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繁体版

第一百六十八章 宣城拿下

    清军大溃。

    而这时,北方地平线上忽然泛起一阵烟尘。

    郑定瑞带着麾下第二军也南下赶到了,这下明军兵力总和已然超过清军两倍有余。

    前后夹击,战局已定。

    戴坤这个大军主将见势不妙,连忙驾马就逃,这时候谁还管什么战局。

    他这一跑,代表主将的大纛跟着一起倒下,那些还在战场上做垂死挣扎的清军也终于彻底崩盘。

    上到几个参将,下到基层队官,全都争先恐后,带着自己的部下拼了命的想要逃离战场。

    虽然原本大溃的清军已经有人在逃,但至少这时候的清军虽溃未散,面对明军冲杀,还能有胆气抵抗。

    可随着戴坤这个主将的临阵脱逃,这些清军也终于彻底失去战斗意志。

    这时候还管什么打不打仗,赶紧先保命再说,反正连上头的大人都跑了,就凭他们吃的这点官粮,能打成这样已经算对得起皇上了。

    败局已定,清军想走,但杨恭和郑定瑞却并不打算放跑一个清兵。

    伴随着第二军冲入战场,无数手雷锤好似不要钱一样的被扔进成规模的清军溃兵之中。

    瞬间打散了试图组织大军突围的那些清军将官的谋划。

    随即,战场上的明军呈现合围之势,里头的主力先锋还在不断横冲直撞,见人就砍,能开枪就开枪,见到清军扎推就往里头扔手雷锤。

    外围冲不进去的明军则不断形成包围圈,驱赶着清军溃兵。

    中途,戴坤这个皖南团练使由于是骑马的,加上身处军阵大后方,跑的快,得以在明军合围之前突围出去。

    不过追随戴坤突围的也就那么十几二十号亲兵,剩下的全部都留在了包围圈里。

    且戴坤前脚刚跑出来,后脚就被第二军的侦骑部队察觉。

    戴坤虽未披甲,但他那个战马的肩高太高了。

    毕竟是从北方调过来的总兵官,这战马也是从北方带来的蒙古马,比南方矮马自然是高的多,加上戴坤虽未披甲,但他的亲兵个个都是豪华武装。

    一行二十几人骑着马突围跑路,便是想不引起注意都难。

    这支第二军的侦骑部队,当即毫不犹豫,抄起刀子就追了上去。

    ……

    半个时辰过去。

    战场上的清军溃兵被团团包围,明军连火炮都没用,只是带着军队在里头冲杀了几波,随即大声高喊:“放下兵器,跪地投降者不杀!”

    “放下兵器,跪地投降者不杀!”

    “……”

    几声呼喊下来,带着强大的气势,加上已然陷入明军包围。

    顷刻间,大部分清兵都放下了兵器,跪地投降,还有小部分,挣扎片刻同样放下兵器请降。

    大战结束。

    明军大获全胜。

    花费了大约一个时辰左右打扫战场,最终俘虏清军一万六千余人,若再算上黄池镇的那八千清军俘虏,明军在宁国府一共俘虏了两万四千多的清军。

    斩获清军亦足有六千余级,而自身伤亡同样也挺惨重。

    在营寨攻防战中,杨恭的一个镇几乎被打残了,损失过半。

    因为那个镇是负责寨墙一线防守的。

    “所有把总及以上军官,全部给我拖出来!”

    这是杨恭在战后对清军俘虏下达的命令。

    听到这个命令,又被如狼似虎的明军士兵拖出来,这些清军将官猛然间意识到了什么,脸上不由浮现出一丝惊恐。

    当看到他们被强行拖到了一群正提着腰刀,有如刽子手一般的红衣明军士兵面前时,他们终于明白了。

    “你们这是出尔反尔!”

    “你们这群卑鄙无耻的反贼,兄弟们,快点站出来,咱们跟他们拼了!”

    “你们不讲信用……”

    话音刚落,第一批几个参将连带十多个千总就被摁在了地上。

    那些临时充当刽子手的明军士兵手起刀落,二十几颗大好头颅落下,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壤。眼见明军居然真的开始杀人了,还是杀已经投降的他们,这下终于有人坐不住了,有几个似乎是那些千总参将亲信的清兵站了起来,还未来及说话。

    砰!

    砰!

    砰!

    连续的枪响,十分迅速,那些站起来的清兵当场被早已虎视眈眈盯着这边的明军火铳兵打成了马蜂窝。

    一个明军指挥使策马而来,大声喊道:“还有谁不想活的,都站出来!”

    这话一出,本该群情激奋的清军,瞬间就焉巴了。

    毕竟,出头鸟都死了,谁还敢出头。

    能在这里投降的,那至少都是不愿意轻易去死的。

    砍杀足足持续了一个多钟头,毕竟这些明军士兵不是专业的刽子手,那些千总参将还好,不过一二十人,但下面的把总可就多了去了。

    整个敬亭山以北的大地,被杀了个人头滚滚,脑袋和尸体全被明军就地挖了个土坑进行掩埋。

    杀完了这些清军中高级将官,杨恭终于没再下令杀人,只下令把剩下的那些清军俘虏全部打散重编,并择优先投降者作为新任把总官。

    随后,明军这才率领这些俘虏组成的军队,当然,并未给他们兵器,只是由明军主力驱赶着他们,往宁国府城这边行军。

    这是要拿来攻心为上,即吓唬人用的。

    到了下午三四点左右,明军押送着一万多清军俘虏来至宁国府城下。

    见到城外的大军俘虏,整个宁国府城瞬间人心大乱。

    几天前戴坤率部赶回来的事,他们就已经知道了。

    这么多天没打回来,宁国府上下本就察觉不妙,只是一直没消息,这才不敢确定。

    而现在……

    作为一手操持了大军后勤的宁国知府黄叔琪明白。

    这宁国府城,完了!

    “府台大人,伪明大军兵临城下,我等该如何是好啊!”问出这话的是宣城知县。

    不仅是他,凡是府城里头有品级的大小官吏,此刻全都是一脸焦急的看着黄叔琪,似乎是指望这位在官场上向来一副智珠在握的府台大人,能说出什么退敌良策。

    呵,开什么玩笑?

    看着这些人那表面焦急,实则心里头怕是早就不知是姓大清,还是大明的墙头草们。

    黄叔琪连拂袖而去都没有,只是深深叹息一声,随后便谁也不理的自顾下了城楼。

    “府台大人!府台大人……”

    宣城知县叫喊着,却是并未追上去,反而回身看着老神在在的府同知问道:“这……同知大人,这该如何是好啊?”

    宁国同知微微一笑,说道:“莫慌,尔等且准备一番,随本官一道开城门,迎接王师凯旋!”

    迎接王师凯旋?

    宣城知县反应倒是挺快,瞬间明白过来,连忙拱手应道:“下官遵命,下官这就下去安排!”

    其余人这才回过神来,纷纷拱手退下。

    不过半刻光景,杨恭正准备派人再去喊话一波,若是还不做出回应就要发兵攻城。

    这时,城门忽然大开。

    宁国府同知手捧官印金册,携宁国府大小官吏,躬身低头出城献降。

    早就经历过好多次这个流程的杨恭顿时露出笑容,旋即与郑定瑞一前一后策马而上(杨恭是主帅),身边随行亲兵个个眼观六路。

    接下来便是老一套的流程,受降安抚,随后大军驻城,接管城防,维持治安等等。

    一直忙活了差不多小两天,整个宁国府城才算是被杨恭完全接手。

    而宁国知府黄叔琪,不出意外,等明军赶到宁国府衙时,黄叔琪已经自尽身亡。

    死前还专门换上了一身从四品满清大员官袍,头上镍蓝顶戴,端坐在府衙大堂,桌案上洒满了鲜血,染得那些文书全都血红一片。

    倒是还算有点骨气。

    杨恭对此,倒是早就习惯了,别看明军现在已经有了南京。

    但基本现在投降的清狗官员,普遍还是知县之流,有时会有同知这类大员,但知府乃至巡抚,着实非常罕见。

    大多数人都是能跑就跑,不能跑就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