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人之幻音斩月
繁体版

第九十六章:慧觉大师

    幻音坊内,灯火通明,女弟子们来来往往,均面露焦灼的神色。

    梵音天亲自看护熬制的丹参药汤已经煮好,她将棉麻的白帕子垫在砂锅的把手处,从小火炉上端了下来,倒入了一个錾刻着凤穿牡丹花样的银碗里。

    自古以来,人们便认为银矿可以预防百病。一些富贵人家,均用银器盛放饮用水,用来净化水质。而穷苦人家,也会买来一块银子,在煮水的时候,放入其中。

    “冰。”梵音天轻声说,身旁的女弟子迅速呈上来一个大瓷盘子,里面铺满了一层碎冰。女弟子垫着麻布,将银碗放在了瓷盘子里,用来降温。

    “走,随我去大殿。”梵音天道,

    “诺~”女弟子低声应允,便托着瓷盘子,紧随其后了。

    大殿内,姬如雪跪侍在宋召召的玉榻旁,贴身伺候着。玉榻三层台阶的边缘处,几名太医,在焦急地远观着宋召召的面色神情,而九天圣姬们,也都心神不安。

    “参汤来了。”随着梵音天的话语落下,她与女弟子便走进了大殿内。

    “速速呈上,速速呈上!”自在天伸出手来催促着梵音天,梵音天转过身去,从瓷盘子里拿出了银碗,疾步走上了玉榻。

    姬如雪将宋召召扶坐了起来,倚靠在自己的肩膀上。梵音天半蹲在宋召召的面前,用勺子盛了一口参汤,喂给宋召召。宋召召迷迷糊糊地张开了嘴唇,进了一口,咽喉处咕咚一下,便咽了下去。

    “咽下去了!咽下去了!”姬如雪喜出望外,一时间竟忘了尊卑身份。

    “娘娘能进参汤,那这性命,便也暂时无虞了。”吴太医道。

    “梵音天,再让女帝多进几口。迦叶寺在城外,路途不近,女帝需得用这参汤吊着性命。”自在天道。

    “来人呐!”多闻天轻声唤着。

    “奴婢在。”一名女弟子上前行礼。

    “再去厨房熬上两锅参汤,熬好后直接用砂锅盛放,用来保温。稍后放在女帝的马车上。一会儿万一路上的情况不妙,还可以让女帝继续进补一些。”多闻天道。

    “还是妹妹你考虑的周到。”广目天说。

    “女帝虽然性命堪虞,但是凤翔不能无高手助阵。妙成天与玄净天已经先行前往迦叶寺了,一会儿我与梵音天护送女帝出行,其余圣姬留守幻音坊。梵音天虽然只有大星位的功力,但是目前坊中只有你修炼的是纯阳的内力,若女帝途中身子不适,你还可以为她输送真气,能缓解一些算一些吧。”自在天说。

    “谨遵自在圣姬喻令。”众圣姬低头应允。

    幻音坊的大门外,梵天部和自天部的部分女弟子,早已罗列门前。她们打着宫灯,两两一排,约有百余人。女弟子们的身后,一辆由六匹骏马拉着的二层花车映入眼帘。

    这六匹骏马,前面三匹为淡金色,后面三匹为枣红色。它们毛发油亮,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相较于寻常的马匹,要高大许多,就连宋召召的西凉白驹与它们站在一起,也要显得娇小不少。

    这六匹马,同样是几年前千卜录寺的寺人们送来的,据说是珍公主命人从大宛国觅来的良驹,因其在奔跑的时候,脖子会流出赤红色的汗水,故称之为血汗宝马。

    所谓大宛国,不过是汉朝时期曾对那里的称呼了。那时候,它还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一个小国,依附于莎车国,被西域都护府统辖管理。

    到了隋代,称大宛为钹汗,唐朝时期,曾经在这里设置大宛都督府。开元二十九年,唐玄宗改其为宁远国,并封宁远国国王阿悉烂达干为奉化王、骠骑大将军。《大唐西域记》中的“柿捍国”也指的是这里。只不过多年过去了,民间还是习惯称那里为大宛。

    六匹骏马的身后,是一座雕刻精美的二层花车,花车高约五米,长十余米,像一座小房子一样停靠在幻音坊的门口。一层有一个小花厅,花厅两侧,布满了盆栽牡丹。

    花厅的尽头,是一扇双开的檀木木门,在夏季的夜晚,散发着幽幽的檀香味儿。

    一层马车内,左侧为梳妆台,右侧有一个沉香木制成的恭桶,恭桶里面铺满了香灰和沉香木的木屑,就算在行军途中想要方便,异味也不会飘出来。

    妆台后面,是一个小立柜,里面摆放着各种餐具碗筷,水果糕点,再往后,便是一张楠木制成的床榻,床榻之上,铺着五层棉褥,坐在上面,好不软和。

    妆台的对面,有一门洞,门洞外是露天木楼梯通往二层,二层有木材配合茅草搭建的顶棚,四角以四根木柱子支撑,整个二楼的空间,都是露天的,上面放置了一张茶桌,一个贵妃榻,其余的空间,都摆满了新鲜的牡丹插花。

    这架花车,是为了宋召召近途出游所打造的。只可惜这几年来,宋召召不是以岐王的身份调度军队,就是以女帝的身份修炼武功,终没得空闲享乐;却未曾想,它的第一次出行,竟是为了前往迦叶寺。

    从幻音坊到凤翔城门,再从城门外的荒地到郊外的迦叶寺,玄天部和妙天部的全部女弟子,都列队途中,她们高举着火把,照亮了来时的道路。

    已至深夜,路上的行人并不多了,城中民房,也鲜少有烛火晃动。一些还未就寝的百姓,听到了外面如此的动静阵仗,悄悄地打开了窗户的缝隙,想要一探究竟,却被眼尖的女弟子们发现,一巴掌下去,便将窗户关上了。

    “你们几个,动作一定要慢,轻抬轻放!”梵音天唤来了数十名男侍卫,他们被蒙着面纱,以防窥探到宋召召的病容。

    女弟子们扶着他们走到玉榻旁边,他们轻轻地将宋召召的玉榻抬了起来。梵音天在玉榻的前面弹奏着琵琶,以音律的声音,为众人指路。

    就这样,将士们将宋召召的玉榻从幻音坊的正殿抬了出来,一路抬到了大门口外的花车处。待到玉榻缓缓落地,九天圣姬们将宋召召的身体抬了起来,放入了花车中。

    “女帝起驾!”梵音天轻声说着,车队便缓缓地朝着凤翔城门走去。

    莫约过了一个时辰,花车部队已然到了迦叶寺的门口。迦叶寺虽然处在太白山上,可是太白山脚下有太白县,这座山依托着太白县的繁华,山路也修建得十分宽阔,加之迦叶寺仅在山脚垂直往上几十米处,庞大的花车,也可自如地在山路上穿行。

    这座迦叶寺并不大,整个寺院有南,西两个院门,除了正殿以外,就只有达摩院,罗汉堂和观音院三处别院。其他的,就是禅房,厨房,杂役房等一些小地方了。

    据传说,这座迦叶寺的后院,有一处禁地,名为四谛法洞。法洞内,不仅有诸多佛家的绝世武功,更有诸如佛衣百纳的佛家至宝。相传进入法洞之人,还可以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

    曾经,在李唐的疆域版图中,也有不少迦叶寺。不仅长安城内外鳞次栉比,那缙云山的迦叶寺,更是文明中原内外。

    曾几何时,人们对迦叶佛的崇拜,空前高涨。但是随着北魏佛国的消失,李唐皇室的落寞,世间百姓,在战乱与饥寒中求存,还有何心思,求神拜佛呢?

    迦叶寺,顾名思义,供奉的是迦叶佛。所谓迦叶佛,乃天竺所传佛教中的过去七佛之一,排行第六。相传他是释迦摩尼前世之师,曾预言释迦将来必定成佛。迦叶佛出世于贤劫中,其时人在世得弟子二万。这也是为何世人崇拜迦叶佛的原因吧。

    “贫僧迦叶寺方丈慧明,携达摩院长老慧觉,见过宋施主。”

    迦叶寺前,慧明,慧觉以及一众僧人早已位列等候。虽然迦叶寺从未参与过乱世的争斗,佛家也一直信奉只拜神佛不拜君王的思想,但是这些年,岐国给予了迦叶寺经济上不小的支持,宋召召,也算是与佛结下了善缘。

    “奴婢恭迎女帝!”妙成天与玄净天穿过人群,走到了花车前。

    花车的木门缓缓打开,梵音天探出头来往外看了看,她朝着妙成天摆了摆手,示意她过来。

    “女帝的情况,可有和方丈讲过了?”梵音天问道。

    “都讲过了。慧觉大师愿意尽力一试。”妙成天道。

    “方丈有礼了!我家主子现在急需一处清净的场所,还劳您费心。。。”此时,自在天从花车内飞了出来,脚尖点地落在了慧明与慧觉的面前。她双手抱拳作揖,微微行礼。

    “阿弥陀佛。没想到姑娘年纪轻轻,竟有了如此的修为造诣,江湖果然人才辈出。”慧明道。

    “宋施主的情况贫僧已经略有了解了。还请诸位移步达摩院,让贫僧为宋施主运功治疗。”慧觉道。

    这慧明方丈,莫约五十岁的年纪,黝黑的肌肤,粗壮的剑眉,据传说,他曾是不良人天罡三十六校尉之一的天慧星,不知何故,落发为僧,隐居到了这迦叶寺中。

    而慧觉禅师,则生得十分俊秀。他皮肤白皙,眉清目秀,可是谈吐中,却也能察觉到浑厚的内力,功力应不在自在天之下。

    “幻音坊听令!”自在天道。

    “奴婢在!”四部的女弟子纷纷跪下应允。

    “看护好迦叶寺的山门,不准有一个可疑之人进山捣乱。”自在天说着,指着离着花车最近的几名女弟子,“你们几个,去把女帝从车内扶出来。”

    “诸位施主,请!”慧觉看着从花车内抬出来的宋召召,他双手合十,鞠了一躬,便带领众人进了南寺门,朝着达摩院的方向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