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人之幻音斩月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我就是岐王

    小山洞里,已经烟雾缭绕。莫约过了半个时辰,宋召召的面色已经变得红润富有光泽,方才所受的内伤,在这温泉潭水的辅助下,也基本痊愈了。

    “召召,你的伤,快好了?”站在悬崖上的星彩看着宋召召,好奇地问道。

    “这点小伤算什么!”广目天说,“她可是幻音坊的女帝,以‘幻音决’的功法自愈疗伤,岂非常人可比!”

    宋召召默不作声,疗伤途中,已然到了收尾的阶段,再有莫约一盏茶的时间,便可大功告成了。

    “大人,脚印在这里消失了!”远处,隐约听到了几人交谈的声音。

    原来是李欢一众人等,已经追了上来。他们蹑手蹑脚,在这万籁俱寂的皋兰山上,竟也没有发觉到逼近的脚步声。

    “肯定在这附近,命令所有将士们,仔细搜索,一只苍蝇都不能飞出这皋兰山。”李欢说着,从腰间抽出了长刀,对着月色一砍,“能把判官大人打成重伤的,此人功夫定然不凡。”

    “这寒冬腊月的,哪里会有苍蝇呢?”话语间,星彩已经用手中的丝线操控着虞姬的戏服,闪现到了李欢的面前。

    “阴,阴灵。。。”紧挨着他的副将看到了眼前此景,吓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莫慌。不过是一件戏服。”李欢用手中的长刀一挥,将那戏服打退了几米,“能用内力控制丝线,牵扯戏服,此人的功夫应在小天位之上。”

    “不错啊。你不仅会武,还有内功傍身,是个高手。”此时,梵音天飞身跃到了李欢的头顶,她背对着月亮,李欢抬头望去,一阵刺眼的光晕前,出现了一窈窕女子的身影。

    梵音天将琵琶的龙头对准李欢,拨弄了两下琴弦,粉色的剑气朝着李欢攻来。李欢将长刀横置面门,剑气打在了刀刃上,四散开来。

    “哼,你这功夫,俊倒是俊了些,就是内力嘛,有些不足。”李欢拨开烟雾,说道。

    此时,剑气的烟雾散去,温韬,星彩,梵音天,广目天四人已经位列四方,将李欢与一众党项族的士兵包围了起来。

    “老小子,看你的功夫不错呀。”星彩说。

    “此人应是与那通文馆的李存孝相若,虽然内功平平,却凭借着天生的神力,跻身到了小天位高手的行列。”温韬说着,看向其余三人,“三位姐姐切勿轻敌。”

    “以你四人的功力,是断然不能打伤水火判官的。你们背后还有何人?报上名来,大爷或许可以考虑放你们一条生路。”李欢将长刀扛在脖子上说。

    “那就先过了你姑奶奶的琵琶这关再说!”梵音天说着,便操着琵琶攻向李欢。

    “杀啊!”副将抽出长刀,一声呐喊,几百名党项族士兵便朝着几人攻去。

    “我去对付那为首的将军,梵音天与广目天结阵,温韬掠阵,你们三人收拾其余残兵。”星彩说着,跳到了小悬崖上,她背对着温泉潭里的宋召召,双手操控着戏服,攻向李欢。

    “你这功夫,有意思。”李欢微微一笑,提着长刀飞身一跃,朝着星彩冲去。

    星彩快速地抽动着手中的银丝,“虞姬”的右手朝着李欢的胸口攻去,李欢提刀一劈,在星彩内力的冲击下,退到了地上。

    “看招!”星彩的右手上下跳动着按了银丝几下,“虞姬”便挥舞着右手的长袖,在李欢的面前转着旋风,李欢不断地用长刀格挡,只听“噼里啪啦”的金属碰撞的声音。

    他不断地后退,星彩操控着戏服乘胜追击。李欢突然使用蛮力,用刀柄将戏服往后一推,随即绕道了戏服的侧面,他扛起大刀,用尽全身的力气,想要劈断控制戏服的丝线。

    星彩微微一笑,出入江湖许久,到目前为止,也就只有那削铁如泥的紫宵幻音剑才能将她的银丝斩断。李欢此举,无外乎是以卵击石。

    “啊!”李欢一声大喊,瞪着眼睛,张着嘴巴,右手高高地抬起,朝着银丝劈了下去,只见长刀在碰触银丝的一瞬间,仿佛砍到了无比坚硬的岩石一般,崩坏了刀刃。李欢的右手,也被长刀所产生的震动,震麻了半边身子。

    与此同时,梵音天和广目天也结好了幻音剑阵。她二人并排坐下,一人弹奏琵琶,一人弹奏古筝,粉色和紫色的剑气环绕着她二人,形成了一个球形的保护罩。

    温韬站在她二人的身后,将八卦星罗盘投掷到梵音天与广目天的头顶,她二人便朝着八卦星罗盘发射弹奏出的剑气,不一会儿,罗盘便在头顶飞速地转动了起来。

    武功再强大的高手,在面对千军万马的时候,也有体力不支的那一刻。面对着三百余人的党项族士兵,逐个击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唯有集结三人的内力,进行群攻,方能将敌人一举歼灭。

    随着梵音天与广目天弹奏速度的加快,音律也渐渐地听不出了曲调。八卦星罗盘在飞速旋转过后,闪着雷电的光芒。

    她二人忽然用手按压住了琴弦,乐曲戛然而止。“成了!”梵音天常舒了一口气。

    “温韬,就现在!”广目天用侧脸的余光看向他。

    “来喽!”温韬一跃而起,右手接过了八卦星罗盘,接着跳到了梵音天和广目天的前面。

    “两位姐姐!”温韬道。

    梵音天和广目天相视一笑,点了点头,随即抱着琵琶和古琴跳到了半空。

    “紫雷裂地!”温韬说着,半跪在地上,用右手将闪着雷电的八卦星罗盘重重地打在了地上,只见雷电在接触地面的一瞬间,爆裂成了一股白色的冲击波,仅需一秒钟的时间,便以温韬为中心,朝着四周扩散开来。

    “啊!”“啊!”党项族的士兵们痛苦的嚎叫着,在被冲击波打中之后,身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灼烧,他们纷纷丢掉了手中的兵器,痛苦地哀嚎着。

    “现在,你怎么说!”梵音天落在了李欢的身后,问道。

    “哼。纵使你们几人有着通天的本领,也抵不过这兰州城内的千军万马!”李欢说着,指着山下,众人朝着山下望去,无数的火把,照亮了皋兰山,也照亮了天际。

    原来,方才去找担架的侍卫,想到能将水火判官重伤之人,武功定是不凡,于是乎,不仅带来了担架,还从城中调来了千余名侍卫。

    “这个畜生!”梵音天咬牙切齿地说,“方才的战斗耽误了不少时间,以至于没有发现援兵的到来。”

    星彩也从悬崖顶跳了下来,挡在了众人的前面,“在召召没有复原以前,咱们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打扰到她!”

    此时,李欢也发觉了众人似乎都在刻意遮挡着什么,他绕过四人的身体朝后看去,发现了那一条通往温泉潭的小路。

    “原来如此。你们此番诸多阻拦,是不想让本将军去这后面!”李欢说着,从怀中掏出了一枚冲天烟花,朝着空中打去。

    “我倒要看看,你们怎么拦得住我兰州的百万铁骑。”李欢扛起大刀,朝着众人走来。

    星彩重新操起“虞姬”的戏服,梵音天抱着琵琶,广目天架着古琴,温韬手持八卦星罗盘。他们现在要面对的,不仅是这区区李欢,还有马上赶来的千军万马。

    “砰~”只听一声清脆的响声,月色下,一道紫色的寒光闪过,李欢手中的弯刀,碎裂成渣。他握着残存的刀柄,摸不着头脑。

    “都玩够了?拓跋思谏那老小子,可还安好?”此时,宋召召已然闪现到了众人的面前。

    她背着双手,身穿一身棕红色的长袍,肩膀以墨狐的狐狸毛做饰,头顶束发而冠,横插了两根发簪。这一套,便是她前往长安救人时所穿的行头。

    “岐王剑,莫非你是。。。”李欢看着宋召召手里的配剑,有些心惊胆战。

    “拜见女。。。啊不,拜见岐王!”此时,梵音天,广目天,温韬皆跪下来朝着宋召召行礼。

    “岐王?你不是那个。。。”还未等星彩说完话,便被温韬一把拉下,跪在了地上。

    “不。。。不知岐王亲临兰州,末将有失远迎。方才与您的手下产生了一些误会与冲突,还望殿下恕罪。”李欢说着,便也跪在了地上。

    拓跋的势力虽然亲近朱梁,与其他沿用李唐年号的诸国分庭抗礼,可是毕竟李茂贞也是一方诸侯,并且江湖上的名声也是如雷贯耳。

    李茂贞大天位后期的武功在中原罕见敌手,位列三王,仅在那不良帅袁天罡之下。所以李欢并不想讨得没趣。

    “杨焱杨淼可还活着?”宋召召用余光瞥了一眼李欢,李欢吓得双手发抖。

    “拖岐王的福,还吊着一口气罢了。”李欢道。

    “听说你们是要为他二人报仇的?本王在此,若想报仇,放马过来!”宋召召说着,将紫宵幻音剑插入剑鞘,伸出右手,想用单手与李欢对打。

    “岐王殿下说的是哪里的话!”李欢悄悄地抬起头来,看了一眼宋召召的神情,“他二人唐突冒犯了殿下,落得如此下场,也是罪有应得。”

    “你若真的这样想,那便太好了。”宋召召说着,俯身拍了拍李欢的肩膀,“本王此番乔装出行,不知那山下的党项族众人,是否也与你的想法一样?”

    李欢心知肚明,若是以李茂贞大天位的功力,别说山下那千余名将士,就算是屠了一半的兰州城,也不过是他一念之间的事情罢了。

    兰州城虽然拥兵自重,但是却鲜少有武林高手坐镇。李欢自己,便是这城中的佼佼之人了。如今他自己连那牵丝戏的功法都破解不了,更何况李茂贞呢?

    李欢不过是给拓跋家效力的一条忠犬,他犯不着为了水火判官,得罪了李茂贞,从而让这一帮跟着自己的兄弟丧命。

    只见李欢拿起刀柄,用残存的刀刃,朝着自己心脏偏一些的地方插了进去。

    “咦~你对自己可真狠。”星彩闭上了眼睛,不忍看到这一幕。

    “殿下,末将今日未曾见过殿下,此乃那通文馆的高手打伤了末将。末将还望殿下可以大发慈悲,饶了山下的一众将士!”

    李欢说着,踌躇着朝着宋召召走了几步,“乱世之中,百姓生存不易,兄弟们征兵入伍,无外乎是为了解决家里的温饱,保护父母妻儿,还望岐王。。。”

    “知道了。”宋召召轻声说着,随即走上前去,点了李欢的穴道,为他止血。

    “你还算是个良将,只不过跟错了主子。朱温蹿唐,这才导致了世间战火不断,百姓民不聊生。唯有奉李唐正朔,才有可能终结这乱世。”宋召召说着,招呼着身后的众人,“走吧。”

    “奉李唐正朔,才有可能终结这乱世?”一众人从李欢的身边走过,他跪在了地上,嘴里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