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繁体版

第一百九十四章 杨恭又发疯了

    九江城外,杨恭骑着高头大马(不要纠结马的肩高了,这个时代一米四已经不错了)缓缓入城。

    曾经下令阻击(没打成)明军水师穿过彭蠡口入鄱阳湖的九江知府朱俨,此刻正卑躬屈膝,满脸恭敬的在那里跪迎大明王师进城。

    南昌都没了,南康府也跟着降了,他还能怎么办。

    就靠武宁营的那不到五百兵,要守住这偌大的九江城,简直开玩笑。

    当然,他也可以直接坐船过江逃走,但只要他敢脚底抹油,那皇上就敢砍他的脑袋,抄他的家。

    既然如此,那也没啥好说的。

    朱俨不久前也曾想过死守九江,做个殉国忠臣。然后,他就被武宁营把总蒋洪带队给绑了。

    再往后就是现在这样,尤其见到杨恭的马行过来,跪的比蒋洪这个带队献城的都要快,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主导的投降献城呢。

    杨恭本来就只是看到九江这个战略要冲没能传檄而定,便打算亲自率领大军速战速决。

    南昌城则交给了第四军分兵协防。

    却不想,自己前脚刚带着大军过来,后脚九江的城门就开了。

    这就降了,早干嘛去了?

    偏偏杨恭还不能动怒,因为人家确实降了,哪怕是攻城前一秒降的,那也得按照正常降官的流程处理。

    这是枢密院那边定下的章程,朱皇帝也首肯了。

    朱承训的考量很简单,就是单纯给那些伪清的官吏们始终留有一线希望。

    就算没法迫降,也可以让敌军出工不出力,且,就算这些伪清的官员不愿降,那下面的小吏差役难道就甘愿给上头的老爷们陪葬。

    下克上也不是不能操作一下,现在的九江城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只不过,这样一来,势必也会让明廷的行政系统里混进许多的老鼠屎,但谁说降了以后就不能杀的?

    当然,杀人也得讲究一下,朱怡灵先前刻意敲打吴外,要其兴大案。除了觉得锦衣卫太过没有存在感外,也是故意借题发挥,准备学下老朱家的传统——卸磨杀驴。

    降官终究是旧的伪清官僚体系,自己用的不放心啊!

    而且一个萝卜一个坑,朱皇帝手下那么多年轻士子,还有马上秋闱以及来年的春闱将要诞生的新科进士,也都是要官职来填空的。

    不过,要真是个人才,或者本身地位特殊的话,朱皇帝也不介意破格一用。

    某位姓严的曾经说过:“只要用对了人,就能干成大事。”

    九江府城临阵投降,杨恭这趟虽然白来了,但按流程还是得将详细情况写成战报送往南京。

    其实也没啥好写的,仗都没打成,直接就投了,也就写一下是谁献的城,然后有哪些伪清官员投降了。

    九江一下,整个赣北再无一寸土地属于清廷,剩下的赣中、南赣也只是时间问题。

    毕竟,整个江西的精华都在以南昌为中心的鄱阳湖平原,江西五大河、梅关古道、浙赣走廊全在赣北。

    南赣只是难打,论起经济实力还有战争潜力,都远远不如赣北。

    明军这次南下江西,虽是做足了准备,还三路进兵,结果像样的仗愣是没打成几次。

    打的最惨烈的一场仗,还是第二军攻打饶州城,李君贤决死抵抗,与明军打巷战居然愣是给明军带来了小三百人的伤亡。

    ……

    九江府,知府衙门。

    杨恭在这里已经逗留三天了,虽然他是个武夫将领,但作为第一军军长,又在九江这个战略要冲。

    这九江城一应军政要事,自然得来跟他汇报,直到九江正式进入正轨。

    这一日。

    一封紧急军报送达九江知府衙门。

    “什么?清军渡江来攻?”

    杨恭脸色大惊,连忙抢过对方手里的军报一看。

    这封军报并非池州傅运生送出,而是由东流县令发过来的。里头的内容也很笼统,只说清军兵力逾万,是在黄石矶渡的江。

    目前似乎已经北上,看样子可能是去打池州了,请求前线明军火速回援。

    杨恭盯着军报沉默半晌。

    “来人!”

    “在!”

    马上就有亲兵拱手进来。

    杨恭说:“传我军令,即刻召集军中诸将,还有水师的唐军长来衙门这里议事。”

    “是!”

    亲兵迅速退下。

    没消片刻,九江城中的明军高级将领全都骑马赶来了知府衙门。

    拢共也没几人,就两个镇指挥使,水师军长唐同江。加上杨恭在内,也就四个人,围着一张桌案,案上摆着一副极为抽象的堪舆图(反正他们看的懂就行)。

    “大帅,清狗居然敢渡江来送死,末将以为当即刻率军回援,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杨恭麾下第一镇指挥使杨世海(提拔的)开口建言。

    言语中,尽是对清军的轻视与不屑。第二镇指挥使王宗谈倒是比他冷静,连忙说道:“不可,清狗兵力还不知道来了多少,且具体行踪不定,东流县的军报实在太笼统了。若是我军现在贸然回去,只扑个空就算了,万一要是中了清狗的埋伏怎么办?”

    “可不回去,难不成要放任清狗在我大明地盘上撒野?”

    “我们在后方的同僚又不是吃干饭的,再说,至少也要先知会另外二位将军,集结重兵围剿方为兵法上策。”

    “兵贵神速!!”

    “可是……”

    “好了,都不要吵了!”杨恭忽地一拍桌案,呵斥道:“本帅叫你们来,可不是来看你们争执不休的!”

    “而且,谁说本帅叫你们过来是商议回援的事的?”

    啊?不回援?

    那把他们叫来做什么,而且还专门给他们看过那个军报后再开的会。

    两人都是一脸懵。

    一旁,始终未发言的唐同江冷不丁的开口问了一句:“杨帅的意思是?”

    不知怎么回事,唐同江直觉这杨恭杨大帅,这次八成怕是又没憋什么好屁。

    再联想到对方开会居然还把自己这个水师“工具人”给叫上了。

    杨恭只是伸手指了指舆图上一个位置,三人顺着看过去,就见一个圈标注下“安庆府”。

    “……”

    “杨帅要打安庆!?”

    唐同江声音陡然拔高了好几截,他已经完全跟不上杨恭的脑回路了。

    清军渡江突袭他们的后方,杨恭不想着怎么回援,居然还打起了清军大本营安庆府的主意。

    好吧!

    这确实是杨恭的风格……个鬼啊!

    杨恭开口说道:“呵,既然清狗过江来攻我池州,那本帅便也过江去打他的安庆。”

    话音刚落,唐同江便皱眉说道:“安庆府可是清狗大本营,目前池州情况不明,要是我们贸然过江去打安庆。一旦出现什么波折,后勤得不到补充,形势将对我们非常不利啊!”

    其实他更想说的是,万一要是第一军渡江以后打不过怎么办?

    毕竟第一军此番可就只带了一万兵马,再怎么强悍也架不住清狗人多势众吧!

    杨恭却是不以为意,说道:“清狗此番既然敢过江突袭我们后方,必定是主力齐出。要不然,他们没那个胆子。如此,安庆府必然空虚。”

    “我们此番没料到清狗会在这时候过江来攻,那清狗必然也料想不到,我们会不管池州转而去打安庆。”

    “届时,清狗不论动与不动,我军都可掌握战略主动权。”

    “清狗回援,我军便退,池州之围迎刃而解。”

    “清狗不回援,那我就顺势攻取安庆,再回来配合友军围歼这支渡江清狗。”

    “甚至于哪怕清狗回援,我军也不必一定要退。若能寻到机会将其吃掉,哪怕为此付出些代价,也是值得的!”

    唐同江听罢,却没被轻易说服,反而开口问道:“那若是池州城在我军攻打安庆之前就被清狗抢先攻破了呢?”

    “亦或是清狗早在安庆布下重兵,就等我军自投罗网。届时再回军安庆,来个前后夹击,我军腹背受敌又该怎么办?”

    对此,杨恭只淡淡说道:“打仗,怎么可能一点风险都不冒呢?而且,陛下当初的旨意,便是要本帅寻机决战,重创清狗主力。”

    “现在,这个机会来了。”

    这话,唐同江没法劝了。

    陛下都搬出来了,而且这也的确是陛下的旨意,杨恭也的确是此次南下大军的主帅,理论上南下三军全都要归他节制。

    而且说实话,纵观杨恭打过的数次堪称乱来的战役里,这家伙也不是那种随便发疯的。

    杨恭又不是嫌命长,傻子,显然是从中看到了那一丝战机。

    若是安庆能拿下来,皖北淮河以南的州府就完了。

    就算真把池州牺牲了……

    唐同江叹了口气,没再多言。

    杨世海、王宗谈本来就是杨恭的嫡系部将,自然更没有什么意见。

    三天后。

    第一军备齐粮草辎重,乘着唐同江的水师舰队顺江而下。

    而九江城防,则被杨恭派人交托给了南昌府的黄殿,令其分兵协防。

    还把清军过江的军报也一并说了,并以帅令命其部暂缓对南赣的攻势。

    当然,也攻不下去了。

    兵力这么一散开,得亏南赣总兵李登科没啥想法。

    有想法……他就死定了,就不到一万的南赣镇清军,能顶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