力行为,不仅让刘慧珍和孩子们生活在恐惧之中,也严重破坏了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很快就临近小学毕业了。曾经的小学同窗纷纷准备前往城里学校上学,而她们却只能在镇上的初中继续学业。这个消息如同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她们的心头。

    在那个年代,镇上初中的名声并不太好。人们都说,那里聚集的都是被家庭放弃的坏孩子,他们的未来似乎已经被定格在了一片灰暗之中。这样的传言让陈可涵和陈可萱的心情愈发沉重,她们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未来是否也会如此黯淡无光。

    刘慧珍看着女儿们忧心忡忡的样子,心中如同被刀割一般。她紧紧抱住两个女儿,泪水滑过脸颊,与她们一同哭泣。口中不断重复着“对不起”,仿佛这样能减轻她们心头的负担。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逐渐长大,共同居住在一个屋檐下也显得愈发不便。刘慧珍思索再三,决定在出租屋的楼下杂物间为陈可涵和陈可萱另租一间房子。这样一来,她们既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又能保持与家人的紧密联系。

    为了安抚女儿们的不安情绪,刘慧珍向她们郑重承诺:“其他孩子有的教材,你们也一样都不会少。”这句话如同定心丸一般,让陈可涵和陈可萱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与坚定。她们明白,无论未来道路如何坎坷,有母亲的支持与陪伴,她们定能勇往直前。

    自从刘慧珍开了便利店之后,家里的经济状况明显得到了改善。那份稳定的收入像是一股清泉,为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和希望。然而,为了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生计,刘慧珍决定不再搬家。

    陈可涵、陈可萱和陈可豪每天都需要踏上一段漫长的求学之路。他们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脚步匆匆地穿过大马路,即使周围有高楼林立,但人烟稀少的时候,这条马路也会显得空旷而寂静。每当想到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独自行走,刘慧珍的心中就充满了担忧。她时常会想象出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这种提心吊胆的感觉让她在每天看到孩子们平安到家后,才能长舒一口气。

    初一的开学季,陈可涵和陈可萱满怀期待地踏入了新的班级。她们环顾四周,看到的是一张张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新面孔。在开学的最初日子里,班上的同学们都展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他们聚精会神地听讲,勤奋地记录着老师的每一个知识点。而老师们也倾尽全力,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陈可涵和陈可萱也深受感染,她们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不辜负家人的期望。

    很快,她们步入了初二的学习生活。起初,陈可涵总是独自步行回家,享受着一个人的宁静时光。

    然而,平静的生活在某天被打破。陈可涵像往常一样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在离家不远的一个拐角处,一个穿着深蓝色工作服、身上满是机油的男人,开着一辆破旧的二轮车缓缓向她靠近。陈可涵心生疑惑,宽阔的马路上,为何这个男人偏偏选择靠近自己?她不自觉地往路边靠了靠,想避开这个男人,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不安。

    第二天,这个男人再次出现在同样的拐角处,依旧是那身深蓝色工作服,机油斑斑。他驾驶着那辆熟悉的二轮车,又一次向陈可涵驶来。这一次,男人突然转过头,对陈可涵露出了一个诡异的笑容。陈可涵的心猛地一沉,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但回到家里,陈可涵却选择保持沉默。她害怕自己的担忧只是多余的,不想让母亲刘慧珍为自己操心。她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下次一定要找到证据,然后告诉警察叔叔,让他们在附近巡逻。”然而,她又担心如果那个男人不再出现,警察会认为自己是在欺骗他们。这种矛盾的心理让陈可涵陷入了深深的纠结。

    日复一日,那个男人如同幽灵般每天在那个拐角处出现,让陈可涵的恐惧与日俱增。每天放学经过那个拐角时,她的心都会提到嗓子眼儿,生怕那个男人会做出什么过分的举动。

    放学后,陈可涵常常一个人躲在杂物间里偷偷哭泣。她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助,甚至想过拿刀与那个男人同归于尽。但她又害怕告诉刘慧珍后,母亲会觉得她小题大做。这些纠结和恐惧成了她初二那段时间挥之不去的阴影。

    从那以后,陈可涵的眼里多了一丝仇恨和阴暗。她的眼神变得冷漠而锐利,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敌意。她开始变得叛逆,不再像过去那样温婉淑女,而是豪迈地走路,仿佛要用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将自己包裹成一个长满刺的刺猬,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在便利店里,陈可涵对那些来买东西的顾客也变得不友善起来。她似乎觉得,只有自己变得更强硬、更尖锐,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有一天,当那个男人再次靠近时,陈可涵终于忍无可忍,她愤怒地骂了那个男人一句。没想到,那个男人竟然加速驶离,一溜烟儿地跑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陈可涵没有再看到那个男人。她暗自庆幸,希望这个男人从此消失在她的生活中。然而,没过几天,那个男人又再次出现了。

    从那以后,陈可涵每天都跑着去上学、跑着回家。每当快到那个拐角处时,她就会加快跑步速度,生怕又被那个男人看到。

    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有一天,那个男人再也没有出现过。陈可涵的生活才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她的内心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

    到了初二,她们的初中搬迁到了一座崭新的教学楼。新环境确实更加宽敞明亮,设施也更加现代化,而且学生们几乎都配备了手机。然而,这个变化似乎带来了一种微妙的氛围转变。课堂上,老师们依旧热情洋溢地传授知识,但下面的学生们却纷纷埋头于手机屏幕,对学习的热情明显减退。只有少数女生和一些男生还在聚精会神地听讲,大多数人已经沉浸在了手机的世界里。

    陈可涵的旁边坐着一个男生,他有一个让人难以忍受的习惯——总是不停地用手搓自己的腰部和手臂。每当他做这个动作时,陈可涵就感到一阵莫名的不适。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她开始在家里反复思考如何能让这个男生不要再用手搓她的腰部和手臂了,同时又担心如果向母亲刘慧珍提起,会不会被误认为自己过于敏感。

    终于有一天,陈可涵无法再忍受这种困扰,她鼓起勇气向刘慧珍倾诉了自己的烦恼。刘慧珍听后非常重视,立刻与陈志强商量对策。随后,两人一起找到了那个男生,严肃地告诫他不要再对陈可涵进行任何形式的骚扰。这次谈话显然起到了效果,那个男生之后再也没有对陈可涵有过不当行为。

    虽然问题得到了解决,但陈可涵的内心却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她开始变得沉默寡言,笑容也变得越来越少。她总觉得,只要自己稍微流露出一点笑意,就可能会引来那些不怀好意的男人的误会,进而对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种心理阴影让她在与人交往时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再次陷入类似的困境。

    每次亲戚聚会时,陈可涵总是显得沉默寡言,她的神情中带着一丝防备和疏离。她像一只长满刺的刺猬,将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不愿与外界有过多的交流。

    当亲人们热情地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时,陈可涵却默默地坐在角落,低垂着眼帘,仿佛整个世界都与她无关。偶尔有亲戚试图与她搭话,她也只是简单地回应几句,便又陷入了沉默。

    她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她渴望像其他人一样融入这个欢乐的氛围,但同时又害怕自己的敞开会再次受到伤害。因此,她选择了逃避,用沉默来保护自己。

    每当有亲戚投来关切的目光,陈可涵总是会微微皱眉,然后迅速转移视线,仿佛在逃避着什么。她的手指无意识地绞在一起,显示出她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随着时间的流逝,陈可涵的沉默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亲戚们也开始习惯了她的这种态度,不再过多地打扰她。然而,在她内心深处,那份对亲情的渴望和对外界的恐惧仍然交织在一起,让她无法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