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我的天下
繁体版

第二十一章 申子问计

    井克尔斯离开太和铁山前,交代冶铁司空暴衍三件事:

    其一,铁库要搬迁扩建,之前是猫在山谷偷偷打铁,不敢声张,现在名正言顺,从山谷迁至山上,山上湿气弱氧气旺,利于矿石充分燃烧,提升生铁品质。

    其二,分工合作,流水线加工,提高出品效率,短期内增加产量,以备开战军需。

    其三,太和铁山不同往日,军需量产势必剧增壮丁,设立奖惩制度,分级管理,抓大放小,成体系维稳。

    具体实操,司空自行把握。

    另外,井克尔斯让大眼留下来帮忙,顺便重新给自己铸一把新的砍刀。

    申家庭院内,申不害已等候多时,想借此军情试试井克尔斯的水平。

    “有劳申子,请恕在下来迟。”

    “井克公子,进屋说话,国难当头,不必虚礼。”

    今日,见兄弟登门,山羊胡不胜欣喜,替代钱伯,干着端酒送水的活,开心得像个小孩。老之将至,山羊胡待申不害,何其尊贵。

    魏齐两国已经派了特使,面见韩昭侯,共商抗秦之策。

    秦军十万,屯兵函谷关外,意在韩魏,魏齐结盟,因而两国要联合韩国,成三角之势,共抗虎狼之师。

    事情是这么个事情,井克公子以为,韩国该如何应对。

    井克尔斯的意见,打,没问题,与谁联盟也无所谓。

    “然有一样,韩国不出兵马,亦不予粮草。”

    这番话,山羊胡听得意外,但申不害倒反而内心窃喜,井克尔斯这人还不赖,想法果然非同常人。

    井克尔斯说,齐国与魏结盟,那是他们自己的事,秦军根本不可能跨过魏地去攻打齐国。两国结盟,只是打着抗秦的旗号图谋山东列国而已。

    秦国东出势必会先攻打韩魏之地,韩国土地最小,国力最弱,吃了韩国,唇亡齿寒,魏楚皆直面秦剑,就算韩国拱手让秦,魏楚也不会答应。

    说句不要脸的话,十万秦军若是把山东列国的一片天捅破了,还得是个大的魏楚顶着,轮不到韩国什么事。

    泼皮耍无赖,山羊胡长须一下一下跳动,他看不透井克尔斯儒雅之士,总是滥用损招,想阻止,但不用,自己也是束手无策。

    申不害自然懂得井克尔斯的用意,与他所想相差无几,韩国朝野,能把时局看到这个境地,也算是个真谋士。

    不过,如果只是这样,未能超出申不害所想,有了井克尔斯也不过是多一个申不害而已,这不是申不害想要的。

    申不害道:

    “公子所谏,有理有据,可与魏齐周璇,然,根基不牢,不中要害,此非长远之计哪。”

    “申子,长久之计当长久论,战时短计,谋划得当,以小博大,亦能伤敌而自保。”

    井克尔斯摊牌,大国开战,要讲天时地利与人和。

    何为天时,秦军屯兵入关便是天时,山东列国出师有因;

    何为地利,韩国手上有秦川图册,敌人工事,行军路线,尽在掌握之中;

    何为人和,这一点最重要,但眼下也不一定重要。

    倘若天时地利人和全占,联军能灭秦,可之后呢,最大得利者还是大国,与韩无关。

    反之,如果联军抗秦而不灭秦,大国相争,小国偷生。

    申不害听得太入神,举在半空中的酒樽忘了放下。

    “公子,可有细谋?”

    井克尔斯道:“申子,魏齐两国有意抗秦,韩将秦川图册献之,以示韩愿与两国结盟之志。今唯有韩铸得削剑之剑,铸剑十万,分别贩予魏齐两国,价高者得。”

    申不害道:“交战者,兵也,兵者,器也,器在我韩国,削剑之剑,魏齐两国固然求之而不得,价高者得,更是韩国得利。公子,然……”

    井克尔斯知道申不害想要说什么,他担心,这么操作,万一魏齐两国为了得到这削剑之剑,反过来灭了韩国,可就玩火自焚了。

    “与楚结盟。”

    “楚?”

    聊到这一茬,申不害也开始有些蒙圈。

    “公子,眼下魏齐两国欲与韩结盟以抗秦,韩若舍弃魏齐两国,转而结盟南楚,舍近求远不利韩。即便能盟楚,恐魏齐两国不相容。”

    井克尔斯解释说,南楚孤立,向来受山东五国排挤,韩国主动结盟,与南楚没坏处。

    对于魏齐两国而言,如果相安无事,那么韩楚结盟就当不存在。倘若魏齐两国要对韩国用兵,那韩国便向楚求援,削剑之剑、乃至韩国城池作为代价,引诱楚国发兵救援。

    山羊胡终于忍不住,问道:

    “公子,韩国既与楚结盟,南楚何以取韩地?”

    井克尔斯道:

    “前辈,结盟无非一纸空文,举国交兵,无利不往,若是到了危难时刻,便是南楚不取韩地,魏齐自取之。”

    当然,这是最坏的打算,韩国真要把事做绝,燃烧自己来扩充楚国实力,最终受伤的还得是魏齐两大国,他们比韩国更不愿意看到韩国灭亡。

    留下韩国,西出能制秦,南下能防楚,相安无事才是发展之道。

    申不害缓缓把酒樽放下去,起身拱手道:

    “公子,费心,申不害在此替韩国子民谢过公子。”

    井克尔斯也起身还礼:

    “在下一介布衣,赤心浅见,岂敢当。”

    懂了!

    申子申不害全听懂了!

    尽管脸上平静如水,但发自内心地敬佩。他扭头去看堂兄申且尤,入秦绘图这些年,再苦再难,甚至死了两位公子,申不害都不为所动。

    秦川图册也未必显神力,不过机缘巧合带来此人,井克尔斯,将来一定可以助自己在韩国大展鸿图之志。

    “若非兄长入秦绘图,哪有今日之畅谈,不害在此谢过兄长。”

    山羊胡从坐席蹭地坐起来,狂喜:

    “申子为国为民为申氏一族,老夫所为,何足道哉。”

    自白天到深夜,井克尔斯讲得口干舌燥,犹如考官面试,一直都是申不害在问,井克尔斯在答。

    “公子,我仍有最后一问,然天色已晚,可问,可不问。”

    想必压轴难题是放在最后,可问可不问,并非可答可不答,既生疑问,但说无妨。

    “你我横纵谋论,皆起于秦军东出。公子可知,秦军东出属实否?”

    井克尔斯道:“申子,入韩结盟者魏齐耳,此事无关秦,且看魏齐。风动则动,风止则止,韩应变而变。”

    申子道:“妙哉!”

    秦川举国大兴卫鞅变法,恐怕没时间东出,也不会有屯兵的军情,而魏齐两国却以此为由,出兵攻秦。虚虚实实,哪怕没有屯兵军情,也不耽误魏齐出兵。

    那便大可不必纠结虚实,魏齐说有屯兵,可;若没有屯兵,也可,顺势而为,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动手动脚劳筋骨,动脑动嘴伤精神,申不害离开后,井克尔斯回到自己房间,倒头便睡。

    “不走明道,不过驿站,务必将此信函交付楚王。”

    三匹快马从申不害府飞驰而出,直下南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