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繁体版

第二百二十一章 要兴大案

    宁波府,镇海县。

    港口码头的一处食肆。

    “老规矩,一人三碗米饭,一斤猪下水。”三名苦力模样的汉子来至食肆外的桌子落座。

    说是食肆,实际就只能算是个摊子,但是生意极好。

    三人才坐下没多久,就有苦力大部队蜂拥而至,很快就将摊子挤满。

    不少苦力没地儿坐,只能就这么蹲着。

    没片刻,老板端出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猪下水上来,表面还飘着大片恶心的红色油花,但闻起来却是香的很。

    最主要的是足够烫,还足够辣。现在虽才是九月,但寒冬已至,天是越来越冷了,不弄点又辣又烫的食物,干活根本没力气。

    也不知道朱怡炅是运气好还是运气差,他现在所处的这个时间段,正好是小冰河期的末支,气温虽在逐年回升,却也会偶尔来个小规模反弹。

    作为贯穿元明清三朝的可怕自然灾害,它可是间接带走了两个王朝(元、明)。

    要换作四十年前,别说九月了,六月江南这里就得大面积下雪了,甚至于乾隆时期的繁荣,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于气温完全回暖的结果。

    或者说,明年以及后面几年层出不穷的灾荒,可能也跟这有关系。

    哦,嘉庆朝小冰河期又临终前最后触底反弹了一下,给嘉庆整的很惨。

    三个苦力中年纪最长的那人,伸出筷子从一大碗猪下水中捞了一下,夹出一块不知道是啥的东西,看上去像肉。

    一口下去,味道有些偏咸辣,似乎是为了照顾码头苦力们的口味。

    作为码头附近摆摊的,理论上应该吃不起如此重盐的东西。纯粹是现在新盐法试行,这镇海县作为宁波市舶司开埠港,近水楼台,盐价这才能压的下来。

    还有其中的辣椒,胡椒在明前到中期属于奢侈品,但实际上到了明后期,就已经价格大幅缩水,沿海省份亦有大面积种植。

    所谓用胡椒当俸禄发给百官,也都是前期的事,中后期就已经不这么干了。

    张大人这么干,纯粹是为了党争,把高拱一党斗下台,不是胡椒真这么值钱。

    三名苦力先是伴着那一斤下水,风卷残云干完两碗米饭,说是米饭,其实都是陈粮。

    年长苦力端起最后一碗,跟两个同伴把剩下的咸辣下水汤分了拌饭,这才问道:“怎么样?六子,查清楚没?”

    一名苦力抬头说道:“头,差不多弄清楚了,宁波市舶司的黄主事的确与一家商帮有着往来……嘶……辣,爽快!”

    一听居然与商帮有所往来,年长苦力明显惊了一下:“果然……这帮人怎么敢的?”

    六子边吃边说:“谁知道呢?”

    另外一名苦力扒了一口饭,问道:“头,接下来咋办?继续在码头这儿盯着还是?”

    “不用了,既然目标已经确定,那就收网吧!”苦力“头”片刻犹豫都没,说着还笑了一下。

    六子不知何时已经把饭扒完,随即长出口气,说道:“呼,在这干了这么久苦力,总算是到头了。”

    “可是头,我们用什么名目来抓人?”

    “小五,你傻啊!咱们抓人,什么时候需要名目了?”

    ……

    这天。

    宁波市舶司的黄主事刚刚忙活完一天的应酬,带着浑身酒气乘着轿子返回府邸。

    他的选择果然是没错的,虽然调来这市舶司,品级会降半级,但作为一个新生主管海运关税的衙门,这油水怎么说都比原来在礼部更多。且,不在天子脚下,也要更加安全。

    这不,今晚的应酬,便是那个与其接触的商帮的代理人请客,直接请他在镇海县最有名的酒楼吃了一顿。

    要不是宁波市舶司刚刚开埠没几个月,镇海县未被完全带动起来,这里的青楼楚馆质量太低,黄主事还想借着酒劲再去耍耍乐子。

    至于会不会被镇海县的知县弹劾,他可是宁波市舶司,中枢直辖,一个小小地方县令,哪管得着他的闲事。

    而且,这《大明律》也没禁止官员逛青楼啊!

    黄主事坐在轿子上昏昏欲睡,忽然间他察觉到自己轿子猛地一晃动,下意识就要探头出去看看。

    “嘭!”

    一个闷棍下来,黄主事当场物理晕厥,一伙黑衣人堂而皇之的就将其连人带轿子给抬走了。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人发觉此事。

    一直到了第二天下午,才有黄宅的家仆前往县衙报案,声称自家老爷昨夜失踪没回来,市舶司那边也没去上值。

    镇海县令丘溥直觉有问题,却又说不上来,只能下令下边的衙役彻查。

    别说,很快便查到了些线索,线索正是来自给黄主事抬轿子的那几个轿夫口中得知。

    据说是当时他们都被人偷袭打晕了,等到醒来时,别说人了,连轿子都不见了。

    毕竟是朝廷里的官老爷,因为害怕这才没敢第一时间报官。

    对此,丘溥作为新任县令,也不可能堂而皇之就去抓人,来来回回问了半天,确定没有有用信息,只能放人。

    随即便是下令继续追查,追查自然不会有什么结果,黄主事此刻早已不在镇海县。

    连续好些天都毫无线索,丘溥束手无策,只能如实上奏朝廷。

    毕竟,这黄主事既是朝廷命官,同样也是新设衙门宁波市舶司的人,曾经又在礼部任职,官职高不成低不就。

    奏报几乎是以加急送至南京,然后,与另一封奏本同时送到了御书房。

    很巧合的是,这另一封奏本同样也是关于宁波府镇海县,宁波市舶司的。

    就是这个呈递奏本的人,有些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吴卿,你这是有结果了?”

    朱怡炅难得抬头,将手中镇海县令丘溥的奏疏放下。

    吴外手捧奏疏,躬身行礼:“回禀陛下,臣有要事启奏,还请陛下亲自鉴阅!”

    接过奏疏,翻开一看。

    朱怡炅原本还能保持平静,渐渐的脸色越发阴沉。

    在吴外惊疑不定的目光下,朱怡炅忽然发笑:“好啊!好啊!这帮人,干的好啊!”

    “啪!”

    一巴掌猛地拍到桌案上,桌案上的奏本都有几本被震掉。

    吴外瞬间跪地:“陛下息怒!”

    (明日继续)

    根据咱查阅的资料,胡椒似乎只在明前期和明中期属于奢侈品,后期就渐渐随着进口量增多和种植推广,开始进入农民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