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繁体版

第五十四章 抽牌与落雪

    杨文远也不多卖关子,让房妈妈领着长青搬来一个空桌子,将桌子放在中央,旋即把箱子里的麻将牌全都倾倒出来。

    然后杨文远将麻将按照不同牌色分开码好,开始给在场的众人介绍起规则。

    “我之所以弄出这玩意,是去扬州时,见他们有人在玩叶子戏,继而回京后想出来的一种乐子……”

    杨文远先是将基本的拿牌、出牌规则讲完。

    然后是分出不用的牌型,讲解怎么胡牌。

    大致介绍完后,见众人还有些迷糊,杨文远也知道光听不练假本事,根本难以理解麻将的乐趣,索性建议道:

    “不若我们先打着玩,亲自上手一会儿就学会了。”

    叶子戏在场的人大约懂些。

    因此面对叶子戏的进阶产物,麻将的接受度也比较高。

    反正现在无事,后宅里解闷的东西也少,于是也都应承了下来。

    码牌自然不需要打牌的四人亲自来码。

    杨文远带了两副牌过来,只需在桌子上放置一个厚毯垫着,一套打完,让随侍在旁边的人另换一套提前码好的,快速简洁,省了自己洗牌的时间,同时也避免了洗牌时不经意间的肢体接触,安全有效。

    当然,这是在如今这种情况下。

    如果真是后宅女眷们自己打,自然是不需要这般麻烦,只用一套麻将就够。

    说不得她们还乐意自个儿洗牌。

    反正她们空闲时间多,不在乎这一时半会。

    由于现在是大家刚刚开始练手,杨文远建议直接明牌打。

    几圈下来,众人纷纷来了兴致,撺掇着开始正式打,杨文远也不拒绝,只是建议换个人选,免得自己亲自上场,显得太欺负她们。

    和这种纯新手打牌,赢了也没意思。

    “不如就由华兰替我,我在旁边看着,提醒你们有没有出错牌,这样学的更快。”

    听了杨文远的提议,陈大娘子当即点头,应承了下来。

    “也好,我们女眷一起耍乐,你夹在中间算是怎么回事,快快起开,让华兰上桌。”陈大娘子已经大致弄清楚了规则,说起话来也是毫不客气,堪比男人中的“负心汉”,拔……

    在场众人也这话也有道理。

    最终华兰推诿不过,还是上了桌。

    杨文远则是起身在旁边看顾着。

    等轮到哪家出牌,就跟到哪家后边。

    也不出声,只是等快听牌、或是规则不懂时才提醒一句。

    这时候最好不要手把手的教,而是让她们自己打,出错再纠正,这样熟悉规则的速度能快上很多。

    又打了几圈,牌桌上的几人兴致勃勃,旁边明兰几个看着也不嫌无聊。

    后宅里可供解闷的东西并不多,这也是官眷人家喜欢互相串门,隔三差五的举办宴会的主要原因。

    家里待着无赖,出去找人说话解闷,也不失为一种乐子。

    来回花点时间,再用个宴,一天的时间就磋磨过去了。

    而现在突然出现了麻将这个“杀伤性武器”,顿时让在场的众人兴致盎然,目不转睛。

    由于是初学者,基本上每个人拿到牌,只要是不想要的,想都不想就直接出了,惹得杨文远也不由得加快速度,免得跟不上趟。

    别人打牌,倒是让杨文远把自己累个半死。

    心里直呼以后再也不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了。

    桌上的四个都是女子,她们想要自己码牌,于是带来的麻将还剩下了一副,杨文远又让房妈妈领着长青搬来一个案桌,把明兰、如兰和杨如锦招到一旁。

    长柏刚才就在一旁看着,觉得没什么好玩的,并不打算掺和一手。

    墨兰和长枫则是没进寿安堂。

    毕竟是庶出,见过一面也就够了,再加上盛老太太本就不待见林栖阁的人,王若弗也就顺水推舟,让刘妈妈把墨兰和长枫送回林栖阁待着。

    抽牌的玩法就简单多了。

    杨文远只是简单讲述了一遍,三个小伙伴就玩得不亦乐乎了。

    杨文远还要在旁边指导确定一下,杨如锦这小妮子还不乐意,一脸嫌弃地推搡着杨文远别来,让他去母亲那边。

    不到一会儿,两边“战场”全都正式开起来了。

    平时安静的寿安堂,充满了热闹欢乐,时不时响起阵阵开朗的笑声。

    这也是杨文远做出麻将的初衷。

    打麻将本就是给她们提供一种乐子,寿安堂内的笑声和热闹的氛围,已经达到了杨文远的预期。

    通过打麻将,她们还能在牌桌上互相交流、说话、交流感情。

    杨文远后世就很喜欢和家里人打麻将,但出去从来不打。

    打牌不是目的。

    不为别的,就为了一家人能在牌桌上说话聊天,享受一起唠闲话的幸福时光。

    同时麻将也能适当锻炼脑力,有利于盛老太太这种常年深居后宅不出门的妇人。

    多动动脑子,多笑笑,比什么都好。

    ……

    时光荏苒。

    即便麻将的诱惑力再大,但是在汴京逐渐加大的雪势下,两家人的团建活动也不得不终止。

    在平阳侯府待着还好,家里的积雪都有下人清扫。

    但出了门,除了街道司在大街上清扫出的一条可供日常通行的路,其余地方的雪已经没过了膝盖,给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

    就连盛家的书塾,前几日也在平宁郡主的建议下,暂停了授课。

    等过完年,天气好些再开。

    马上就要春节了。

    每当这时候,杨宇卿就会带着陈大娘子和杨如锦回侯府住着。

    等过完了年,开始应卯再回去。

    侯府里自然有杨宇卿专属的院子。

    平日里也有专属于二房的女使清扫。

    东西都不用带,直接入住就行。

    其实,不止杨宇卿的院子。

    在平阳侯府刚赏赐下来的时候,初代平阳侯决心重新修缮府邸,整个侯府都是按照家里最少有五房来规划的。

    但谁知后续的子孙都不争气,最多的那一代也只添了三房。

    到了杨文远这里更是凄凉,偌大的侯府只剩自己一房,杨宇卿为了避嫌早早搬出去了,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一阵子。

    看样子,这个艰巨的任务,也只能交由杨文远来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