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1990
繁体版

第39章 偶像文化

    纵观东亚娱乐史,其实港岛才是“偶像”文化的首倡者。

    早在80年代,就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塑造出陈丹尼这样的“歌坛贵公子”,外型与才华相应称呼的初代偶像。

    之后的所谓“谭张争霸”,更是后面所谓粉丝文化的鼻祖。

    90年代的“四大天王”,已经从之前的无意识造星,转向了有意识的塑造优质偶像。

    而后面“四大天王”的久盛不衰,也证明了这种“塑造偶像”的方式,是非常有用,可以取得辉煌成功的。

    只是,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港岛娱乐圈后继无人,又缺乏先见,不懂得利用已经有了深厚基础,并且市场潜力巨大的内地。

    才给韩流留下了可乘之机,最后使得所谓韩流,影响了内地娱乐产业好几代人,甚至导致韩流打造的“花样美男”、“阴柔”等所谓的偶像特质,成为了内地娱乐圈的底色,推动内地娱乐圈全面倒向粉丝经济。

    80、90年代的港岛娱乐圈,塑造的优质偶像,虽然也都先是以俊朗的外貌,吸引歌迷影迷的关注,但是“四大天王”,却没有一个是花架子,而都是有真才实学,扎实功底的。

    现在已经成名的刘天王、张天王不多说。

    就是这个时候刚刚冒头的黎天王、郭天王,在出色的外型之下,也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黎天王作为出生在京城的皇城根儿下,后来才移居港岛的“新港岛人”,在1986年参加第五届新秀歌唱大赛,获得季军。

    只是在此之前,他在TVB没有获得什么好的发展,演了几部电视剧,但都是小角色。

    直到今年,黎天王与宝丽金签约,在7月6日,发行了个人的首张粤语唱片,在港岛歌坛一炮而红。

    凭借这张唱片,黎天王将在明年初的港岛歌坛颁奖季中,囊获所有新人奖。

    在港岛歌坛走红之后,已经结束了第一份合约的TVB,邀请黎天王拍摄了两部时装剧,先播的《回到未嫁时》,与周海眉搭档,收视率普普通通;另外一部《人在边缘》,搭档刘青运、陈法榕,将会在12月份播出。

    这部《人在边缘》,播出之后大获成功,会成为TVB在1990年度的收视率冠军。

    黎天王在1990年,歌坛、电视剧两开花,才奠定了他之后与刘天王、张天王并称“四大天王”的基础。

    郭天王的发迹经历,前面已经提到过,他算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在港岛迟迟没什么机会,没想到去宝岛拍了一则机车广告,突然在宝岛爆火,之后迅速被唱片公司签约,发了一张国语唱片——《对你爱不完》,大卖120万张!

    1990年,能在全亚洲,一张唱片卖过一百万张的,屈指可数。

    郭天王单凭这张销量破百万的个人首张国语专辑,就拥有了与刘天王、张天王、黎天王并肩的资本。

    所以,虽然这个时候,同样在宝岛出道的王大为、童安格,也都来到港岛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另外,港岛歌坛也有李克琴这样出道几年的中坚歌手,也有黄凯芹这样的新人,但是最终与刘天王、张天王、黎天王并肩,合称“四大天王”的,还是郭天王。

    “四大天王”的推出,正是填补了谭校长不再领取竞争性音乐奖项,哥哥张退出歌坛,“谭张争霸”随之落幕之后,在港岛歌坛留下的空白。

    李克琴不是能力不行,而是没赶上这个机遇,才会被黎天王、郭天王后来居上。

    至于这两年出道的黄凯芹、徐志安、温兆伦等人,不论是外型,还是能力,都和“四大天王”,存在一定差距。

    90年代港岛歌坛的荣耀,被“四大天王”垄断,这些在90年代初出道的人,都只能感叹生不逢时了。

    当然,90年代的港岛娱乐圈,影坛最具影响的,是“双周一成”;歌坛最具影响的,是“四大天王”。

    但是,绝不意味着,这个时期的港岛娱乐圈,人才凋零。

    反倒是人才济济,新人辈出!

    后世耳熟能详的名字,这个时候随随便便就能数出二三十个。

    另外还有一批名声虽然达不到一线,但是也各具特色,在港岛娱乐圈留下过经典形象的人。

    这些人加起来,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单就人才储备而言,不比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韩流文化影响全亚洲的时期,南韩的娱乐圈人才差。

    这正是赵方林推出这档《X-Man》的基础所在。

    《X-Man》有别于《情书》的一点,就是在嘉宾阵容上,不仅要是全明星,还得是有一定知名度、自带流量的一二线明星。

    另外,《X-Man》每一期的嘉宾人数,也要比《情书》多。

    当然,原版《情书》,在第二季改版之后,女嘉宾不再是一位,而是和男嘉宾人数一样的六位,嘉宾总人数也会提升上来。

    不过,《X-Man》虽然在节目中,也会炒CP,搞暧昧,但是由于节目形式的不同,所以并不会让观众感到和《情书》有同质感。

    《X-Man》的节目设置,是先从嘉宾阵容中,选择一人,担任“卧底”,在后续的游戏环节,这名“卧底”要想办法让自己所在的队伍,在游戏中落败,最后再由大家一起指认这名“卧底”。

    节目组会设置一个惩罚,“卧底”被指认出来,则由他独自受罚;若是“卧底”成功隐藏自己,则会由被错指的嘉宾受罚。

    原版《X-Man》,是在这个环节,设置了100万韩元的奖金,以“卧底”或者其他嘉宾的名义捐给慈善机构。

    100万韩元看似很唬人,实际上兑换成港币,只有不到一万块,根本不值一提。

    若是《百万富翁》这档节目被南韩引进的话,要符合韩元的汇率,最终大奖就应该设置到1亿韩元。

    一万港币实在是太小儿科了,拿不出手,所以赵方林策划港版《X-Man》的时候,就先调整了这个部分,等后续节目招商成功,亚视盈利之后,可以再把这个环节推出来,把奖金的数额提高到10万港币。

    到那个时候,也算是亚视对港岛社会的一种回馈,借此提升亚视的社会责任心。

    从节目形式上,可以看出,《X-Man》和《情书》,是大相径庭的,不存在同质化的问题。

    这段时间,在曾艾可的主动示好下,他和赵方林的关系,维系得非常好。

    所以,在《X-Man》策划案,得到周书亦和林剑月的认可,进入到制作筹备期之后,赵方林就专门把曾艾可请过来,对他说道,“艾可哥,台里现在有一档新节目,想请你担任制作人和主持人。”

    曾艾可搓着手笑道,“我求之不得。”

    赵方林把《X-Man》的策划案推过去,让曾艾可翻看,说道,“这档节目的主要形式是游戏对抗,嘉宾会被分成两队,所以在主持人之外,还会安排两个队长。

    “这两位队长实际上也担任着副主持的职责,要协助主持人充分调动起嘉宾的积极性,营造出更好的节目效果。

    “所以人选也十分重要,艾可哥有什么推荐没有?”

    曾艾可问道,“要求还能再具体一些吗?”

    赵方林说道,“主要的要求,就是能在节目现场放得开自己,开得起玩笑,另外还要接得住艾可哥你作为主持人的话,其他的,后面可以根据节目的录制效果,再进行调整。”

    曾艾可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可以先让阿叻,和阿强来试一试,我们之前在录制《豪门盛宴》的时候,合作得很好。”

    赵方林对曾艾可的这个提议,表示了认可。

    阿叻陈柏祥,确实能说会道,为人风趣,非常符合《X-Man》的节目调性。

    阿强尹志强作为职业足球运动员转型来的演艺圈人士,解说世界杯还算专业对口,来《X-Man》担任固定嘉宾,能否胜任,暂时未可知。

    不过,赵方林也不介意给他一个机会。

    要是不行的话,可以再把他换掉。

    这个时候,亚视已经和尹志强签约,把他当做金牌足球评论员来培养,会在后续的英冠、意甲,以及港甲直播的解说中,承担重要职责。

    所以这个时候,尹志强已经是亚视的自家人了,有机会当然要优先考虑。

    曾艾可看过《X-Man》的策划案,以他的眼光,以及这段时间深度参与电视综艺节目制作的经验,自然能够看出来,这档节目拥有不逊于《情书》的品质。

    在收视率上的表现,一定远超世界杯专题节目《豪门盛宴》,成为能够与《情书》、《百万富翁》相提并论的爆款经典综艺节目。

    有了它,曾艾可就算是在电视综艺上,有了自己的代表作了。

    因为有过前面《豪门盛宴》的成功经验,赵方林十分认可曾艾可的节目制作能力,所以这次上来就把他任命为《X-Man》的制作人,让他牵头组建《X-Man》节目组,筹备后续的录制事宜。

    赵方林只以策划、监制的身份,为《X-Man》把控好大方向,保证节目制作成片品质,不会逊色于原版。

    《X-Man》的嘉宾人选,虽然还是以亚视自己的签约艺人为主——去年亚姐选举出身的翁红、万琦文,以及今年亚姐冠军吴奇丽,都在嘉宾阵容之中。

    但是,为了让节目更具可观性,嘉宾的选择范围,也不仅仅局限在亚视内部。