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颜和猫
繁体版

第十二章 沉寂的聊天群

    花颜自己,是个没情商的,所以很难保证让脑子时时在线,周洲来邀请想都没想就说能去,今天晚上提前关店时才反应过来,是自己大意了。

    周洲婚后,典型的妻管严,他媳妇虽知道像花颜和张筱竹都是周洲自小的朋友,也还是很排斥大家见面往来。

    当然,周洲和花颜之间的故事他媳妇自然是不知道的,周洲自己不提别人也不会去多这个嘴。

    亲戚街坊邻居啥的也多是道听途说,指名道姓对号入座是不可能的。县城虽小,也不至于抬头不见低头见。

    周洲婚前和婚后,带着媳妇和大家一起吃过两次饭,察觉到这一点后花颜和张筱竹便和孙浩说:“以后你和周洲单独约吧,不是春节的大聚就别叫我们了。你要是想我们了咱单独约,不用带上周洲。”

    孙浩,也是自小认识的朋友之一。自小认识多年没彻底断了联系的有七个人,孙浩、周洲是一直在老家,张筱竹和花颜是读完书回来的。

    剩下的三个人,一个在省会定居,两个在外省。

    在省会定居的是李晓波,大学毕业后在外漂荡了两年回了老家,目前在一家私企上班,收入算是当地水平里偏高的。

    在外省的是两个女孩子,郑佳和王小亚。郑佳研究生毕业接到了京市一家公司的工作邀请,薪资待遇很好,多年一直都在那边发展。

    王小亚高中没读完,在家混到成年早早就外出工作了,目前留了美丽的海边城市。

    周洲和孙浩,是这些人中联系最频繁的,一是孙浩够闲,二是俩人离得近。

    孙浩高中辍学后也是晃悠了一段时间,成年后去当了几年兵,回来后家里托关系给安排了个正式工作。

    孙浩是个少爷性子,特别喜欢玩,男女关系上很不着调,至今也没结婚,说还没玩够,等玩够了再说。

    这种玩自然是你情我愿的,人虽花但不是什么坏人。至于催婚,还是有的,但哪个父母受得了三天两头的往家领不同的姑娘,一问还都说是以结婚为前提交往的,最后也是极尽无奈的放弃了。

    几人偶尔的小聚,孙浩很少带女伴,花颜只见过一个。按之前周洲的描述,多到他记不住,每次孙浩带着女孩去他店里他也不敢多说话,害怕记错了人。

    孙浩对像花颜、筱竹这种自小认识的女孩子,自然不是花花公子做派,还是很有朋友意识的。

    在听到花颜和筱竹的交待后,微微叹了口气,“长大可真麻烦啊,越来越难聚喽”。

    花颜内心也是感叹:确实是麻烦,小时候哪需要顾虑这些。

    花颜逐渐体会到了,人是越长大越孤单的。这种孤单,自然、无奈又悄无声息。小时候的七个人,好像越来越远。

    七人的聊天群,现在基本没人说话了,到今年春节的祝福信息都没有了。

    最新的聊天信息还是前几天张筱竹发的电子婚礼请柬,三天才凑齐全部人的回复。

    小时候大家也不都是亲密无间的关系。这个人和那个玩得好,那个和另一个玩得好,聚到一起就凑成了经常一起出没的小团体,留下了一段自小的友谊。

    那个时候,真的觉得大家可以永远在一处玩耍,不知长大后的各奔东西和忙忙碌碌。

    随着大家迎来学习、工作、恋爱、结婚、生娃这些不同的人生分叉口,群里就逐渐沉寂成如今的模样了。

    离得远的偶尔私信单独聊两句,像筱竹和花颜现在离得近,联系也算是比较多的。这种联系较多的情况维持到张筱竹和李然恋爱前。

    张筱竹恋爱后,每次和花颜聊天,三句话里两句都是李然。花颜听的过多后果断拒绝听她继续撒狗粮。

    张筱竹说“朋友的疏离就是从不愿倾听不愿分享开始的”,花颜回她“等你从热恋期出来后我们再聊这个话题。”

    渐渐地花颜也适应了这个看上去有点“上头”的张筱竹。

    花颜说张筱竹恋爱“上头”真的就只是调侃而已,筱竹本人还是拎得清的,不至于恋爱脑,无非是给爱情的时间多一点,给友情的时间少一点。

    花颜是不会去和张筱竹说她重色轻友的。在花颜的认知里,“重色轻友”是正常的,有多少人会守着朋友过一辈子,又有多少人会和另一半过一辈子,事实胜于雄辩,着实没必要再浪费时间去证明。

    面对筱竹找到归宿,花颜既开心又落寞。开心的是筱竹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落寞的是陪伴自己的朋友又少了一个。

    单身和非单身的朋友,这些年花颜是深有体会的。男性朋友自不用说了,大学室友结了婚的,基本都销声匿迹了。

    原因无非有三点,一是共同话题少了;二是离得远不能经常接触;三是大家的关注重点放在了自己的家人和工作上面,没有太多精力在朋友身上。

    就像李晓波之前和花颜说的,“老婆,孩子,两边的父母,还要工作挣钱,真的没有心思关注其他的。”

    如果是在这个时候去思考人为什么要找另一半,除了人类的伟大传承事业,应该就是只有伴侣才能真正的长长久久的陪伴在自己身边了。

    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亲戚朋友,谁都做不到这一点。

    花颜想,自己的孤独感应该不是缺少了哪位朋友,而是大家都在向前走,都找到了人生中更重要的东西,只有自己在原地踏步。

    接手书店之前花颜还觉得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该阶段和自己同行的人。没有人会一直陪你,但总会有人陪你。

    正如花颜的朋友除了自小认识的,也还有高中时、大学时、研究生时、在学校工作时的朋友。这些人都丰富了花颜的生活,陪伴了花颜一程又一程。

    但这种接力状态从花颜离开学校的工作后就停止了。生意生意,更多的还是利益,接触的人多是合作关系,而且也接触不到太多的人,毕竟是小本买卖,也不是什么大的公司。

    所以如今的花颜认为,孤独才是人生的常态。毛球的提前到岗,倒是让花颜的孤独感消失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