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繁体版

第三百四十二章 满清又跑路了

    初冬的南京城,大街小巷都弥漫着一股“咸鱼味”。

    “新进的舟山海鱼哟!”

    “皇帝都爱吃的腌咸鱼,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老板,来半条。“

    “好嘞!”

    “……”

    南京无鸭不成席。

    如今却是随着朱怡炅这个皇帝带头上行下效,整个南京官民的口味不说完全带偏,却也变化甚大。

    现在的南京城饮食,已然是咸鱼、鸭肴,还有猪羊肉及各种动物下水三分天下。

    没办法,咸鱼自带食盐的优势实在太大了。即便比那些下水要稍微贵一些,底层百姓也能完全接受。

    更何况,还有那种纯粹晒干的干咸鱼。这种咸鱼不仅纯天然,而且还更便宜。

    哪怕是现在全面推广新政改革,废除了人头税在内各种苛捐杂税的大明新朝。

    表面繁荣的南京城,底层依旧还是有着不少吃不上大米饭的穷苦百姓存在。

    不过,这比之满清朝廷来说其实已经好了很多。

    若现在还是满清,甭管谁来当皇帝,这些百姓肯定不可能大冬天来了,还能啃着干咸鱼拌杂粮粥。

    大概率都是变成路边冻死之骨,为那朱门中的酒肉平添一份滋味。

    舟山咸鱼的涌入,不光是让南京天子脚下到处充斥着“咸鱼味”。

    同样也缓解了冬季来临,许多百姓无事可做的问题。

    每天往来长江口岸,自秦准河入南京卸货的商船络绎不绝。

    不说九成,至少也有七成都是来卖咸鱼的。

    ……

    御书房。

    朱怡炅正在用午膳,今天倒是没有吃咸鱼。

    给官民做榜样归做榜样,但要他天天吃咸鱼属实还是难为(齁咸)人了。

    那位瑶妃跟着学了这么久的汉话,虽然至今说起来还是有些磕磕绊绊,但至少别人讲话她能大概听懂了。

    当然,汉字还是不会写。

    不过也足够了,朱怡炅没再继续让她留居自己寝殿。而是像其他后妃一样,给她单独分了个院子,并配了宫女伺候。

    老是留居既说不过去,也不利于后宫妃嫔间的和谐,哪怕只是表面和谐。

    朱怡炅用过午膳,又小憩一会,这才再次进入工作状态。

    先挑出几份比较紧要的奏章批阅,最上面是内阁呈递。

    朱怡炅快速过了一遍,微微点头,提笔朱批:“阅。此法甚佳。”

    这是内阁对于先前释奴令,推广概况的奏事报。

    整个释奴令的推广,虽初期遭到了一些阻力,但实际影响不大。

    而且那些真正大户豪族都没有轻举妄动,也未发生什么预期中暴力抗拒的流血事件。

    这其实才是正常现象,那些大户豪族并非傻子,能传承这么多年,基本的眼光还是有的。

    明军中原决战大获全胜,满清不仅大势已去,还一分为二,再难成气候。

    大明一统天下已成定局。

    这还有谁敢这时跑出来捋真龙的龙须?

    而且内阁方面也并非强硬推广,反而将皇帝的旨意拆开来办,层层加码,钝刀子割肉。如此,两相配合下来。阻力即便还是会有,也将不成气候。

    而且,不论释奴令,还是不许青楼楚馆做皮肉生意,都并未真正动摇这二者的供求关系。

    释奴令现阶段只是释放掉了那些大户豪族手中多余的劳动力,让这些劳动力和人口可以为朝廷充分利用起来,用于移民垦荒、充实北地。

    不许青楼做皮肉生意,还要发还卖身契,不代表就没人逛青楼了。

    尤其现在南京青楼被查封一多半的情况,下面的官民总得有个发泄聚会的地方。

    而那些娼妓很多都没有正经生活技能,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愿意留在青楼,专门陪酒卖笑、唱曲戏舞。

    真正从良出来的娼妓不足三分之一,且多数都是清倌人。

    这也是时代的局限性,非旦夕可改!

    内阁批过,下一封便是工部奏章。

    工部尚书李伯逊建言,新型纺纱机、飞梭推广不宜过快,当循序渐进。还给出了详细的章程以及相关调查奏事报。

    朱怡炅从善如流,提笔朱批:“可。一切交由工部全权。”

    一直批阅到福州船政局的奏章,朱怡炅突然停下,并认真将之一字不落读完。

    却是福州船政局正在着手利用清廷储存的阴干木料,准备尝试着建造大明第一支中式盖伦船舰队。

    这时代的盖伦船只是一个统称,指代那种完全不装载货物的纯粹战舰。

    事实上,现在中国以及荷兰、西班牙这些欧洲殖民者的大部分战舰,都不能算是纯粹战舰,只能说是武装商船。

    不过这很正常,二战都还在用武装商船打仗,甚至那时期的海战霸主美帝就有不少航母都是由武装商船改造来的。

    这批盖伦船只是给福州船政局那边磨合练手的,战船主体结构还是由欧洲工匠负责。大明工匠则主要负责学习,并对战船进行合理改造。

    肯定不能照搬全抄欧洲人的造法,因为作战习惯不同。

    便是欧洲人自己造盖伦船,也是不同国家各有差异。

    当然,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全都喜欢造巨舰。

    福州船政局也喜欢造巨舰,这也是时代造就的独特审美,大就是强,重代表美。

    朱怡炅仔细思索片刻,朱批道:“阅。可否在战舰上加装铁甲,防御敌舰火炮?”

    蒸汽战舰都还没搞出来,就已经在想着搞铁甲舰了。

    不过朱怡炅也并非心血来潮,反正只是试验舰。而且福州船政局给的工期,预计明年才能下水试航。

    现在下令加装铁甲也不是来不及,关键只在于铁甲舰可不可行。就算受限于动力,搞不了全铁甲舰,那半铁甲,乃至保护关键部分也不是不能接受。

    铁甲舰是未来海战的趋势,越早搞出来,未来海洋争霸大明海军将是无敌的存在。

    朱怡炅还在批阅奏章,忽然四位阁臣急匆匆跑来求见皇帝。

    “陛下!”王礼拱手道:“北方前线发来紧急军情,伪清鞑虏自北直隶撤出,现在已经全族迁走山海关外。”

    朱怡炅一楞,随即说道:“这么快?”

    不快不行啊!

    再不走,寒冬就要来了。现在回辽东,还能赶着时间,最后抢种一波冬小麦。

    这样,来年还能收获一些粮食。继续在北直隶死磕,不仅没有半点好处,而且北直隶一马平川。

    满清本就兵力不足,拿什么去守?

    胤禩这波是果断壮士弃腕了。

    整个北直隶除京师及远离山东州府外,大部分州府地方都已逐渐不鸟京师里的宣统小朝廷。

    直隶总督李卫倒是还在保定府坚守支撑,但临近临清的那些州县,却有不少早与明军暗通款曲。

    谁知道明军打来时,会有多少州县望风倒戈。

    提一个小插曲,就在俩月前,那个曾经被乾隆骂过娼妓的马屁精纪晓岚,在河间府献县景城东三里的崔尔庄(今河北沧县崔尔庄镇)出生了。

    困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