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繁体版

第六百零五章 缅东

    毛淡棉的守军力量,早在白古总督鄂达昂叛乱那会儿,就已经全部抽调去平叛镇压了。

    整个毛淡棉,只余数千临时征召的民夫兵勇。

    缅人的马都八总督已经完全躺平,根本不管毛淡棉这边,五万暹罗大军只用了不到两天,就将毛淡棉攻克。

    然后,五万暹罗军队便在城中烧杀抢掠,将毛淡棉洗劫一空。幸亏城里已经没多少孟人,孟人早被缅人驱赶到了乡下僻壤。

    波隆摩阁在毛淡棉抢饱了,才将被屠成死城的毛淡棉交给孟人。

    孟人接手了一座死城,反而还很开心,因为他们真的收复毛淡棉了,而且还是暹罗王帮他们打下来的。

    消息迅速传播,无数乡下的孟人纷纷起义,跑过来帮着暹罗军队打仗。

    再往北,渡过萨尔温江,就是孟人的旧都马都八了!

    白古的孟人很快得知暹罗大军也来助战了,消息都是仰光停靠的明军战舰在来回传递。孟人不信任暹罗人,但很信服来帮他们的中国人。

    白古孟人、暹罗军队东西夹击之下,又有明军的战舰封锁海路港口,缅人的马都八总督无路可逃。

    马都八城不出意外,被三方联军攻下,暹罗军队再度洗劫了城市,但总归收敛了些,没去骚扰孟人地主。

    孟人就此收复白古、马都八两“京”之地。

    徐以升作为大明驻暹罗使节,跑过来召见孟人、敏家首领,之所以是两家的首领,而是白古城里的孟王,那是因为之前的孟王被废了。

    毕竟是缅人王室后裔,在有了中***队撑腰以后,白古的孟人贵族很快废黜了之前的白古王斯弥陶·佛陀吉帝,转而拥立了一个叫奈哥的僧侣为王。

    不对,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一部孟人贵族拥护僧侣奈哥做白古王,另一部则拥护孟军的象兵首领频耶达拉称王。

    你可以理解为前者算是印度的婆罗门,后者则属于刹帝利,而且还真有可能是这样。

    毕竟下缅甸受到印度文化影响还是有一些,现在是下缅甸的“婆罗门”与“刹帝利”在争夺王位和话语权。

    没有大明军队的另一时空,先是“婆罗门”获胜,随后“刹帝利”靠军权反扑了。

    徐以升颇为无语,但也没去多管孟人的杂事:“你们拥护谁做孟王都无妨,我大明皇帝已经下旨,会支持你们孟人在下缅甸复国。届时,马都八、白古都是你们的地盘,你们愿意迁都马都八也可,继续定都白古也没关系。暹罗不会侵扰孟人,若是他们争抢孟人的土地,孟人可以直接与大明皇帝告状。”

    孟人得到中国的承诺,暂时搁置了谁来做白古王的问题,先是纠结白古、马都八的孟人军队,又在徐以升的斡旋与催促下,与敏家“汉人”、暹罗军队组成联军。

    三方联军已经接近十万,而且孟人提供后勤粮道支持,立刻挥师北上,杀赴东吁城。

    东吁的缅军惊惶失措,也不去管缅王的军令了,全力抽调缅人民兵,龟缩回防东吁城。

    十万孟人、敏家、暹罗联军,被堵在了东吁城外。这座城市在中***队眼里,只能算一般城池,但对于这些东南亚小国而言,就有些太过坚固了,一时难以攻克。

    缅甸东部。

    暹罗王波隆摩阁派遣使者,跟随徐以升一起,前往对清迈、南邦施压,要求他们立刻出兵,配合明军攻打孟艮。

    清迈、南邦虽然是最早叛乱东吁王朝的,但自发动叛乱以来,清迈、南邦除了遣使请求中国册封以外,一直都表现得很佛系。

    

    既不扩张地盘,也不去主动挑起战争,只是前缅王达宁格内觉得权威受到了挑衅,便屡次派兵征讨清迈。

    缅王驾崩,新王更迭,东吁国势不稳,大明中国对缅甸动兵,准备来个一劳永逸。

    作为大明皇帝册封的八百司,翁坎只是趁机将地盘推到了萨尔温江一线,然后就打算坐山观虎斗了。

    “中国强大,我们不能违抗中国皇帝的旨意。”

    “可是中国皇帝之前也没帮过我们打仗,为何我们现在要帮着出兵?”

    “但中国与暹罗已经联手,中国遥远,暹罗却很近,万一我们不出兵,中国皇帝与暹罗王征讨清迈怎么办?”

    “东吁王朝的缅人已经不行了,他们连我们都打不过,孟艮跟着缅人,迟早要完,应当立即倒戈。”

    “缅人、孟艮的确要完蛋,那也不差我们清迈了,可以不用那么着急出兵。”

    “……”

    这位率先举兵叛乱缅人的清迈王(八百司)翁坎,说他蠢也好,说他聪明也罢。虽然已经觉得缅人、孟艮注定灭亡,但这家伙却还是不忘要保存实力,坐山观虎斗。

    反正他也没想过要扩张地盘,安守这一亩三分地,清迈王也好,中国皇帝册封的八百宣慰使也好,都不妨碍他只想做清迈一片的土皇帝。

    翁坎先是与中国、暹罗这边回复,说自己一定出兵,并且立刻对清迈各部下达了征集粮草,调动土司军队的命令,至少表面功夫的确做足了。

    做完了表面功夫,那筹措这么多粮草,调集如此多的兵力,又要配合中***队攻打孟艮,那都需要时间。

    这家伙甚至还专门派遣使节,跑去询问车里司的中***队,什么时候举兵北上合适,总之就是一个拖。

    清迈隔壁的南邦也差不多,等他们这边真这么出兵了,估摸着孟艮的仗也差不多该打完了。

    就在清迈、南邦这边想着办法保存实力,准备坐山观虎斗。缅甸东北的孟艮、整谦(清铿)、猛勇三家土司突然联合起来举兵叛乱,杀死南面的景线缅军将领瞥诺拉。

    大明巡检军、车里土司军才刚从小孟养南下,孟艮、整谦、猛勇这些缅东北土司,便先与缅人翻脸了。

    东路联军进抵打洛,探马哨骑回报:“将军,孟艮土司兵发觉我军南下,现已撤离打洛城,打洛城的土目正在遣使献降。”

    大明东路军的临时将领叫孙衍,不由脸色古怪:“孟艮土司,一直都跑的这么快的吗?”

    刀细闷纳点头:“将军有所不知,孟艮土司一向阴险狡诈,他们虽然撤出了打洛,但这都是因为朝廷发兵。一旦朝廷撤走,他们必然会再度侵占打洛,甚至进兵车里版纳。”

    朝廷撤兵是不可能的,大明新朝不是前明和满清,连兵马、民夫都快动员十万人了。又有更多的土司兵随从,还串联了这么多东南亚藩国势力,自然不可能只是为了孟艮司侵占的这么一点土地。

    东路联军直接接手了打洛城,并在这里稍作休整,随即前锋部队继续南下,无数探马哨骑撒出去。

    这下,孟艮、整谦、猛勇三家土司全都慌了,他们都与缅人翻脸,还吐出了土地,难道还不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