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繁体版

第二百六十章 大局初定

    一夜激战。

    清军大营外围随处可见燃烧留下来的废墟,不少战马倒在地上,有些在哀鸣,有些已经咽气。

    哀鸣的那些浑身是伤,且不说救不救的回来,救回来了也很难再当战马。

    明军士卒一面收敛大营中的尸体,一面仔细甄别那些清军带过来的北方战马。

    伤重的就地砍杀吃肉,伤势轻的则安排专业的军中兽医进行救治。

    这年头养一匹战马可是金贵的很,甚至比养活一个寻常士兵都烧钱,除了草料还得喂食豆饼等粮食,要不然战马就得掉膘。

    就算救活了大不如前,也总比明军自用的西南矮马强多了。

    整个清军大营,真正被明军俘虏的清军不到一万,且小半都是绿营,剩下的才是八旗清兵。

    而光是大营里发现的清兵尸体就超过了万人,不全是昨夜炸营的伤亡,还有不少都是摸黑逃路互相残杀的。

    都那种时候了,谁还管是不是友军,谁敢挡着他们逃命,那就抽刀子砍。

    光是清兵尸体的掩埋,就废了明军不少精力。还要帮着大营救火,抢救粮草以及马厩里的战马。

    丁纲的运气不算太差,虽然大战没能缴获多少战马,但马厩里倒是还有不少战马。

    这些战马虽然也发生了一些骚乱,但由于被缰绳牵绊着关在马厩里,故而并未死伤多少。

    而张文焕是被亲兵带着逃跑的,也压根没那个空闲去焚烧粮草和放跑战马。

    不过,也得益于张文焕及时跑了。

    清军可是还有八千索伦兵未动,这些索伦兵的扎营地并不与主营一起。

    反而是靠在边上,对于主营这边发生的异常,那些索伦兵同样早就察觉了,只是苦于没有命令。

    张文焕逃出大营以后更加不敢冒险,先是径直奔向索伦兵的营寨,将八千索伦兵外加逃跑时收拢的一些“杂牌军”,全部带上就往北方逃跑。

    这时代的索伦兵还不到满清中后期那么鼎鼎大名,虽然也有战斗力,但康熙对其评价也就是一个“还行”。

    且,康熙朝的索伦兵也的确没什么亮眼的战绩,唯一稍微露脸的,也是几千索伦兵被几万准噶尔大军包围,然后死战不降、全军覆没。

    嗯……雍正也只是对西北军不完全放心,这才将索伦兵从关外调进来,算是平衡一下。

    索伦兵真正成名,还是在于雍正七年给索伦兵配发火器,使其变成火器化军队,极大增强了索伦兵战斗力。

    再加上索伦兵悍不畏死,其余满清军队的快速腐化,索伦兵才逐渐脱颖而出。

    然后,乾隆痛斥索伦兵数典忘祖,将他们的火器收缴,勒令其不准再用火器,应该注重骑射。

    杨恭亲领主力渡河进入清军大营,战斗早已结束,明军士卒正在集中掩埋尸体,防止爆发瘟疫。

    而经过清点,大营里的清兵尸体已经超过一万,多数都是死于清军自己的刀,真正死在明军手里的不到三分之一。

    该说不说,炸营是真的可怕。

    再算上俘虏的一万清军,还有近万清兵失踪。

    多半是跑了,不过跑也跑不了多远,因为他们没有粮食,真跑起来能活着就算不错了。

    明军这边除了伤亡以外,也有不少失踪人员,不过都在天亮的时候陆续返回。

    杨恭先是勉励了一番麾下将官,并安排记录官记下众人的军功,包括那几名一手制造了炸营混乱的明军士兵。

    做完了这些,杨恭这才利用缴获的战马,凑齐一千骑兵(骑马步兵),下令叫他们向北追击。

    当然,追可能大概率是追不到了,但还可以充当斥候,打探一下消息。

    总不可能真就在这大营这边放心搜刮,那不是愣吗?……

    黄州。

    郑定瑞这边未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黄州府,虽然隆科多在黄州留下了近三千兵力留守,但黄州知府也不是傻的。

    三万明军来攻,郑定瑞对外宣称直接十万大军。

    甭管船能不能带得起十万大军从长江打过来,但至少明军确实从长江打过来了。

    而且十万大军,光是这个数字便可止小儿夜啼了。

    三千守军,就算算上临时征调的民夫青壮,满打满算也就不到万人,拿锤子去守十万大军攻城啊!

    “轰轰轰!”

    郑定瑞只是下令舰炮一顿乱轰,然后步兵划着舢板大举登陆。

    黄州城头的守军便不战自溃,明军直接毫无阻碍的攀城开门。

    这黄州府城就破了,那位黄州知府眼见大势已去,果断与黄冈知县等一众大小官员奉印请降。

    跟着黄州府一道被破的,还有武昌县(此武昌非彼武昌)。

    自此,长江水路再无半点阻隔,明军简单休整一番后,一路长驱直入,兵临武昌、汉阳二府。

    武昌、汉阳府治是在同一处的,只不过分属长江两岸,后世的武汉也有这么个意思。

    这对郑定瑞而言有好有坏,好在于明军本来就有打到汉阳的打算,坏在于郑定瑞得一打二了。

    武昌被明军攻击,汉阳府只要不降,那就很难无动于衷。

    而且,隆科多只要不傻,那就肯定得往汉阳府屯兵助战。

    这意味着明军无论如何都得分兵了。

    ……

    郴州,永兴县。

    曾静与弟子张熙二人合谋起兵,成功是成功了,就是事态的发展方向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起义军这才打下一县而已,就开始不受控制,先是疯狂劫掠永兴县大户豪绅。

    任凭曾静这个名义首领如何严令劝阻都无用,等劫掠完了大户豪绅,起义军随即便开始裹挟县中青壮百姓。

    别看起义军只有不到三百人,但这三百人是真的会杀人的。

    那些青壮百姓不敢不从,而且起义军还答应分与这些青壮财货贵女,还真的分了。

    永兴县起义军瞬间从不到三百扩充到了三千大军。

    起义军烂掉了。

    三千起义军直接化身流寇土匪,以永兴县为根基开始四处攻掠。

    先后拔下安福镇、高亭、油榨墟等地,很快就被郴州知州察觉。

    郴州知州大惊失色,怎么莫名其妙自家地盘冒出来这么一支起义军,打的还是大明的旗帜。

    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