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繁体版

第三十五章 还是老妈子好

    盛老太太一脸讶异。

    “陈大娘子居然把这东西给了华儿?”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玉镯向来有男女定情之意,更别说这玉镯是杨文远母亲从小替他求来的,之后更是在前平阳侯夫人,陈大娘子手上相继带过,更是有了一层“传家”的性质。

    这哪里是普通玉镯,分明是陈大娘子替杨文远给的定情信物啊!

    盛紘不住的点头,喜形于色。

    “看来这门亲事已然是成了!”

    如兰没多余的心思,正饿着呢,安心对付手中的糕点。

    大人聊大人的,和我一个小孩子有什么干系!

    明兰听得明白,转溜了一圈圆圆的大眼睛,默默放下手中的糕点,朝身侧的如兰小声道:“五姐姐,大姐姐的亲事定了,要嫁给小侯爷了!”

    如兰拧了拧黛眉,一脸困惑的看向明兰,说道:“之前姐姐和小侯爷往来书信,这事不是早就说定了吗?六妹妹你消息也太不灵通了吧!”

    如兰只以为男女双方看对眼了,两家就能结成亲家,却没考虑过其他因素的影响。

    明兰默然无言,只是默默递上一块糕点。

    “五姐姐说得对!”

    “嗯!”

    如兰连连点头,满脸开心的接过明兰递来的糕点,显然很是高兴明兰的“奉承话”。

    “陈大娘子在家里办的宴会,肯定知会了杨都指挥使,想来他也是不反对。”

    盛老太太微微颔首,“既然杨家的嫡系长辈们都同意了,那这门亲事也就成了,我家也该考虑接下来的议程。”

    盛紘赞同的点了点头。

    “杨家是侯爵门第,虽杨文远双亲不在,但还有陈大娘子帮忙操持着,三媒六聘肯定不能少。”

    “不过中间还得有个媒人。”

    “吴大娘子,永昌伯爵府的吴大娘子!”

    华兰出声道:“听说是汴京城里有名的媒人,今日也在场。”

    王若弗:??

    我也参加宴会了啊,我怎么不知道。

    难道中间发生了我不知道的事?

    “华儿,你识得吴大娘子?”

    华兰沉吟片刻,回道:“母亲,是如锦妹妹告诉我的。”

    “哦!”

    王若弗一脸恍然,替华兰向众人解释道:“那是陈大娘子的女儿,唤作杨如锦,和如兰、明丫头一般年纪,天真可爱,很是喜欢华兰,今日一天都待在她边上。”

    盛老太太神情自若,只是淡淡看了华兰一眼,惹得华兰莫名心里一虚。

    “既然这样,想来是陈大娘子心中已经有了考虑,我们等着便是。”

    夜晚,葳蕤轩。

    王若弗坐在梳妆镜前,任由刘妈妈帮她卸下首饰,一边同坐在床榻上的盛紘说话。

    “庄学究来信说,不日就能抵达汴京,我想着要不要做足礼数,全家人到码头上亲自去迎,以示庄重。”

    盛紘闻言,摇了摇头,将有些冷的双脚放进身前的热水桶中,发出一声舒爽的低吟后,从嘴里送出一口长长的雾气,说道:“不必这么兴师动众,庄学究不是个喜欢排场的人,不然也不会来我盛家教书,你这般大张旗鼓,别到最后弄得适得其反,反倒不美。

    你和我去便好,最多再带个长柏,到时候只需把他领到寿安堂吃顿家里的饭,一切就都妥当了。”

    王若弗想想觉得也是,点了点头,说道:“行,那就依你,那日你、我和长柏一起去,不过家里还是要布置一番,不然倒显得我们不够重视。”

    ……

    平阳侯府。

    天还未亮,杨文远就在老妈子的伺候下起床洗漱。

    说是老妈子,其实也才是三十多岁的妇女。

    放在现代还是风韵犹存的年纪,但在古代,这已经算是半个老人了。

    毫无疑问,这是杨文远母亲的特意安排。

    这个年纪的女使服侍人最安分妥帖,又没有年轻貌美的歪心思,所以杨文远院子里尽皆是这种女使。

    杨文远穿越过来后,本想换上一批肤白貌美大长腿的丫鬟,但问过长青才知道,这些年纪大的女使都是杨文远母亲特意挑选的,大多都是府上的家生子,甚至还有不少人是亲卫们的母亲。

    与其说是伺候杨文远,更像是笼络人心。

    毕竟杨文远本就一个人住着,需要处理的杂事并不多,远远不需要这么多女使。

    因此,这院子里的女使基本不用干别的事,只用伺候杨文远一个人就行,是个清闲高薪的职位。

    这要是突然把这些老妈子请出院子,恐怕会与杨文远母亲的想法相背而行。

    虽不至于让亲卫们散了人心,但也会让杨文远母亲的心血付之东流。

    权衡再三,杨文远还是放弃了这个充满诱惑力的决定。

    用着这么顺手,何必要换人呢。

    杨文远,你思想堕落了啊!

    不过有一件事倒是知道原因了。

    难怪杨宇卿之前怀疑杨文远喜欢老妇呢。

    原来根源在这呢!

    千呼万唤始出来,庄学究终于抵京了。

    今天就是盛家书塾开课的日子。

    按照庄学究的要求,卯时二刻(五点半)坐堂,卯正(六点)开堂,这也是杨文远今日起早的原因。

    好在杨文远早起练武已成了习惯,精力充沛,倒也不觉得疲惫,反倒神采奕奕。

    等杨文远准备好,长青已经备好念书所需的笔墨纸砚,放进包里挂在身上。

    如今天气越发冷,正是装……用扇子的好时节,杨文远拿上自己的那把扇子,走出了侯府大门。

    马夫已经在候着了,旁边则围着十个亲卫,护卫在马车周围。

    毕竟是在汴京,首善之地,还是要低调点的。

    马车行走在路上,杨文远突然想起了什么,朝外头吩咐道:

    “时间还早,往樊楼那拐一趟。”

    然后转头看向打着哈欠的长青,“等会到了樊楼你先下去,带上两个亲卫,先自己吃饱,过了大约一个半时辰,你再买够羊肉泡馍送到盛家去。”

    虽然杨文远已经吃过了早点,但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再加上练武后新陈代谢快速,过会肯定会饿,

    即便已经带了食盒点心,但冰凉的糕点哪有樊楼的羊肉泡馍爽快?

    这大冷天,谁能拒绝一碗送到嘴边的,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